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1章 见了人间帝王,神仙也得磕头(1 / 2)

加入书签

第341章 见了人间帝王,神仙也得磕头

李崇觉得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清虚观的张道士,同为方外修行之人,或许还真有法子将贾宝玉给找回来。

你还别说,李崇虽然不大信这些神鬼之说,但是这一次,他的直觉却出奇的准。

跛足道人和头和尚的底细,清虚观的张道士还真知道一些。

且说清虚观张道士,他与先荣国公同庚,并没有一百多岁,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九十二岁。

八十年前,张道士还没有出家之时,乃是史侯家的一名家生子奴才,看起来平平无奇。

说来也巧,当时的先荣国公,也就是十二岁的荣国公世子,生了一场大病,遍请名医都一直治不好。

后来有一位游方道人,很是有些本事,在京城中声名鹊起,一时间,一众王公大臣对其趋之若鹭,初代荣国公便将这位游方道人请到了荣国府。

这位游方道人一见了国公世子,便说此子若想长大成人,此生无病无灾,富贵荣华,须得找一位替身,代替其出家修行才行。

而且还不能随便找个替身,随便寻个庙宇道观出家,必须要找一个与世子同年同月同日同生辰之人,拜在九天玄女门下,去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修行才行。

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如此炸裂的地名,一听便是海外仙山的路数。

在初代荣国公付出极大代价,再三追问之后,那位游方道人才说,像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这样的海外仙山,其实在尘世间都是有一些跟脚的。

而城东的清虚观,便是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在尘世间的跟脚所在。

这些神神鬼鬼的言辞,初代荣国公本不大信,奈何此时世子的病情愈发沉重,初代荣国公没法子,便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初代荣国公先是给清虚观,布施了一大笔香火银子,然后便派人在京城和北直隶,还有金陵和南直隶那边,寻访与世子同年同月同日同生辰之人。

这一找,便找到了当时还是史侯家家生子奴才的张道士。

史家和贾家同为开国勋贵,好几辈子的老亲,交情自是无比的深厚。

见自家奴才能救荣国公世子的性命,当时的保龄侯,也就是贾母的父亲,便二话不说的答应了。

就这样,张道士便成了荣国公世子的替身,代替其去了清虚观出家修行。

也正因为有了这档子事,当时的荣国公世子,也就是先荣国公,便娶了史侯家的大小姐,也就是贾母为妻。

照此说来,张道士也算是贾母,和先荣国公的媒人。

自从张道士代替先荣国公出家修行之后,先荣国公的身子果然一日好过一日,然后又迎娶了保龄侯的嫡长女为妻。

再然后,先荣国公屡立战功,当时的世宗皇帝特下恩旨,荣国公之爵位,此代承袭并不降等。

故而,荣国府在初代荣国公之后,又有了先荣国公这一位国公爷。

在那几十年里,荣国府煊赫鼎盛之极,风头一时无两。

在睿宗朝时期,徐贵妃的父亲承恩伯得罪了先荣国公。

先荣国公竟然跨马持枪,带着宁荣两府的部曲家将,直接将承恩伯府给夷为了平地。

事后,睿宗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先荣国公,反而还让承恩伯给先荣国公赔礼道歉。

当时荣国府权势之滔天,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年的那位游方道人,所说的先荣国公找个替身代其出家之后,会从此无病无灾,一世富贵荣华,并不是一句谁骗人的虚言。

也正因为此,不管是先荣国公,还是贾母,对清虚观的张道士,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是极好极好的。

不仅贾家对清虚观,每年的香火银子不断,在张道士四十岁那一年,先荣国公更是助其成为了清虚观观主。

后来在张道士五十四岁那一年,也就是先荣国公去世的前一年,先荣国公更是动用了无数的资源人脉,帮助张道士接掌「道录司」之印,任职礼部道录司正六品至灵天师,掌管天下道教诸事,

成为了天下道门第一人。

先荣国公去世之后,贾母对待张道士依然如故,不仅香火银子未见短少,每年贾母都会带着家人,去张道士的清虚观打,或是做法事。

除此之外,贾母甚至还让自己的孙辈,比如说贾宝玉,尊称张道士为张爷爷。

贾家与张道士之间的情谊,看样子似乎能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张道士蝉蜕羽化的那一天。

可惜这世间的故事,大多都是不圆满的,

贾政自幼苦读圣贤之书,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历来是敬而远之的。

对于张道士此人,贾政从小便看不惯他,认为张道士和那些招摇撞骗的出家人,都是一丘之貉。

其实这也怪不得贾政,毕竟贾政从记事之时算起,曾经见过无数次张道土,但却从未见识过他有什麽真本事。

贾政所看到的张道士,擅长人情世故,为人圆滑至极,每日里不是对贾母溜须拍马,便是逢迎京中权贵。

以贾政那迁腐古板的性子,他若是能待见张道土,那才是活见鬼了。

自从贾母逝之后,贾政以勤俭持家为由,便停了每年给清虚观的香火银子,几乎形成惯例的清虚观打,以及一应法事也都停了。

贾母逝之时,张道士感念先荣国公和贾母对他的厚恩,在清虚观为贾母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贾政听闻此事之后,也只是让贾环带着一份谢礼,前去清虚观向张道士当面致谢罢了。

后来贾宝玉丢了,皇帝陛下明发上谕,让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员寻访贾宝玉的下落,并捉拿跛足道人和头和尚。

清虚观的张道士身为方外修行之人,又是朝廷认证的天下道门第一人,自然有些见识,也有着不俗的手段。

对跛足道人和头和尚的跟脚,张道士还是知道一些的。

故而他三次去荣国府登门拜访,想为寻找贾宝玉出一份力。

奈何贾政为人古板,还以为张道士是来讨要香火银子的,竟然见都不见。

贾政还让大管家林之孝,以荣国府刚刚修建了省亲别墅,家中生计艰难,此时已是入不敷出,

这一句轻飘飘的话,便将张道士给打发了。

要知道张道士,乃是和贾政之父,先荣国公同一辈之人,而且还是代替先荣国公出家修行的替身。

先荣国公还在世的时候,更是与张道士以兄弟相称。

先荣国公逝之后,贾母对张道士,也是极为礼遇的。

可是现如今,贾政这个晚辈,竟然让一个下人如此的当面羞辱他。

张道士登时便火了,从此便不再登荣国府的大门。

张道士生贾政的气,但是贾宝玉却不得不救,毕竟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更是贤贵妃贾元春的同胞弟弟。

不管是为了报答先荣国公,报答贾母的恩情,还是为了向贾元春献媚邀功,张道土都必须想办法救一救贾宝玉。

荣国府贾政的这条路,很明显是走不通了,张道士便将目光投向了宫中。

在这之后,张道士通过好几位王公大臣,不断的向宫中递话,说寻访贾宝玉之事他愿意出力。

可是说来奇怪,他找的那些个王公大臣,一个个刚开始都答应得好好的,到了后来却都纷纷没有了回音。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贾宝玉的名声之臭,满四九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现如今,贾元春诞下皇长子李肇之后,虽无皇后之名,却已经有了皇后之实。

若是将贾宝玉给找回来,朝中多了这麽一位国舅爷,不管是对大乾社稷,还是对皇长子李肇,

估摸着都不是什麽好事情。

也就是说,不管是宗室勋贵,还是朝中大臣,只要还心怀社稷,只要心里还向着皇长子李肇,

那麽他们宁愿贾宝玉死在外面,也不愿意将这个祸害给找回来。

毕竟贾宝玉是贾元春的胞弟,又是皇长子李肇的亲舅舅,天知道他借着这两层身份,回来之后会作出什麽妖来。

只能说在人情世故方面,张道士无疑是极为擅长的,但是在政治层面,他却傻得几乎像个白痴。

找了各种门路,结果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张道士万般无奈,便只好将主意打到了马道婆的身上。

其实马道婆做的那些事情,张道士自己也是有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