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宝树进化(1 / 2)

加入书签

第229章 宝树进化

体内空间的整体形状,像是一个巨大的碗丶倒扣在地上。

正中心是家族宝树。

地面区域形成以宝树为中心,半径等同于宝树高度的圆形。

宝树树冠顶部便是体内空间的高度界限。

界限如同一层看不见的屏障,将体内空间与外界的混沌隔开。

刚才,随着徐福贵年满百岁,宝树生长到十米高,体内空间又向外丶向高处扩张了些许。

微弱的流光溢彩在宝树上闪过。

树冠顶端的灌顶灵果旁边,长出一片翠绿的嫩叶。叶片上,凝结出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

随后,体内空间中升腾起稀薄的雾气。

徐福贵的脑海中突兀出现信息,正是关于家族宝树和体内空间的变化。

「家族宝树生长到如今的状态,不再需要我以手抚顶的方式吸纳徐家的血脉子嗣气息,只需要徐家子嗣在我十米之内,便可自动收取血脉气息。」

「和之前一样的是,依旧需要子嗣年满三岁。」

「凝结出来的露珠,名为:灵枝甘露。其中蕴含最精纯的天地精元,服之可大幅度增涨体内灵力。往后每年,这片树叶上会凝结一滴灵枝甘露。」

「体内空间突然出现的稀薄白雾,是因为灵气浓度提升。」

得知宝树和体内空间的变化,徐福贵欣喜不已。

生长到百年的家族宝树,更加神秘与强大了。

之前体内空间的灵气浓度,是标准的一阶灵脉。这次提升之后,达到标准的二阶灵脉的灵气浓度。

「嘶——呼——」

徐福贵深呼吸几口,能明显感觉到灵气浓度的增加。

然而限制他实力提升的并非灵地等级,而是灵根资质和突破筑基的瓶颈。

「对了,体内空间达到二阶灵地,可以种植二阶灵植了吧。」

他想到这一点。

二阶灵植比一阶灵植珍贵得多。

有了二阶灵植作为炼丹的药材,他们徐家的炼丹传承才有可能更进一步。

「当务之急,是尽快突破至筑基境!」

他若是筑基,就能从《灵农练气诀》进阶到《仙农筑元功》,有了更高阶的功法和与之配套的法术,他才能更好地种植灵植。

————

几天后。

徐福贵在家族宝树旁睁开眼:「唉,丝毫没有突破的契机。」

他无奈。

丹田气海早已满溢,任凭如何修炼功法都无法再增加一丝灵气。

他也没有自己即将突破的预兆。

「大部分困在练气瓶颈的修仙者,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他心想。

他这样的情况,才是大部分无法突破筑基的练气修士的正常情况。

灵根资质不好丶悟性不够,哪怕凭藉充足的灵石资源修炼到练气圆满之境,也会卡在瓶颈难以筑基。

实际上的散修处境要更艰难,因为那些灵根不够好的散修,修为达到练气后期都难,一辈子充其量也就练到练气中期。

「罢了,先修养身心。」

徐福贵不再急于突破,欲速则不达。

他刚百岁,练气修士有一百二十多到一百三十年的寿命。

他还有至少二十年的寿命。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长生灵果!

家族宝树上,长生灵果生长于象徵着「徐孝安」的枝杈上,只要这一支不断增添子嗣,就能提升长生灵果的品质。

目前长生灵果是【四十年】灵果。

由【四十年】长生灵果,提升到【八十年】长生灵果,需要十六位子嗣血脉的滋养。

按照徐家族人的增加速度,在徐福贵临终之前,长生灵果肯定能提升至【八十年】。

能增加八十年寿命的长生灵果,为徐福贵延寿八十年。

他一百二十岁不能筑基,难道活到二百岁还不能筑基?

他的寿命大限,会比寻常的练气修士久得多,这是他的优势。

————

退出体内空间。

徐福贵想起礼渊的儿子满三岁了:「正好试试升级后的宝树如何收集子嗣血脉气息。」

他前往礼渊居住的宅院。

院子里,义清正在满地撒欢乱跑,苏诗倩在陪他玩闹。

「太爷爷?」

苏诗倩看到突然出现的徐福贵,连忙行礼问好。

「礼渊他在灵地内修行,我派人唤他回来。」

苏诗倩以为徐福贵是来找礼渊的。

「不必,我来看看我玄孙。」

徐福贵笑眯着眼,摆摆手示意苏诗倩不必麻烦。

「义清,快叫高爷爷。」

苏诗倩给孩子介绍道。

三岁的徐义清已经会说话了,他睁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喊道:「高爷爷。」

「哎,我的好玄孙。高爷爷前几天闭关,忘了来参加你三岁宴喽。来,这个给你。」

徐福贵一边说话,一边将一颗灵石塞到义清手中。

三岁的义清不懂什麽是灵石,他看到晶莹剔透的灵石,很漂亮,以为是糖果丶直接往嘴里塞。

苏诗倩眼疾手快连忙拦下他:「义清,快说谢谢高爷爷。」

「谢谢高爷爷。」

「哎~~」

徐福贵的体内空间,家族宝树已经吸收了义清的血脉气息。

在礼渊的枝杈末端,又分出一根枝杈。

刚长出来的枝杈约一尺长度,枝条纤细,上面点缀着几片嫩绿的叶芽。

这种情形徐福贵见到很多次了。

然而就在这时,这根枝杈上又结出三个花苞,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景象。

体内空间的异象让徐福贵惊讶,他表面不动声色,笑着看向义清,同时关心苏诗倩的情况:「你嫁到我徐家来,可还习惯?有什麽建议或是意见,尽管提。」

「回太爷爷,我挺好的,礼渊对我很好。」

苏诗倩恭敬回话。

她知道徐福贵这麽说,只是出于客套地寒暄,但她心里还是暖暖的。徐福贵和义清毕竟相隔这麽多辈,按理来说不会太亲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