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国工业拔根毛,就享用不尽了(2 / 2)

加入书签

这位渔民出身的盐枭,此时是大明的海船队负责人,同时兼任渔船队的队长。

日常工作就是打渔,外加培训水手。

他也是有正式官职的,水师记名提督。

就是没得封爵。

毕竟唯有军功方能封爵,打渔捕鲸可不算军功。

「做的好。」林道热情招呼「你打造了大明水师的雏形,当赏五百贯。」

张士诚大喜。

如今天下初定,货币价值逐渐平稳下来。

五百贯,足够在城里买一座大宅子了。

虽说他的俸禄不低,而且天天都有新鲜的海鱼吃,可谁会嫌弃钱多呢。

「船队准备的如何?」

「陛下,如今已经有了大小船只超过百艘,若是只装人,一次可送三万人马至辽阳路。」

张士诚说的都是新船,拿着现代图纸制造的那种新船。

布局合理,航速更快,有着更大的储存量,更加适合远洋航行。

这些新造的船只,林道是打算用来开拓进取插旗子的。

现在的话,则是为攻打辽阳路送人。

元廷的确是被灭了,可云南,辽东等地的元廷馀孽,还在负隅顽抗,

云南那边是仰仗着山地难行。

至于辽东,则是道路难行。

的确是有官道,但是承载能力有限。

历史上经过明朝二多年的开发,明末的时候辽东才算是真正成为熟地。

在那之前,则是属于半生不熟。

大小水泡子,茂密的树林,泛滥的河水等等。

规模越是庞大的军队,行动越是困难,

尤其是庞大的后勤物资运输线,压力极大。

既然道路难行,林道乾脆选择走海陆。

从天津上船,一路北上直接抵达盖州。

「做好准备。」

林道瞩咐「等到出徵兵马汇集过来,即刻渡海出兵。」

驻扎各地的出徵兵马,在半个月内逐渐云集天津港。

林道亲自跟随第一批前锋兵马出征。

为此,他还专门购买了一艘不知道几手的拖船。

翻新改造之后,拖拽着专门制作的简易浮动码头,跟着船队一路去盖州。

盖州的海湾最深入,就是营口。

这里位于辽河入海口处,此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

船队抵达之后,林道先行乘坐小船上岸。

来到岸边,他穿越去现代世界,将专门订购的简易浮动码头带过来。

轰然声响中,重达数百吨的钢结构组件,落在了大海之中。

溅起的浪花,浇了林道满头满脸。

这里可不是几百年后,别说是港口设施了,人影子都见不着。

近海的地方,全都是浅滩礁石,大船压根靠不过来。

就算是乘着涨潮过来了,可时间不够用来不及下船,一旦退潮可就全完了。

好在现代世界的工业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林道不断的来回,将一条条的浮动码头运过来。

足足在海边,落下了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米的栈道来。

只买一套的话,厂子压根不接这活。

「可以了。」

林道拿起对讲机纷纷「把船靠过来,小心些。」

加装了船外机的海船,缓缓靠近了随着海浪晃动的钢铁栈道。

船只两侧全都是废弃轮胎,靠上之后迅速抛钩。

水手攀绳下来,将抛钩固定在了栈道上。

船上的军士们依次下船,走上栈道。

站在两边绑满了充气浮筒的钢铁栈道上,不少上战场的时候悍不畏死的军士,面色惨白摇摇晃晃。

还在栈道两边有焊接粗糙的栏杆,一路扶着晃悠登陆。

有的军士走着走着就吐了。

还有人甚至连栏杆都拦不住,掉进了海水里。

好在都穿着橘黄色的救生衣,还有绳索连接栏杆,到是很快就能被拽上来。

一艘艘的船只,不断的靠过来放人。

足足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方才将上万人马送上了岸。

剩下的在船上过夜,等着明天天亮了再下船。

「这种抢滩登陆作战行动,只有我能办。」

全程指挥的林道,嗓音都有些沙哑。

他也不是吹牛,的确是只有他能办到。

不提船外机与浮动码头,只说所有后勤装备都不用携带这一条,除了他之外就没人能办到。

军士们若是携带辐重下船,一天能有千把人带着相应的物资上岸,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而且必然会遭遇到巨大的损失。

花费了两天时间,两万多前锋兵马方才上岸。

船队逐渐远去,返回天津港去运载下一批兵马。

随同前来的蓝玉,望向那些在海水之中不断晃动的浮动码头询问。

「陛下,这些东西怎麽拉上岸?」

「不拉。」林道乾脆摇头「用完就不要了。」

蓝玉瞬间膛目结舌。

「不要了?」

「这可都是钢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