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5章 贤婿,好好干,阿玛挺你!(1 / 2)

加入书签

第454章 贤婿,好好干,阿玛挺你!

赵安的意思很简单,既然担心福三没事干回京争权,那就找点事让他乾乾。

什麽事呢?

当然是造反啊,起义啊,叛乱什麽的。

这方面,他有人,活也熟,随时可以扔几本民兵手册外带如何造反的教程出去。

甚至还可以提供资金丶人员丶武器以及战略规划,从无到有手把手教。

最大的造反资源肯定是「老相好」白莲教了。

当初柳真人投降时可是把白莲教的高层人员名单吐的一乾二净,赵安又「策反」了一帮白莲教徒充为内应,需要的话一个推手就能让白莲教再次动起来。

福三这不就有活干了嘛。

不过印象中福三不是死于白莲起义而是死于湖南湘西一带的苗人起义。

这说明在白莲教大起义爆发前,湖南丶贵州那一片已经爆发大规模反清起义,这场起义有可能便是白莲起义的诱因。

福康安死于这场苗疆起义,和珅的亲弟弟和琳同样也死在那。

既然如此,其实大可不必大费周章给和珅出什麽「馊主意」。

但这个「馊主意」又必须要出,没办法,天时地利人和啊。

要知道赵安知道的一切,和珅他不知道!

这个信息差不仅可以让赵安从中坐收渔翁之利,也能让其成为和珅心目中真正的左膀右臂,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吾儿有禄安在!」

简在和珅心中跟简在老太爷心中没区别。

因为和珅不提,老糊涂的老太爷他记不住赵安这个「福禄寿」啊。

如果赵安直接了当告诉和珅你最害怕的福三最多活三年,根本不必如此忌惮发愁,恐怕赵安连三天也活不过去。

巧妙的把一场本就会发生的大规模反清起义,变成献给和珅用于对付福三的「手段」,和珅会不会爱死赵安?

答案,是肯定的。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没事找事!

「此言何意?」

和珅这会却是有点装了,精明如他怎麽可能不知道赵安的意思。

但「领导」再装,他也是「领导!」

所以,赵安必须跟个心腹谋士般将阴谋诡计全盘托出,其用「救火队长」这个形象比喻福康安。

指福康安自十七岁成为大清最年轻的军机大臣后就一直领军出征,宛如大清的救火队长到处带人救火。

由于福康安多次救火积累了丰富的救火经验,以致国家一有事老太爷第一个就想起他,如今更是将其培养为军方第一人,成为八旗乃至大清的国之柱石,威望和权势直接威胁到了和珅地位。

那麽,为了消除福康安这个救火队长进京的威胁,就得人为在各地放火。

如此既能将福康安调离京师这个权力中心,又能消耗其精力,甚至若操作得当还能在军费丶后勤等方面做些文章。

说的不可谓不通透。

代价是有的,地方不靖对于大清肯定不是好事,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康乾盛世的含金量。

哪个盛世他年年有造反?

可对大清的盛世形象不好,对你和珅却是绝对利好,现在就看你和中堂有没有那股狠辣果断劲了。

舍得大家才有小家噢。

和珅脸上神情明暗不定,定定看着赵安许久,心中实则吃惊不已,因为他没想到年纪轻轻的赵安心中会如此歹毒,为了帮自己对付福康安竟献出如此祸国殃民的毒计!

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眼前年轻人对自己最大的忠麽。

换作别人,哪怕是亲弟弟和琳,怕也做不到这地步。

不是说和琳对哥哥不忠,而是和琳没有这份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狠辣。

和琳做不到,其他人更做不到。

唯有眼前这个如初生牛犊的赵有禄能做到!

念及此处,和珅心中没来由的倒是舒服许多,先前因老太爷要给福三封王的郁闷也消散不少,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有禄,你的意思是要在地方上制造些动静?」

赵安并未吱声,只将忠诚二字刻在脸上。

画外音当是中堂何必明知故问。

「这法子倒是个妙招,不过此举未免太过冒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