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 渠道(1 / 2)

加入书签

第264章 渠道

种菜就是这样,赌赢一次爽一次,一直赢便一直爽。

冰霍砸在别人地里,钞票飞进我口袋。

某种程度上来说,陈家志确实放弃了敬畏与理性,但他又很清醒,他很清楚他能成功有一部分要归于天时地利,归于「无法掌控』的风雨。

但职业菜农就该这样,与天地和风雨博弈,寻找那一闪即过的机会。

「实在不行就上避雨棚!」

站在荷兰豆还未拆除的简易竹架旁,陈家志喃喃自语。

「陈场长,你一个人在这里嘀咕什麽呢?」易定干骑着车过来。

陈家志侧身,「我想把这简易大棚留着,物尽其用,雨季的时候用来避雨,种一两茬青菜,应该会有价格。」

大棚比较简陋,竹架结构,约2米高。

如今薄膜已经揭开,只剩光架子还没拆,因为是用的新竹子,目前还算坚固。

在架子中间,便是整齐划一的荷兰豆。

易定干停下车,打量片刻后,沉吟道:「留着劳作不方便啊。」

陈家志想了想,说:「荷兰豆架子肯定要全拆,剩下的大棚架子,中间一部分用微耕机打地,

两边边角角落用人工耙地,能做出来。」

易定干又说:「夏天棚里很热。」

陈家志:「早晚劳作,劳作时,棚上也可以盖遮阳网,我认为可行。」

「这当了大老板就是不一样了哈。」易定干挪输道:「不用亲自干活,也就不考虑工人死活了「你阴阳怪气倒是有一手。」陈家志挑眉道:「我又没说一直不拆,你还记得去年的梅雨吗?」

易定干疑惑:「现在你就算到了今年梅雨也要提前?!」

「.」陈家志没好气道:「算你个大头鬼哦。」

易定乾笑道:「你知道你二姐怎麽说你的吗,他说陈家出了个陈半仙,说有暴雨就有暴雨,说有台风就有台风,说有乾旱就有乾旱,说有寒潮「行了,行了。」陈家志插嘴打断道:「今年梅雨不一定提前,但我估计荷兰豆能采收到清明节后,大棚可以留到6月份再拆,期间至少能种一茬菜心,快的话甚至还能种一茬小白菜或者空心菜。

甚至七八月份也不拆,不盖薄膜,直接盖遮阳网防暴雨冲刷就是了。」

易定干讶然,「·似乎还真行,这还省了拆大棚和搭小拱棚的成本,不愧是老板,降本增效还真有一手。」

感慨了一句,易定乾面向陈家志,「有烟吗?给我支烟。」

陈家志给了他一支,又往豆垄里走。

易定干喊道:「哎,再给个火!」

陈家志背着他摇了摇头,有火也不给你。

菜工正在采摘豆荚,陈家志挑了个中间位置的豆垄往里走,藤蔓最高处高出他一个头,很有玩迷宫的感觉。

即使排除了起垄高的因素,藤蔓也十分高大。

然而,就算如此高,藤蔓接近地面部分依然在结新豆荚。

陈家志蹲在地上,观察着底部的结荚数量,又抬头『坐井观天」似的看向天空,前方正好是太阳落下的位置,底部的藤蔓和豆荚也能沐浴阳光。

田垄东西走向发挥了大作用,这是奇珍76号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荷兰豆本就是长日照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促进开花结荚。

而奇珍76号蔓生性强,株高普遍在1.5~2米以上。

植株越高,藤蔓底部的光照就越弱,这时东西走向的田垄就很重要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基肥丶水分丶追肥丶病虫害等等因素。

这天下午,他游走在菜田里,看菜农收获豆荚,也在心里默默总结。

并且也让几个生产管理人员总结,傍晚结束田间劳作后,他又组织人在一起交流印证,最后再自己出来归纳总结技术要点。

有些小收获日积月累下来,总有一天能产生更强的收获。

「目前荷兰豆采收了60来天,亩产普遍已有2000斤左右,达到了普通菜农水准,但就像长跑一样,越往后越艰难。

我的目标是再采摘30天,争取让亩产达到3000斤以上。

如果能做到再采摘60天,那你们可就牛逼上天了,全国都还找不出能亩产4000斤荷兰豆的菜农1

「陈场长,你认为我们能做到吗?」郑中高喊道。

「能!怎麽不能!」

望着坐在台阶上的一众组长和来旁听的菜工,陈家志有一种『老子是李云龙」的错觉,

他笑道:「只要你们照我的技术要求去追肥,去浇水,去打药,去采摘,去清理枯枝烂叶,亩产4000斤绝不是吹牛!」

「要做到了亩产4000斤,那你们出去就是全国第一!

「什麽狗屁专家教授统统比不上你们!」

「哈哈哈哈」菜工们一阵哄笑,有人喊道:「场长,要是做到了亩产4000斤,有没有奖励!」

「有!」陈家志开声音说道:「你们要做到了亩产4000斤,那我就是全国最牛逼的菜场场长!」

「我给全场每人额外发50娘的,50块钱说出来没有气势,就发100块,每人多发100块奖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