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学习室添新师,钱总队好事来(2 / 2)

加入书签

钱进摆摆手说:「你们可以将消息传出去,只要不嫌远,不管是哪里的同志都可以来学习。」

「我会尽量帮你们创造条件,学习室现在缺教师,我尽量找到合适的教师来辅导你们。」

「希望你们今年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希望你们可以鹏程万里!」

他感觉今年高考的竞争烈度不会比去年小。

还有这麽多的学生继续参加高考呢。

听到他的话,众人很欣喜,他们顾不上吃饭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那我回去跟我们公社的知青都说一声,大家伙正愁没地方学习呢。」

「我们那边最缺老师了,十几个人跟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乱看书,要是来了有老师指导那可太好了。」

「估计我们公社得过来二十多个人,他们知道这消息可得好好感谢我·

整修学习室的想法暂时搁浅。

钱进决定先等一等,等二月份结束根据学生数量再决定怎麽隔开仓库。

当下得想想办法找老师。

魏清欢和魏雄图都有本职工作,不可能总是待在学习室里帮学生答疑解惑,他这里需要全职教师。

可是这太难了。

他这又不是学校,哪有全职教师愿意来上班?

思来想去,钱进决定去找宋致远。

宋致远曾是海滨大学的化学教授,他在这方面应该有些人脉。

高考结束,宋致远又赋闲在家,专门看孩子。

中午钱进上门他很异:「钱校长,您怎麽有空过来了?听说您那边最近事挺多,抓了不少犯罪分子?」

宋致远工作的锅炉房隔着甲港很近。

锅炉房烧水,天天有一堆人去打水,所以消息很灵通。

钱进把抓捕下山虎团队和救火的事情简单讲了讲,然后说:「我今天过来是为了学习室的事,学习室今年还得开,宋老师您还得去挡拆。」

「还能开设?」宋致远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

他喜欢教学工作,另外去上班工资高且有额外福利,本来他还发愁去哪里捣鼓奶粉养孩子呢。

钱进进一步说:「光靠您一个人还不行,您认不认识其他老师?数学丶语文丶物理丶

历史丶政治都行,只要能教,我都给开工资丶给待遇。」

宋致远推了推眼镜,思索片刻后慢慢说:「人倒是有,不过钱校长,您私人出这个工资不是事呀,您能有多少钱?」

钱进笑道:「谁说我私人出这个钱?是我们居委会出这个钱,你也知道我们街道的人民流动食堂盈利能力,雇佣几个教师不成问题。」

这点他说的很谦虚。

随着卤肉摊和烧烤摊的投放,人民流动食堂的盈利能力比得上国营饭店。

当真是赚钱如流水。

宋致远说道:「那倒是真有两个人能起到作用。」

「谁?」

「王健,教数学的,他是我的学生,曾经是市中学的教学骨干;还有甄独善,这个是我同事,他是文学教授,学问极深。」

钱进大喜:「太好了!您能帮忙引荐吗?」

宋致远点点头:「王健那边好说,他性子直,愿意教,又是我学生,我在他面前有些面子。但甄独善—.—」

他顿了顿,「他这些年受的冲击不小,得看他的意思。」

钱进说道:「要不然您带我去拜访一下,这位甄老师他家庭是什麽情况?个人有什麽喜好?」

宋致远说道:「他家里就自己了,那些年妻女怕受到牵累跟他分了,把他差点气疯了,后来就自己住。」

「至于喜好?他是个文人,喜好无非是诗词歌赋那些东西,噢,他很喜欢看史书。」

钱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您先吃饭,饭后我会过来一趟,咱们先去甄老师家里拜访一番。」

喜好看史书?

好办。

《二十四史》来一套!

这书在商城可太多了,他可以买一套旧书,撕掉出版时间就能当礼物。

今天很冷,一直阴天,北风在街道巷子里横冲直撞。

下午钱进拎着一书,他裹紧军大衣,跟着宋致远拐进一条逼仄的胡同。

胡同的背阴墙根处有未化的积雪,落了煤灰后泛着灰色,像被踩脏的棉絮。

「甄老师住这儿?」钱进望着剥落墙皮下露出的「打倒XXXX」标语,后面字迹虽被石灰覆盖,但整体仍像伤疤一样突兀。

宋致远点点头,踩着嘎哎作响的积雪来到一间很小的平房外。

平房低矮逼仄,整体是青砖灰瓦构造,门前一棵老槐树的枝丫已经光秃秃了,寒风一吹,摇晃的死气沉沉。

宋致远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回应:「谁?

「老甄,是我,宋致远。」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消瘦的脸,颧骨高耸,眼晴却炯炯有神。

甄独善看了看宋致远,又警了一眼钱进,眉头微皱:「有事?」

宋致远笑了笑:「进去说?」

甄独善迟疑了一下,还是让开了门。

屋内光线昏暗,书架上空空荡荡,只有几本翻到卷边的书籍和几册装订起来的旧报纸。

另外最显眼的是一张木桌,上面摊着几页手稿,字迹工整,像是某种古籍的注释。

钱进环顾四周,心里忍不住的叹气,这哪像是个文学教授的家?

宋致远坐下后,直接道:「老甄,泰山路开了个学习室,里头缺老师,这位是学习室的负责人钱进同志,他是好同志,想请你出山。」

甄独善眉头一皱,下意识摇头:「我早就不教书了。」

钱进连忙道:「甄教授,现在政策变了,高考也要恢复,很多年轻人想学习,可没人教·—」

甄独善冷笑一声:「问题是谁知道明天又会怎麽变?」

宋致远叹了口气,没说话。

钱进想了想,将提来的一书放在桌子上:「学生们得知咱们海滨市有您这位学者,

特意托我给您带来一点心意。」

「我不需要。」甄独善犹豫几秒后还是摇头。

钱进打开了包裹的报纸。

《北书》丶《新唐书》丶《元史》丶《明史》—

甄独善看到泛黄书脊上的书名顿时站了起来。

他走上去用手指缓缓抚过书脊,像是抚摸失散多年的孩子。

「这些东西,哪来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钱进低声道:「是我家里私藏的。」

甄独善疑惑的问:「你家里私藏?你家里?」

钱进说道:「我姓钱,祖上在海滨市———」」

「你爷爷是不是叫钱鹤年啊!」甄独善吃惊的看向他。

钱进点头。

甄独善对他态度一下子热情起来,上来握住他的手问道:

「鹤年前辈的孙子啊,我曾经见过他老人家,难怪你有这等藏书,你们钱家藏书楼那可是全城数一数二的大书楼!」

钱家说道:「我家里还有其他藏书,您去教书吧,以后我可以找一些书送给您。」

甄独善狂喜,但随即疑惑:「你们钱氏藏书楼不是已经全捐给省里大学的图书馆了吗?」

钱进笑道:「再穷的叫花子,也得有一根打狗棍嘛,我们总得留几本吧?」

甄独善欣慰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翻开一本《北史》,指尖轻轻摩着纸页,眼神渐渐变得明亮。

宋致远看着他,轻声道:「老甄,书回来了,可会读的人不多了。」

甄独善沉默良久,终于合上书,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钱进:

「什麽时候开课?」

钱进一愣,随即大喜:「您答应了?」

甄独善点点头,眼神坚定:「我去,不光我去,你们学习室不是缺老师吗?我还能给你再找两位老师。」

「我当年在省城读书,鹤年先生是资助过一些同学的,有几个人我们一直联系着,我想如今鹤年先生的子孙要办学校,他们一定愿意来帮忙。」

钱进赶紧解释自己不是要办学校,这年头私人哪能办学校呢?

他介绍学习室的情况,满含歉意的说:「或许今年高考结束,这间学习室就会停用。」

甄独善笑道:「不会的,看现在的政策,往后学生是不会少的,你的学习室会慢慢变成学校的。」

钱进暗道老爷子您还真乐观,态度转变的是真快。

如果学习室确实可以壮大,他觉得也很好。

说不准真能以这学习室为基础,最后成立一所民办学校呢?

离开甄独善家后钱进搓了搓手,他呼出一口白气,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宋教授,多亏了您!」

宋致远摇摇头:「我没帮上忙,是你自己有能耐,也是老甄自己放不下。」

钱进感慨道:「是啊,书一拿出来,他眼晴都亮了。」

宋致远抬头看天,笑道:「有些人啊,骨子里就是教书的命。」

钱进点点头,忽然想起什麽:「对了,王健老师那边——」

宋致远笑了笑:「这个我就能帮你解决,他比老甄爽快。」

钱进更是愉快。

这下子学习室有了专职教师,恐怕就要正规许多了。

既然师资力量正规了,他想把教室也给正规化。

学习室前身是仓库,太大了,几百号学生洒在里面倒是热闹,却不适合开展教书工作。

钱进还是需要将它给隔开。

他想过了,至少可以隔成四间房,到时候开设四个班级。

这样每个教室安置黑板,就适合老师讲课也适合学生听课了。

当天晚上他又拎着礼物去了《海滨日报》的记者家里,将自己想法说了出来。

钱进跟这记者打交道的多了,双方关系也熟稔了。

这次记者无论如何不肯要他的礼物,恳切的说:

「你钱进为社会上的有志青年做贡献,我还能袖手旁观?」

「放心好了,我会写一篇专题稿,如果主编支持,我会写成连载稿,尽量为你们的学习室改造工程帮点忙。」

钱进心里很温暖。

这年代的很多人心里有光。

他的生活中也有光。

银滩花园招待所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单位给他订好了房间。

钱进从明天开始又可以带魏清欢去度蜜月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