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心学向南(1 / 2)
第145章 心学向南
「着东阁大学士李显穆为华盖殿大学士,升正四品东宫詹事府少詹事,加授中议大夫,赞治尹,代天巡抚南京,纠察南直隶丶江西丶浙江三省不法事!」
「着吏部右侍郎……巡抚福建,纠察妖术不法事。」
「着……」
「着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甘肃,纠察……」
威严沉重之声,响彻皇宫大内,道道加盖玉玺的旨意,飞往六部五府诸衙门。
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一行人自华盖殿中走出,回忆殿中诸事,只觉恍如梦中。
震动天下的妖术之事最终竟然促成了巡抚天下制度的开始,无论皇帝亦或诸臣,岂能不知,巡抚天下制度,一旦开始,便不会结束。
等到日后形成定制,便是重臣。
「日后诸省三司之上,怕是又要多一位长官了!」
「汉朝的刺史最终可是成为了州牧。」
几位六部尚书,边走边聊,「倒也不必如此,如今天下于汉朝时早已不同。」
「汉朝时地方强盛,朝廷派下去的郡守刺史,州牧,必须要与地方豪强丶世家大族合作才能控制。
而如今大明地方上,不过只是一些寻常人家罢了,完全不能忤逆朝廷。」
对巡抚制度的雏形,众人还是颇觉轻松,并未有地方做大的担忧。
「这也是一件好事,日后若是不能担任尚书,至少还有一些高官之位可以选择。」
李显穆突然说道。
众人先是一愣而后,又是恍然,地方上的布政使,是从二品的高官,这巡抚若成为定制,必然要比从二品官阶再高一级,至少也是正二品,甚至是从一品。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平白多出十几个从一品的官职,对他们这些在六部尚书位置上不可能一直安坐的人,自然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明达此番可是为天下人立下大功,天下士人不知有多少要仰慕你的威仪!
又得圣上看重,真是羡煞我等老夫!」
「未及弱冠,已然晋升太子宫詹事府少詹事,真是前途无量,怕是再过数年,便得以晋升二品尚书,执掌天下一方风雨!」
「明达身负天家贵血,又有圣人之父,如今又得圣上看重,无论为文丶为武丶做学问,亦或其他,条条通天之路,已然敞开。」
相比六部尚书的感慨,众人更在意的是皇帝对李显穆的拔擢。
「诸位实在谬赞,诸位才是国之栋梁,远胜于我。」
「太子詹师傅的官职往日一向由二三品的大员以及公侯所兼任,如今詹士府中只有你一人例外,陛下对你的看重,可见一斑!」
李显穆抿抿嘴,没有再谦虚。
从正五品直接拔擢为正四品,连升两级,尚且不算什麽。
可升任的是太子府少詹事这样一项由尚书勋贵等重臣兼任的官职,就不一样了,本身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依旧保留,这明显是皇帝对李显穆的愈发看重。
而让杨士奇等人在意的是,李显穆由东阁大学士直接跃升为华盖殿大学士。
永乐时期并没有内阁首辅的概念,可华盖殿大学士终究排名第一。
在一众内阁大学士心中地位是不同的。
而现在一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盖压其上。
一众内阁大学士皆目光复杂的望向李显穆。
太子府少詹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正四品官,通常作为翰林院学士的加官,意味着皇帝很快就会再次对此人进行重用。
虽然同为内阁大学士,可经过前后几番事,李显穆明显已经进入了仕途的快速上升期,皇帝要开始重用他。
此番巡抚天下诸省的人选中,其馀众人皆是纠察妖术之事,唯有李显穆一人,不仅巡抚三省,且没有特意点名妖术之事。
皇帝明显对李显穆的江南之行多有期待。
此番之后李显穆的政治威望将会愈发盛隆。
李显穆挑眼望着皇宫宫殿角上的檐牙高啄,心中并无几份激荡,这是永乐皇帝的治下,生杀予夺皆在皇帝一人,今日赐下,明日收回,皆操于皇帝之手。
他能做的只是在这样的政治局势下,不断存活,走到最后。
巡抚天下之事,在京中形成了飓风。
若非有纪纲伏法之事,怕是议论之人,将会更多。
纪纲此人作恶多端,在京城中,不仅百官闻之色变,百姓亦对其痛恨,如今他一倒台,京城中拍手称庆者,比比皆是。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李显穆,则开始准备前往江南,临行前有许多事要交代。
……
「三弟此番前往江南,一定要小心为上,从父亲起,我们李氏在江南两次践踏,其中痛恨我李氏之人众多!」
「大哥倒也不必如此担心,不过是些文人罢了,成不了什麽大事,三弟的才智远胜于我二人,他既然主动请缨前往江南,自然早已做了万全准备!」
临安公主这些年愈发富态丶贵气逼人,耳边听着大儿子和二儿子絮絮叨叨,她没什麽反应,只是望着李显穆,语重心长道,「母亲知道你心中有清平天下的大愿,所以无论你做什麽,纵然是当初入宫为太子辩言之事,只是支持你罢了,但母亲只有一个要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纵然要以身犯险,也该在九天宫阙之上,不能和那些卑贱之辈拼命。
你们三兄弟在官场上混久了,可莫要忘记,我家终究是不同的,你们都留着天家之血!」
这一句话意气深重,带着满满的傲然之意,浑然将江南士大夫视为卑贱之人。
李芳丶李茂都听得一愣,而后心中直乍舌,真是太厉害了,这就是太祖皇帝的女儿,当今陛下亲妹妹,所具有的威势吗?
李显穆哂笑道,「母亲放心,儿子自然不会忘记,无论父亲亦或儿子,纵横当世所依靠的,皆是母亲尊贵的身份,怎麽可能舍近而求远呢?」
他大哥和二哥距离中枢核心太远,不明白公主之子的好处,李显穆却非常清楚,他能卓然于群臣之上,能力只占三成,血缘关系占据七成。
「大哥二哥,待小弟离京后,你们在京中不仅要照顾好母亲,还要多方关注京中讯息,我听闻近日有人想要与我家结娃娃亲,暂时不要答应他们。
待时机合适,母亲我们三兄弟一起商议,挑选一些合适的人家结亲。
铸就一个强盛家族,这些姻亲关系极为重要,万万不可只因对方权势地位,便欣喜答应。」
李芳丶李茂皆凝重地点了点头,李芳虽是家主,可家中真正做主的是李显穆。
「尤其是大哥,你如今虽然只是指挥同知,可极大概率日后你这一脉要承袭公爵。」
李显穆正色道,「一旦得到世袭公爵爵位,其前途便大不相同。
如今看起来是高门的,那时可能便比我家门第更低。
当初开国之时,诸公侯之家,谁能想到最后都落到那样的下场呢?
挑选姻亲,最重要的是看其未来,而不是现在的权势。
日后小弟执掌朝政,须大哥鼎力相助,万万不可因小失大。」
李芳瞬间红了脸,羞惭道:「日后若我家能恢复爵位,那也是三弟你与陛下以及太子交好,和为兄不曾有何关系,可爵位却要落在大房一脉,这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为兄实在羞愧,若日后有封爵之时,为兄愿将爵位,让于三房一脉!」
李显穆笑着摇头道,「大哥不必推辞,祖宗有制度,世袭爵位非社稷军功不可赐也,我纵然于陛下和太子关系再好,若祖宗不曾获得过爵位,也不可能有爵位恢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