阅读历史 |

第621章 离谱的谣言(1 / 2)

加入书签

第576章 离谱的谣言

左督御史府。

「老爷,大事不好!」

「有人提前走漏了风声,安排城内的人,刚采取行动就暴露了行踪,就遭到巡逻官兵的镇压。

因为中途的耽搁,导致我们的人未能及时抵达战场。配合夺取内城的行动,不幸以失败告终。

好在王师动作快,已经抢占了外城,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会儿战斗正在焦灼。

我们的人在内城多地制造了混乱,吸引了那群丘八的视线,应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老管家带来的消息,让一众舒家人紧张万分。他们现在乾的买卖,可是要掉脑袋的。

如果草原联军无法及时夺取南京城,等到城内秩序稳定下来,朝廷早晚都会追查到他们头上。

那些参加行动的家丁,可不全是死士。

真要是遭遇严刑逼供,把他们咬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纵使运气好,自家这边不泄密。参与行动的其他人,也有可能扛不住压力提前暴露。

一旦消息泄露,作为投奔北虏的带头大哥,舒家一门老小都得去菜市口。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老夫就知道,竖子不足与之谋!」

舒经纶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前面把聚会地点放在自家府中,他一直都是反对的,怎奈被自家侄儿给坑了。

直接造成了既定事实,想要拒绝都不行。

如事先预料中的一样,参与的人多了,果然容易泄密。

尽管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反正一鼓作气夺取南京城的计划,今夜大概率是完不成了。

「爹,现在这种时候,您可必须要稳住阵脚。

眼下城中需要稳定,内阁也不敢大动干戈。

作为当朝左都御史,没有确切的证据,谁也不能动你。

若是觉察到不对劲,立即把您的门生故吏发动起来,把事情往党争上引。

栽赃陷害的事情,官场上多得去了,我们只要把声势造起来,内阁就会迟疑。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顶多能够拖延几天时日。

朝廷一旦核查完,还是会对我们下手。

现在只能赌城外的联军,能在事情落地前攻破城池!」

长子舒志恒当即献策道。

在大虞的科举体系下,师生是官场上最稳定的政治同盟。

一旦舒经纶被打上反贼的标签,连带着他的所有学生,仕途都得跟着完蛋。

运气不好的话,搞不好还要跟着组团去菜市口。

涉及到切身利益,真相就没有那麽重要。

只要不是石锤的证据,他的门生故吏都要站出来帮忙争。

「恒儿,这次你可判断错了!」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轻举妄动。

别看内阁那几位看起来温文尔雅,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背地里手黑着呢!

想想那些因为迷航,稀里糊涂跑去南洋的大儒们,你觉得是真迷航麽?」

「明日一早,你拿我的名帖,前去拜访南京知府。

当年他欠下了老夫的人情,现在到了该还的时候。

安排一名死士,故意被知府衙门生擒,然后让把勾结北虏的事情往汉水侯身上引。

就说是汉水侯想要篡位,朝廷成了他登基路上的阻碍,欲借刀杀人。

衙门下面的差役,也要打点到位,别在关键时刻出了纰漏。」

舒经纶缓缓说道。

能投降北虏的,就不可能是啥硬骨头。

当日参加聚会的人又那麽多,清流党在朝中的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

朝廷随便抓住一个,都能把舒家牵扯进去。

直接正面和朝廷硬顶,绝对是死路一条。

唯一的生路就是祸水东引,拉出一条更大的鱼,让内阁投鼠忌器。

「爹,这恐怕不行。

汉水侯若是出手,直接让守城的官兵放水就行了,何必拉上我们这些人呢?

这麽明显的栽赃陷害,朝廷一眼就能识破。」

舒志恒一脸不解的问道。

眼瞅着大虞大厦将倾,若是能够搭上汉水侯的线,私底下早就去拜过码头了。

舒家也派人去接触过,怎奈侯府门都没进去。

不光是他们,朝中的清流党人,基本上都被拒之门外。

明面上是汉水侯高风亮节,实际上就是单纯看不上他们。

如果不是确定李牧那条船上不去,北虏派人过来游说,他们也不会答应的那麽乾脆。

「老夫,自然知道这种明显的栽赃陷害,发挥不了作用。

可若说的事情,本身就是真的呢?」

「对比以往的时候,这一次勤王大军的行动速度,可是要慢的多。

汉水侯对外的解释是这次兵多,筹备战略物资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话对,也不对。

准备时间确实更长,但不代表援军抵达的时间,也需要延迟。

既然可以兵分四路进发,为何不能先过来一路,从侧翼牵制敌军?

朝中那麽多人精,你以为就没人质疑麽?

没有闹出风波,主要是内阁强行给压制下来。

朝廷要稳定人心,这些事情可以想,但绝不允许说出来。

我们添上一把火,就是提前把这个火药桶点燃。

朝廷中没有秘密,一旦百官知道勤王大军不会来了,满城的军民也会知道。

从内部暴露出来的秘密,可比北虏投书告知,杀伤力大得多。

内阁那帮家伙需要顾忌影响,要对老夫下手必定会搜集证据,提交三司衙门审判。

以老夫在朝中的人脉,怎麽也拖延一阵子。

只要城池破的足够快,他们就来不及出手!」

舒经纶一脸冷漠的说道。

政治斗争的极限,就是比拼谁的下限更低,谁更不要脸。

眼下皇帝年幼,要处理高层官员,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繁琐程序。

这些程序,最初是限制权臣做大的手段。

大虞帝国建立这麽多年,也不是没遇到过幼年皇帝,但期间从未出现权臣凌驾在皇帝之上的案例,靠的就是程序制约。

哪怕到了帝国末年,连续经历两任小皇帝,皇权依旧能够维系,也是靠这套规则制衡内阁。

程序规则有积极意义,自然也有负面作用。

现在他就是在抓规则漏洞,为自家谋取一线生机。

……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激烈的南京攻防战,依旧在持续。

战斗进行到此时,外城基本上全部沦陷,内城也出现了多个缺口。

虽然靠士卒们拼命勉强堵上了缺口,但草原联军还是经常攻过来,双方围绕着这些缺口依旧在展开争夺。

作为守城的楚国公,这会儿上眼皮正不断找下眼皮打架,想要休息却又无法入眠。

熬夜的不光是他,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这一夜都没睡好。

搞丢了外城不说,内城的城墙也被炸开了几道口子。

如果不是巡逻的士兵发现不对劲,及时通知了守军,南京城在昨夜就完了。

文渊阁。

「叛徒揪出来了没有?」

万怀瑾关心的问道。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为了守住南京,他们事先准备的物资,都是按照一年标准储备的。

战争才进行一个多月,哪怕守城消耗比预期更大一些,依旧没有动摇根基。

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固守一年半载,根本不是问题。

汉水侯只要还顾忌吃相,就不可能长期按兵不动。

勤王大军一旦抵达,无论北虏是否愿意,都必须集中兵力迎战。

不奢望大获全胜,只要能够僵持下来,北虏就只能撤军。

事实上,这已经高估北虏。

正常情况下,坚持不到那一步,他们的后勤就要出现问题。

江北各府富庶不假,但架不住北虏兵多啊!

指望靠几个府,支撑数十万大军长期战斗,纯粹是在做梦。

江南这边北虏看似高歌猛进,实际上他们的活动空间,一直被压缩在镇江府和应天府两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