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8章 东宫(2 / 2)

加入书签

是的,她认可杨钊说的这番话,他们这一支杨氏,对皇帝最大的忠,其实是在她身上,也正因如此,李瑁才会照顾杨钊和杨话等人。

不过这一次,她还真没有什麽私心,只是觉得与李瑁之间的感情,让她特别的享受和沉浸其中,久而久之,便将李瑁视为此生依靠。

毕竟李瑁是带着后世的爱情观来的,古代的女人哪个能扛得住那样的真心?

「你今后出门多加小心,护卫多带一些,虽然违制,但是陛下不会责怪你的,」杨玉瑶瞩咐道。

杨钊点头道:「右相也有这样的交代,放心,我会多加留心。」

为朝廷立了大功,必然等于得罪了下面的人,这是绝对的,两全其美的好事,这世上并不多。

杨钊从前就是靠裙带关系在长安做的官,一直都被人瞧不起,加上多次手段狠辣,在长安的名声非常的差,也正因为杨钊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才能干出这样的事。

抓了一百多号人,里面还有宗室丶外戚丶门阀子弟,这些人的家眷也都被剥离军户,沦为庶民,如今想要弄死他的人,在长安非常多。

为朝廷顶了雷,朝廷自然是要优待的,所以杨钊的扈从人员多达三十人,也是在官员中极为罕见的。

离开杨玉瑶宅之后,杨钊望着夜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从这一次的提拔,他琢磨出一个道理,只要皇帝信任他,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正如杨玉瑶暗示他的那样,即使他干些坏事丶出格事,只要忠心不改,就不会有事。

所以他接下来,还会抓人,那些在背地里盘算他,阴谋搞他的人,他都要收拾一遍。

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皇城的东宫,基本上就荒废了,虽然她先后立了三个儿子为太子,但是他们在东宫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不是死就是流放。

到了李隆基,东宫直接报废,

但是眼下,东宫开始整修了,杂草被去除乾净,破旧的宫殿也正在维修涂漆,一切似乎都在改变。

朝臣们很清晰的看明白了,今上的太子,绝对不会是囚犯,而是一如从前那样,国之储君。

这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振奋的一件事情,因为太子本不该居于十王宅,太子本来就是青宫之主,

国之副君,他理该拥有储君的荣耀与尊贵。

这便是传承有序,等级分明。

从范阳调入长安的这支边军,来自于经略军,是整个大唐除了赤水军之外,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座军镇,治所就在幽州,本是范阳节度使魔下的绝对主力。

经略军来了两千人。

十六卫都在眼巴巴的等着,这两千人会落到他们谁的头上,但是李瑁的安排,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东宫左卫率,由李瑁贴身近卫郭敬统领时隔六十馀年,东宫终于再次迎来了太子护卫。

那麽从朔方调来的一千六百人,外加从宗室子弟当中选拔出的四百人,将组成东宫右卫率,由表弟武聪(cong)统领。

东宫的护卫力量,达到了四千人。

李瑁还废除了《诫宗属制》,按理说,废除自已老子定下的制度,应该会遭到不少人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李瑁一扫从前皇室待遇的决心,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宗室,亲王们更是歌功颂德,为李瑁祈福。

太子的待遇恢复旧制,那麽势必代表着亲王的待遇也水涨船高,宗室也不会像从前那麽屈,

李瑁几乎是一瞬间获得了宗室的全力支持,基本盘被他牢牢握在手中。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着,皇帝即将立储。

实际上,李瑁没想那麽早,为自己的太子打造一套东宫班底,不是一而就的事情,所有属官将领的任命,都需要谨慎处理。

再者说,长子李估还没有度过危险期,也就是六岁,过了六岁册封太子,一般是皇朝的惯例。

郭淑已经再一次怀孕了,身为皇后,她必须保证皇帝嫡出子嗣的数量,未来的十馀年,她应该都会处在怀孕丶坐月子丶修养身体丶再怀孕的不断轮回。

与此同时,韦妮儿也再次双身,两人在生孩子这种事情上面,也较上劲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