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安定人心!霸王道杂之(六)(1 / 2)
第344章 安定人心!霸王道杂之(六)
烈日炎炎。
鲍乐安一家简单安置了两日,便在衙役的吆喝下,前往县衙领取工具,接着男人分作一组,女人孩子分作一组,浩浩荡荡,黑压压一片的人头汇聚,约莫有几千人,朝着开垦田地挖掘沟渠的方向赶去。
在经过一个路口时,鲍乐安又看到了几个工匠打扮的人,为首的老者年纪约莫五十来岁,他吩咐了几句后,立刻便有衙役高声吆喝道:「会手艺的站到路边来。」
「可有铁匠矿工出身的?速速跟这位大人走,每日有五十文的工钱。」
鲍乐安听得一阵心动,可惜他没有什麽手艺,揽不了这样的活。
他们如今干活都是没有任何工钱的,想都别想,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最终几千个人里面只挑走了十几人。
鲍乐安因为身体不错,被安排开挖沟渠,乾重活的一天能吃三顿饭,其他妇女儿童则一天只有两顿饭。因为他干活卖力,中午的时候,负责监工的小吏还赏了他一块肉,什麽肉就不知道了,只有指头大小,他偷偷藏起来准备带回去分给一对儿女。
也不是没有人偷奸耍滑,抽几鞭子就老实了,一鞭子下去皮开肉绽,饿上一日,第二天保管老老实实的。
累。
实在是累,跟个牲口一样。
鲍乐安干完一天的活,回去时几乎累得说不出话来,因为缺少牲口,都是人力开挖沟渠,可是时间不等人,南汉的水利已经有数年没有修缮,不抓紧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要耽误春耕了。
充实。
十分充实。
且感觉自己还活着,像个人那样活着。
这个时代的人,跟现代人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你可以说他们贱骨头,但真正开始干活,并且累得半死后,鲍乐安等一众被安置的流民,才真正心里面踏实了起来。
他们有用,有价值,不会被轻易舍弃。
有活干,有饭吃,只要还累不死,就往死里干。
那些监工手里的鞭子不是开玩笑的,要是完不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指标,他们也得受到重罚,甚至直接掉脑袋。
把牛马当人用,把人当牲口用。
整个蔡龙县的范围内,牛马牲口可比人要贵重多了,它们干完活还能休息,鲍乐安等一众流民,就中午吃饭那会儿可以休息一会儿,然后便立刻开始干活,将一筐筐的泥土背到别处。
安置流民的地方是一片破屋棚,要他们自己修缮,也就勉强能住,挡不了多少风雨。
鲍乐安从怀中拿出一条肉乾,撕成两半,多一点的给儿子,稍微少一点的给小女儿,他乾重活,一天有三顿吃食,比家里其他人强。小女儿馋得直流口水,咬了一小口,满脸笑容道:「爹。香。」
儿子年纪约莫十五六岁,半大小子,身体不算壮实,十分沉默寡言,唤作鲍平,他接过肉乾,喉咙吞咽了一下唾沫,然后走到了靠在墙角休息的母亲身旁,将肉乾递过去道:「娘。你身子弱,你吃吧。」
小女儿看到后,满脸不舍地瞥了一眼手中的肉乾,又递还给了鲍乐安,送到他嘴边道:「爹。你乾重活,你吃。」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瞬间眼眶含泪。
老妻伸手接过肉乾,撕下一缕肉丝,又还给了长子,鲍乐安亦是如此,他摸着幼女的脑袋,声音沙哑道:「快吃吧。」
「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一家人分食了这只有指头长的肉乾,鲍乐安看了一眼老妻,示意她好好休息,接着起身出门,去看看附近的其他乡人。
大家都累个半死。
但趁着还有一点天光,几个当家的汉子聚在一起,低声说话,年纪最大的老汉有五十来岁,嘴里嚼着什麽,看了一眼鲍乐安,低声道:「这赤军起事,怕是能成。」
一旁的其他人抬头,没有说话。
他们懂得不多,不善言辞。
那老汉继续道:「过去不是没有人造反,但如此行事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早年也造反过,张遇贤起义时,他混入了其中一支义军。
但那时的义军,哪里想过种地安民的事情,就是杀官杀土豪,抢钱抢粮抢女人,这边抢完了,就流窜到别处继续抢,但不管怎麽抢,都喂不饱那麽多张嘴。
古往今来,造反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是第一次见到义军不裹挟百姓的。
他们如今就一个字,心安。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累死累活干得事情,明年就能让全家老小填饱肚子,至少不会饿死人。
不抓壮丁入伍,想要加入军队还得挑挑选选,不是身体强壮有底子的一概不用,用那官吏的话来说,上面交代清楚了,要优先用『良家子』,当兵也不用黥面,罪犯更不是军队的主力。
也不裹挟百姓去送死,这老汉当年造反时,可是拿刀逼着裹挟的百姓去攻城的,攻下一座县城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人命在那位陛下的治下,值钱,也不值钱。
值钱的是人口就是生产力,有人就能干活,哪里都缺劳动力。
不值钱的是杀人也从不手软,在起义之初,还有人趁火打劫,更有各地的江湖匪类市井无赖,他们都算是身体强壮有一定武力的,以往都是收编用来弹压地方,或者编入军队,训练一番便可以打仗。
但是赤军只管杀!
光是蔡龙一地,就杀了上百人,一直杀到街面上看不到任何一个泼皮无赖,还活着的那些吓得跟个鹌鹑一样。
那可是一百多颗人头啊,车船店脚牙,三教九流,不管是有帮派的,还是没帮派的,冒头就死。
他们还以为聚众闹一闹,对方会妥协收编他们,说不得也能混个差吏当当,毕竟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地头蛇,起义军打下一个县城还是得用当地人来管理的。
但回答他们的是军队的结阵冲锋!
也就是两个什长带着二三十人,手持刀盾长枪弓箭,一轮冲锋就把他们砍杀大半,就连青蚨帮的帮主都被乱箭射伤,还没等施展轻功身法,三五个悍卒长枪突刺,当场刺死在了大街上。
这种江湖三流的高手,正面硬撼军队就是一个死字,这些悍卒都不算是赤军的精锐部队,只是弹压地方的辅兵。
青蚨帮以高利贷和地下钱庄为主业,帮主街头横死,当天就被抄家灭门了。
最大的赢家是那两个什长,听说已经升为都头了,其实就是百夫长,只不过属于地方上的部队。
那都头据说是枪法犀利,唤作桓侯枪法,也就是三国时期张飞所用的枪法,他的出身则不太清楚,只听闻是狮相门下弟子,曾经拜在行伍高手下学习武艺。
这些人的武功路子跟江湖门派完全不同,刀盾弓箭阵法配合,连江湖二流高手都能轻易绞杀。
那说话的老汉自然不知晓那麽多,但他习过军中武艺,在跟他人吹牛时,忍不住道:「另一个都头练得怕是李存孝的十三太保功。」
「据说练得大成能够刀枪不入。」
旁边的人听得暗自咂舌,满脸羡慕,只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高强的武艺,说不定也能在军中谋一份差事。
天色渐暗。
一众人只是闲聊了片刻,不敢多呆,若是被巡查发现,说不定得挨一顿棍棒。
那老汉等众人都离开后,这才小心翼翼地来到另一处。
「查清楚了?」说话的一个长须男子,打扮像是帐房先生。
那老汉恭敬低头道:「都摸清楚了。」
「没有江湖匪类。」
对面的男子点点头道:「那回去吧。好好盯着,将来保举你一个里长。」
老汉神色大喜,恭敬行礼后告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