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1 / 2)
吧,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是初恋也不算太意外。
陈佑泽脸上有一点无奈地摊手:“哈,刚来的时候我还想着你和他在这边关系最好的话,要拜托你帮我追一下呢,没想到现在给你传授经验了。”梁璋觉得他这句话话的语气是带有一些得意的,“有什么想问我的,问吧,我不会藏私。”
“你这算什么心态……”
“冇所谓啊,我已经和他谈过一次恋爱了,在法国的时候他和我讲了跟那小子分手的事,我就想着刚好过来,有机会再续前缘就再谈啦。”他耸耸肩,“到我这个年纪,恋爱关系其实没那么重要,我跟你出来吃饭也是说这个。”
梁璋问:“你们当时怎么分手的?”
“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还很小,他大概还是……十二?这在国内应该算早恋吧?”陈佑泽还有闲心和他开玩笑,“虽然Lucien从小到大都好,但那时候还没长开,我比较花心,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我要知道他长大了咁靓,肯定守住不放啦!”
培因哥的童年和梁璋想象的差不多,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成绩优秀人也漂亮,是他儿时在外剧里才会看到的校园风云人物,人生被鲜花注目充斥。陈佑泽说徐培因没追过谁,但从不缺恋爱谈,他只要从自己的追求者里选那个想要的就好。
“初恋总是印象深刻,所以我说知道他喜欢的类型,其实就是我这个类型。”陈先生不无自恋道,“他选的男朋友都像我,包括那个破产贝勒,哦,就是让他来北京的那个,培因妈咪是那样称呼他的。”
是plan B,梁璋不意外地想。
所有人都像陈佑泽,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甚至连徐培因本人也和陈佑泽有几分相似:他们说话时都习惯在句尾加一些上扬的语气词,有着类似的停顿语调,喜欢请客,笑起来的神态也像。就像梁璋自己说的,被路过前任们塑造过的痕迹,在初恋时,尤为明显。因为除去幼稚恋人的身份,他们还作为邻居朋友二十余年。
他晃晃自己杯子里的饮料,把结论朝着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向引导——至少,他不是那个破产贝勒的替身。
为了稳定情绪,梁璋说:“有没有那时候的照片啊?”
没想到陈佑泽很快翻到徐妈妈的社媒相册,分享给了他。徐培因每年也都有自己的生日写真,从出生一直到二十四岁。他的艺术照在十五岁前都有特定的主题,会有很多丰富的道具和精致的布景。陈佑泽说徐培因长大了就不肯拍主题艺术照了,觉得很幼稚。
梁璋手停在初恋的十二岁,那一年的主题是海军。
少年穿着深蓝色的水手服,白领结服服帖帖系在胸前,海军帽檐压得低,那样小的一张脸上满是五官,横起的酒窝占比很大。他坐在布景栏杆上,怀里抱着救生圈和几枝向日葵,那时脸颊肉软软的,还没长成十分惊人的靓,看来是个很会对镜头笑的孩子。
梁璋盯着屏幕,完全晃了神,再没有听陈佑泽在边上说什么。
……完全还是小朋友。
他也不管那时候真正的自己还在小学里挖鼻屎,完全代入了前辈,那些关于“替身”的猜测,和所谓plan B的怨念,被海风吹散了大半。十二岁的培因哥,早恋有什么错呢?这个年纪,喜欢上最接近成年人的大哥哥很正常,之后被影响了审美,他有什么可较劲的。
“……我当年教给他,遇到来电的对象,不要老实说自己谈过多少次恋爱,谈多少次都说三次……”陈佑泽挥挥手,“你在听吗?”
梁璋点头:“听着呢,前辈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