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6(1 / 2)

加入书签

明白了。

他也是忙昏头了,照理说,马掌柜一说是粮行的,他就该明白马掌柜找他干什么。

“这得看您这里的价儿,我接的这两位东家都是做人极讲究的。”陈牙头心思灵巧。

“好说好说。”马掌柜急忙笑应。

“马掌柜里面请,坐下说话吧。”陈牙头往里让马掌柜。

“陈牙头请。”马掌柜急忙先让陈牙头。

两人坐下,嘀嘀咕咕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了好一会儿,谈好了这一趟合作,陈牙头把马掌柜送出门,长长舒了口气。

他人手不够,他们粮行可有的是人,现在连船带人都有了!

现在,他带上一个徒弟,一条小快船装上铜钿、干粮,现在就能启程了,等他到地方挑好了人,马掌柜的粮船就该到了,这回程的船就有了。

陈牙头点好铜钿,媳妇也买好几筐大饼回来了,和老娘一起包了几大包咸菜,装到小船上,陈牙头带着大徒弟连夜启程北上。

第370章 影响

陶会长没坐车,虽然从西水门外到到他在平江城内的那座宅子很近,可他还是觉得坐车太慢,坐在车上他也觉得闷气,可骑在马上,冷风扑面,又让他感觉到一种透骨的寒意。

从朱家手里接下江南丝绸总行会长这个位置后,他这日子好像就再也没顺当过。

迎着寒风,陶会长再一次满腔悔意,他当初真不该生了贪心,真不该接下这个会长!

陶会长满腔的悔意还没散去,前面已经到了。

陶会长踩着下马石下来,捏着马鞭背在身后,阴沉着脸径直往里,进了二门内的聚源厅。

聚源厅内扑面的暖气让陶会长紧绷的面皮松缓了些。

等在厅内的七八个行老正围成一大圈,没滋没味的喝着茶,等的心焦,见陶会长进来,急忙站起围上来。

“骑马回来的,容我缓一缓。”陶会长穿过众人,在上首坐下,接过老仆递上的热汤,一口一口喝了大半,将汤碗递给老仆,看着众人道:“都坐下吧。今天一共招了五十六家,说是够了,暂时封盘了。”

一圈儿的行老鸦雀无声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打破静寂,“那地块虽然不要钱,可立时就要动工,还要照百年基业来造,这是哪家?”

“福建七八家会馆手笔都大,河南河北一对一对的要,平江城的货栈行要了不少,其他的,细布行、平江丝绸行,李家,洪家,这些都是早就想到的。”陶会长的话顿了顿,看了一圈儿众人道:“还有陆家。”

“哪个陆家?”一个行老失声问道。

“还能有哪个陆家?华亭陆家。”陶会长没好气的答了句。

“他们家不是王相的姻亲?亲近得很,王相那个小孙子年年都到陆家住一阵子。”挨着陶会长的行老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

“我前儿就跟你们说,陆家出面担保河工银子,你们都不信。”离陶会长最远的一个年青的行老忍不住道。

陶会长转头给自己倒茶。

“咱们现在?”离的最近的行老问陶会长。

“先前,信是大家都看过的,事儿是大家议定的,现在,大家议议吧。”陶会长倒好了茶,却没喝。

宗思墨那封亲笔信他看过之后就给行老们一个个看过了,宗思墨的信里写的清清楚楚:

淮南两路灾民众多,要南下就食,正是要杜绝铺张,节俭赈济的时候,却要大肆铺张、大兴土木,实在是无知无畏,王相对此很生气,再说嘱咐他嘱咐江南丝绸行等处,要节俭为上,为国分忧。

这信的意思明明白白,他们商量了之后,一致觉得王相为相多年,老成持重根深蒂固,应以王相为先,这场招商会他们不能不去,但也不用都去,陶会长一个人就够了。

这场招商会,那位何老掌柜既然出面站台,那就不会一家都没有,至于能招多少家,他们都是算过的,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二十家,可现在,半天,五十六家。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