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1 / 2)
几句话。”
“今日幸会。”周沈年团团拱手,“在下周沈年,在世子爷身边参赞公务。这趟来,是想问问诸位:若是没有江南丝绸总行的抽成摊派,以后没有了江南丝绸总行,诸位的丝绸运抵临海镇码头,按实计数之后所增税银,是亏空,还是富余?亏空多少?富余多少?”
六位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挨着周沈年的计行老迟疑问道:“周先生问这些要做什么?”
“世子爷打算重新梳理厘定海税司诸项税率,从丝绸开始。”周沈年笑道。
“除了江南丝绸总行,地方上也有些承担,世子爷打算一体免除吗?”计行老旁边的行老问道。
“这些帐目繁杂,只怕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周先生可否容小人仔细核算?”再一个行老小意问道。
“自然要仔细核算,不急,诸位细细核算好,让人送到平江城外王府别业即可。”周沈年爽朗笑道。
第230章 墙头之上
收到李文梁的信儿时,于承福已经感觉到了抢收秋蚕茧的气氛,接了信儿,立刻就和他妻弟一起,挑了十来个能干的伙计,立刻起程,赶往其它各州县收购秋蚕茧。
李文梁递了话给李金珠、李玉珠,以及其它奔波在两浙路各地办织工学堂、赊织机收细布的诸人,甚至正忙着收订织机的洪家诸人,要是碰到蚕农,顺便收一收秋蚕茧。
各州县的织坊因为停了工,反倒更有闲空儿伸长脖子竖着耳朵打听这信儿那信儿,外地有人跑到他们地面上收秋蚕茧这事儿最多隔一天,就是人尽皆知了。
不管江南丝绸行发过什么样的话,都抵不过秋蚕茧被别人抢收这事儿吓人,各家织坊明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一个比一个行动快速,家家都忙着收起了秋蚕茧。
从织坊停工那天起,蒋漕司就行文到各州县,嘱各州县留心蚕农生计,万一秋蚕茧无人收要,要赶紧上报。
秋蚕上簇之后,各地的报文陆续上来,十天之后,漕司衙门收到了厚厚一摞各州县关于秋蚕茧的禀文。
蒋漕司最得用的幕僚葛先生抱着厚厚一摞禀文,进了漕司衙门正屋。
“都齐了?”蒋漕司放下笔,看向葛先生。
“齐了,可真是!”葛先生放下那一厚摞禀文,拿起最上面两页汇总,递给蒋漕司,“东翁看看。”
看着蒋漕司仔细看完,葛先生道:“从禀文上看,收秋蚕茧最早是从平江府开始的,也就十来天,就全动起来了,咱们两浙路是这样,大约整个江南都是如此。”
蒋漕司嗯了一声,手指点着几家标红的州县,“这些地方还是溢价收购。你怎么看?”蒋漕司看向葛先生。
“这是世子爷的手段。”葛先生答的极其干脆肯定。
蒋漕司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幸亏听了你的话,给太子爷递了那封折子。”
太子爷驻跸杭城王府别业的时候,葛先生建议他就织坊停工的事儿,在太子爷那儿报备一二,他就写了份密折给太子爷,说了织坊停工也许和京城有关的事儿。现在看起来,真是明智之举。
“你好好写封信,这事儿得跟庞相公说一声。”蒋漕司沉吟片刻,吩咐葛先生。
葛先生点头应了,正要说话,外面小厮扬声禀报:“老爷,有位周先生请见。”
“什么周先生?”蒋漕司皱起眉头,这一句通传没头没脑。
小厮听到问话,掀帘进屋,往前多走了两步,双手捧上张帖子道:“这是那位周先生的拜帖,他说老爷您看了就知道了。”
蒋漕司接过漆封严谨的拜帖,挑开,扫了一眼,立刻示意小厮,“请进来。”
小厮垂手退出,蒋漕司看向葛先生道:“从平江城来的,说是在世子爷身边参赞。”
葛先生瞪大了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