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身为大乾皇帝,李崇的心是黑的(1 / 2)
第335章 身为大乾皇帝,李崇的心是黑的
史鼐跪倒在地,叩头说,陛下,您的忠犬回来了。
这一幕,看得在场众人无不感佩,尤其是那些文臣,一个个更是惊不已。
要知道,史现在手握重兵,已经是除了北静王水溶之外,大乾军方的第二号人物了。
如此军方大佬,如此国之重臣,历朝历代的皇帝,要麽对其礼遇有加,要麽对其忌惮提防,要麽兼而有之。
而现在,史见了李崇,竟然像战马猎犬,看见了主人一般,跪在主人的面前,轻轻的摇着尾巴。
只求主人能多看它一眼,摸一摸它的毛发,再夸赞上一句。
「好狗!」
如此赤子之心,如此忠肝义胆,简直古今罕有。
而那些勋贵们,看到这一幕,却好似看到了他们小时候,家中老人喝醉了酒,与他们讲述的那些太祖皇帝,和开国勋贵们的故事,以及太宗皇帝和魔下战将的故事。
当时,勋贵们一个个战功赫赫,手握重兵,可是他们一旦见了太祖皇帝,见了太宗皇帝,便和现在的史是一模一样的。
在沙场上杀人如麻,见了皇帝却又卑微如尘,便是三等公史,也是大乾第一代,第二代勋贵们的生动写照。
如果他们知道了,史曾经在李崇面前立下重誓,一旦四方平定,一旦战事平息,史便解甲归田,不再染指军权。
而是高爵厚禄,在家里弄孙含怡,尽享天伦之乐。
他们估摸着都会以为,史大概是疯了吧!
只能说,他们并不理解史对李崇的感情。
要知道,在七年之前,史还只不过是一个闲散勋贵,日常除了牵鹰遛狗,便再无作为。
若不是李崇,史这辈子大概也只能混吃等死,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勋贵了。
正是因为李崇给了史机会,史才能一展胸中抱负,才能将史家的侯爵,晋升为现在的公爵。
而在不久的将来,史大概率还会成为大乾第五位异姓王。
照此说来,史无论怎麽感激李崇,似乎都不算过分。
当然,李崇身为皇帝,也没有辜负史的这份忠心。
看着跪伏在地,连连叩首的史,李崇叹息一声,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不过他并没有亲手扶起史,而是朝史湘云笑道。
「愣着做什麽?还不快扶你叔叔起身?」
史湘云「嗯」了一声,急忙弯腰去扶史。
史虎躯一震,面露惶恐之色,连声说道。
「不可如此,君臣有别,娘娘万万不可如此。」
史湘云红着眼圈,看着满面风霜,两鬓斑白的二叔史,颇为动情的说道:「叔叔说的这是什麽话,云儿是皇妃不假,但也是叔叔的侄女啊!
云儿父亲早亡,是叔叔一手将云儿拉扯大的,在云儿的心目中,叔叔和云儿的父亲,并没有什麽两样,现在云儿扶父亲起身,又有什麽不行的?」
史叹了口气,看着史湘云,不无宠溺的说道。
「你呀,都进宫好几年了,还是这样子娇憨?你是君,我是臣,再说了这麽多朝臣都在这看着呢!
你就这麽扶我起身,明天那些御史言官,又该上摺子弹劾我居功自傲,礼仪粗疏,冒犯天家威仪,他们又该在背后说你,不守宫中规矩了。」
见史这麽说,史湘云先是吐了吐舌头,看了一眼李崇,然后嫣然一笑道。
「云儿不在乎,陛下也不会在乎,叔叔行得正,坐的直,就更不应该在乎这些了。」
这时候,李崇也走过来笑道。
「两年未见,爱卿都有白头发了。」
史惬的看着李崇,看了许久许久,这才恭声笑道。
「两年未见,陛下风姿绰约,气象不凡,令微臣折服。」
李崇认识史至今,这还是史第一次说这种肉麻的话,李崇哈哈一笑道。
「东南暂无大事,有史鼎他们协同料理就行了,爱卿这次回京便多呆些日子,朕要与你抵足而眠,秉烛夜谈。」
「陛下如此眷顾微臣,微臣素来脸皮厚,便不推辞了,在东南的这两年,微臣也很是想念下2
说罢,身中七箭都谈笑自若的史,竟然红了眼圈,险些当场落泪。
君臣二人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宗室勋贵的面,就这麽手拉着手,说了很多很多话。
随后,李崇剑眉微挑,看向站在史身后,随着史一同回京的护卫人等。
依照大乾官场规矩,二品大员以上的封疆大吏回京,随行所带的仪仗护卫人等,须在两百人以上。
而像史这样的公爵,位属超品,随行仪仗护卫人等,便要在五百人以上了。
而史此次回京,随行所带的护卫,却只有区区二十人。
李崇看了好生感慨,心说史手握数万大军,动辄杀人数以万计,行事却能如此的低调谦恭。
简直难能可贵,称得上是臣子之中的典范,
站在史身后的第一个护卫,李崇瞅着有点眼熟,细看之下竟然是贾蔷。
在柳林镇一战中,贾蔷立下泼天大功,依其军功被李崇册封为三等伯。
后来贾蔷又屡立战功,此时已然是二等伯了。
堂堂一位伯爵,竟然给史当随行护卫。
那麽其他护卫,不用问,肯定各个都是军中好手,也都是有爵位在身的勋贵。
李崇来至贾蔷身前站定,先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又在贾蔷胸口的盔甲上捶了一拳。
「好小子,你终于出息了,不枉朕当年那麽栽培你,总算是没有给朕丢脸,没有给你们贾家先祖丢人。」
李崇所说的当年栽培贾蔷,便是赐给了贾蔷五十名部曲好手,让他带着去军中效力。
有一说一,若是没有李崇赐下的这场恩典,在宁国府被抄家夺爵之后,贾蔷没了生计,这会儿天知道在哪受罪呢!
焉能有今日伯爵之位?
贾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红着眼圈,面带泪痕,无比恭敬的叩首道。
「若是没有陛下,便不会有今日的贾蔷,陛下对微臣的再造之恩,微臣赴汤蹈火,万死难报!
看着跪地叩首,语气哽咽的贾蔷,李崇心中好生感慨。
贾家一门双国公,当年是何等的煊赫,不料后代子孙却大多不争气,竟然出了像贾赦,贾珍这样的该杀之人。
好在贾家出了个贾蔷,不然看着贾家继续这麽衰败下去,继续这麽堕落下去,李崇身为皇帝,
都有点不忍心。
昨夜李崇刚刚临幸了尤氏,而尤氏又是曾经的宁国府主母。
听说以前在宁国府之时,贾蔷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尤氏对这位侄子很是照顾。
李崇想着,要不要找个时间,让尤氏做东,请贾蔷吃一顿便饭,藉此拉近彼此的关系呢?
毕竟皇帝和臣子,除了朝廷公事之外,还是要有一点私人情分,来作为君臣关系的润滑剂。
李崇身为皇帝,若是对臣子一味的公私分明,公事公办的话,臣子即便是忠心耿耿,那也是对大乾朝廷的忠心,是对皇权的忠心,而不是对李崇个人的忠心。
这三种忠心,平时看起来并无甚区别。
但若是遇到宫廷政变,皇权不稳之时,这三种忠心的区别,那可就太大了。
而贾蔷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二等伯了,假以时日,恢复其祖上荣光,必然不在话下。
再过几十年,等水溶,史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将来大乾军方的领军人物,必定有贾蔷的一席之地。
这样的关键人物,在其未曾真正发迹之前,可得笼络住了。
想至此处,李崇便已经决定了,以尤氏的名义请贾蔷吃一顿饭,
地点李崇都想好了,便在以前的宁国府之内。
李崇相信,这顿饭一定会让贾蔷对他感激不尽,誓死效忠。
而尤为关键的是,贾蔷的这份效忠,是对他李崇个人的,而不是对大乾皇帝的。
又过了一会,李崇这才执了史的手,邀他同乘御攀,往东郊三十里外的禁苑而去。
从古至今,与人谈事都很注重场合。
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亦或是在会所里谈正事。
此时的大乾朝野,读书人大多喜欢去勾栏妓馆,一边搂着软玉温香,一边听着靡靡之音,一边谈些不大不小的正事。
而和武将谈事儿,最合适的场合便是猎场,最恰当的时机,则是在纵马围猎之后。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君王,便极为注重秋收冬藏,四时狩猎,扬威于天下。
有一说一,狩猎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秋末初冬时节。
经过了一整个夏天和秋天,此时的猎物最为肥美。
而且这会儿,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来年的庄稼也已经播种了,此时即便是纵马狂奔,也不用担心会伤害到田里的禾苗。
不过在禁苑之内,草长莺飞,猎物自然也是极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