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盛安事传大齐(1 / 2)
第173章 盛安事传大齐
宋时安成为状元,踩着陈可夫登马游街,且状元的范文流出的那一刻,一支往来南北的商队,
便从京兆出发,片刻不停,持续接力,一直北上,直到南朔郡,赤水河以南,将一只信筒,交于了河畔的船夫。
一昼一夜,共计八百里加急,将这又送到了天齐都城,乐阳皇营之中。
在大殿之上,姬渊靠着龙椅而坐。
紫宸殿金砖慢地的九丈开间里,一位约摸五十不到的男人,身着玄色官袍,腰间玉带嵌的七方青玉板冷硬如铁,恰似他绷紧的下颌线。
齐国丞相,姬弘。
姬渊稍稍抬手,便有人为他设座。
「谢陛下。」
姬弘坐上后,身旁的太监便将这几份「情报」双手呈到他的面前。
「弘卿,一张一张的看。」姬渊说道。
这些情报承载的信息量太大,需要慢慢的接受。
或者说,一件事一件事的来讨论。
第一份,是从宋时安出狱为结束,往前一个月内,虞国都城所发生的一切。
魏性生回城,吴王率百官迎接,
盛安城中辐重军械,源源不断的运输,驰援北凉。
宋时安一回城,就被送进监狱,和他爹一起坐牢。
北凉二人组共通认罪,持续关押,直至科举。
科举结束,宋时安双科甲等第一,新晋状元,踩着二品大员登马。
「多数的事情,都与那个宋时安有关。」姬弘平和道,「或者说,全部都是他的事情。」
「朕先前就说过,在盛安的探子,凡是军机大事,事无巨细的通报于乐阳。」姬渊道,「而这样看来,自朔风之战后,他盛安的一切,都是围绕那俩人展开。」
「那魏烨,也是老迈昏了。」
根据此情报,姬弘锐评道:「此时魏生有兵权,有丁亩,更有声望,不说直接立为储君,稍作铺陈,将其以储君之姿奖赏丶培养。等他死后,这魏性生必定成为我大齐劲敌。」
听到这个,姬渊笑了:「弘卿对于那魏烨还不够了解。」
「请陛下赐教。」姬弘道。
「魏烨继位之后,武,南征北战,巩固疆土。文,首开科举,创历史先河。比谁都急切,比谁都敬业。」姬渊直接点破道,「而越求实的人,心中越慕虚。」
「他这是怕这个先前冷落过的儿子,死后给他恶谥。」姬弘也反应过来,他还真是这种人。
「这可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姬渊嘴上这样说的时候,也代入了自己。
然后发现,倘若是自己,也会这样做。
祖宗基业固然重要。
可我这大半生的拼搏,难道要让儿子抹黑胡说?
到时候修出来流传后世的史书,全然是曲解,埋没,以及阴阳?
不可能。
「那这宋时安,是真的被要推出来了。」
而对于这个后生,关于他的这些新闻,姬弘给予了总结。
「就知道弘卿会这样说。」姬渊对于丞相的反应毫不意外,并说道,「后面,是他的辞赋和策论。」
「就算真的有才能,在外面打了一年仗,科考前一直都在牢里,怎可能双科甲等第一?」
姬弘觉得这太刻意了。
但姬渊只是浅笑。
他,继续的看。
将这一篇《洛神赋》全部看完,期间针对内容,表情由舒展转变成失落。而在结束后,又因为宋时安此人,变得格外凝重:「此篇能流芳千古的文章,竟是出自科考作文。这宋生,真乃妖孽。」
他现在完全承认宋时安辞赋甲等第一的含金量。
没得黑。
「看下一篇。」姬渊说。
随后,姬弘继续翻篇,看最后的策论文章,
《国富论》。
这三个字出来,就让他这位丞相,完全提高了专注力。
富!
而其文章的辛辣,狠毒,直截了当,而又充满想像力的『江南织造署」这一发明,让姬弘读着读着,便站了起来,在原地步,接着突然停下脚步,看向姬渊,阴狠道:「早知如此,那时在朔风就不能退兵,再死几万人,也得将此子扼杀!」
在朔风之战无果,带着惨烈牺牲回国时,大齐一片舆论哗然。
其中,有几个主流的观点。
姬白觉得:陛下这次状态不好。
潼门关拿下了,武威拿下了,赵湘也一举击溃了,怎麽会被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书生逼平呢?
肯定是咱们皇帝战争时间拉的太长,疲惫了,导致『这次没发挥好jpg」。
姬黑则认为:陛下先前能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潼门关能拿,那是内应干的好事。
赵湘能赢,那纯粹是赵湘太废物。
武威能攻下,还不是靠着粮草断绝,要是里面再多三个月粮草,那能赢?
然后打个纯素人宋时安死了几万精兵,这才是正常水准!
不管姬白还是姬黑,都自觉的忽略了一点一一宋时安本身的实力。
现在,姬弘知道了这家伙有实力。
「这朔风之战,朕输的不冤吧?」姬渊打趣道。
「陛下没有输,顶多是惨平,况且死的民夫多是虞国人。」这句话说完后,姬弘又像是自省似得,呢喃的补充道,「当然,要以统一天下为夙愿。就不能有,虞国人和齐国人的分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