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让天下人吃饱饭!农家出世(二)(1 / 2)
第340章 让天下人吃饱饭!农家出世(二)
「公子。」
「前面便是朗州了。」(后世湖南常德)
善母丰腴妖娆的身影蒙着面纱,跟过去相比多了几分娇媚,仿佛熟透的水蜜桃一般,她如今作中原人打扮,再加上一点易容术,便宛如是盛唐时期行走中原的胡商妻妾,在她的身旁则是青春靓丽的水奼女和火奼女,也是做妇人的打扮,仿佛侍奉在大妇身边的小妾。
「嗯。」
邓肯一袭黑衣策马而行,气质华贵,身旁护卫着乔装打扮的明教高手,他打量着沿途播种的谷物蔬菜,神色透着一丝赞赏,抬头望向了眼前的善母,轻声道:「跟我说说此地是何人治下?」
邓肯来到此方世界行走已有将近一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安定富足的地方。
路旁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种社会最底层平民的喜悦之色,居然感染了他的心境,让入道境的瓶颈也不由松动了一丝。
善母回忆了片刻,轻声道:「此地是武平军治下。」
「现任的节度使是周行逢。」
「他是朗州武陵人,少年时行事无赖,常犯法,被发配为静江军军卒,后作战骁勇,累迁至禆将。」
善母负责大明尊教的传教事务,对天下各地的军阀都有所了解。
唐末至今,中原还是出过一些怜悯百姓的人物,其中周行逢便是五代十国末期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只不过他的实力远不如其他军阀,在历史上的笔墨不是那麽浓重。
周行逢出身于社会下层,知民间疾苦,故励精图治,公而无私,虽其亲属,亦不授一官一职。
所用之人,皆以廉洁为务,政清务简,吏民便之。
其人生活简朴,节费省用,其妻严氏亲自率领家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按时交纳赋税。
四五年间,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仓廪充实。
事实证明,只要统治者不乱来,最多三五年的时间,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毕竟他们要求的真不多,能吃饱饭不饿死,就不会有人起义造反。
周行逢是地痞出生,早年曾在乡间做过户长。
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不少。
还涉及到一个民间典故,叫做『家有贤妻,不造横祸。』
周行逢早年因犯罪受过黥刑,脸上被刺字。
他主政湖南后,部下劝他用药水消去黥文,以免被朝廷使者所耻笑。
但周行逢却不以为然,道:「汉朝时的大将英布也受过黥刑,还被称为黥布,但在世人眼中照样是一个英雄。我又何必在乎这个呢。」
不过他也并非完人,经常滥授官爵,以致司空丶太保等高阶虚衔泛滥。
更有甚者,朗州的村落街市之中,豪强之辈称司空丶太保者无数。
但他滥授官爵所得的钱财,都没有用在自身享乐上,反而将湖南等地治理的不错。
周行逢的妻子严氏颇有名声,在整个荆南都以贤德着称。
她曾劝谏其不要滥杀。
周行逢闻言怒道:「此为外政,不是你内宅妇人所能干预。」
严氏听了很不高兴,对他说:「我们家在乡中的佃户,因你显贵,现在都不专心于农事,我要回去督导一番。」
她回到乡中,就此长居不归,只在上缴岁租的时候才和佃户一同入城,还道:「赋税是官府财物,如果主帅免除自家的赋税,何以对下做表率?」
周行逢去乡下见严氏,劝她不必如此自苦。
严氏闻言道:「你现在显贵了,就忘记以前受过的苦了吗?」
周行逢后强行将严氏带回了府中。
但严氏仍执意要走,道:「我就直说了吧,你用法太过严酷,将来必失人心。一旦祸起,我在乡间也容易逃生。」
周行逢这才有所收敛,不再滥杀。
欧阳修曾记:行逢故武陵农家子,少贫贱无行,多慷慨大言。及居武陵,能俭约自勉励,而性勇敢,果于杀戮。
里谚曰:家有贤妻,不遭横祸。
如周行逢妻严氏,可谓贤矣。行逢持己以俭,待民以恩,未始非湖南杰士,独用法太峻,不留馀地,肘腋之间,危机存焉。
严氏能居安思危,归里课耕,以命妇而操贱役,处豪家而忆微时,既足规夫,复足风世,一举而两善备。
严氏的名声有点像是荆州的丐版马皇后,只有她能劝得住周行逢杀人。
人才啊!
邓肯只是听善母说了一些周行逢的事迹,立刻便将其归纳为了顶尖人才的行列。
不同于他身边的那群妖魔鬼怪,这是真正能够当封疆大吏的人才。
善母似乎觉察到了邓肯对周行逢的欣赏,轻声道:「陛下。」
「若是能够收服周行逢。」
「有武平军支持,想必将来起事定能迅速拿下荆州等地。」
「不过。」
说到这,善母的话锋一转,小心翼翼道:「他此人不为道门所喜,得罪了不少佛道门的势力。」
哦?
听到善母的话,邓肯面露一丝好奇,开口道:「说说看是何事?」
善母斟酌了一下语言,缓缓道:「周行逢上位后,大力整治淫祠(即不在祀典的祠庙),除『前代有功及民者,皆令毁拆之』。」
「他此举虽然为民,但却绝了其他人的财路。」
整个荆南地界的祭祀都被清洗了一遍。
周行逢的标准很简单,前代有功及民者,才配享有香火祭祀,其他什麽杂七杂八的,狐仙野鬼,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又或者是巫教,统统给我拿下。
所以他把不少人得罪很了,历史上隔年就直接暴毙病死了。
就连明教的传教使都被他给打压过。
善母曾经也想在荆州发展教众,可是因为周行逢的存在,传教的事宜颇为不顺,只能暂且搁置。
一视同仁。
周行逢平等地打压佛门道门,他算是周世宗柴荣的同道人,在三武一宗灭佛的时候,也清洗了湖南地区的佛门势力。
邓肯看到此地治理得不错,就是清洗佛门时得了不少钱粮救济灾民。
善母似乎知晓更多,传音道:「据我所知,有不少人想要取他的性命。」
噢?
这世道这麽乱?
好不容易有个干实事的人?还得被人拿枪指着?
邓肯闻言,双眸中浮现一丝杀意,淡淡道:「谁想要取他的性命,明日列个名单给我。」
「我以后派人去处理。」
此人便是邓肯需要的人才,谁想要取他的性命,得先问一问邓肯答应不答应。
佛门?
真把他惹火了,直接再灭佛一次。
只有大清洗,才能把汉传佛教的骨架立起来,要不然佛门也是祸害。
一行人渐渐入城。
这里的吏治清明,居然不收受贿赂,平民百姓进程贩卖货物,也没有受到小吏的刁难,跟邓肯去过的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周行逢在治楚期间,总结前任灭亡的教训,矫前人之弊,在此基础上励精为治。
周行逢认为前任灭亡的首要原因是「不恤百姓」,故此格外重视民间疾苦,在「湖南大饥」之时主动开仓赈灾,使得无数百姓得以存活。
他「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同时督课农桑,治民也是「条教简约」,使「民甚便之」。
他认为过去的统治者穷奢极靡,因而自身生活朴素,平日恶衣粝食,倡行俭约。
他将是否俭约作为择取官吏的一个标准,「辟署官吏,必取廉介之士」。属下官吏如谋臣李观象等,都深知于此而争相「俭约」。
周行逢是农家出身,其女婿曾求官遭拒,并被他责令返乡务农。
上行下效。
这里不是没有贪官污吏,但是因为周行逢的言行,下面的官吏也跟着争相模仿,以至于此地居然数年间吏治清明。
不过这种统治是依靠武力与恐惧,很难长久,历史上在他死后,统治也迅速崩塌。
此人武功高强,善使双剑,杀伐之气极重,用法严苛。
他对于异己都是『一概杀之』的手段,这在五代十国并不罕见,不过他杀人确实杀得狠,那些前任节度使的旧部都快被他杀得差不多了。
这种人用的好就是一柄利器。
周行逢杀官吏,杀豪强,杀骄兵悍将,但唯独没有什麽虐杀平民百姓的传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