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灶王爷来了也不行(2 / 2)

加入书签

谢清欢故作漠不关心,实则暗暗吃惊,她此前从未见过师公穿过那扇门走进灶房,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吴铭笑着摇摇头:「是,也不是。先吃饭吧。」

父子俩回到川味饭馆,吴铭这才把灶房变成中转站的事告诉他吴建军啃着包子,若有所悟:「所以是厨房扩容了。」

「是这意思,你可以进入吴记川饭的灶房,但你出不去,就像小谢能进入现代的厨房,但她穿不过这扇门一样。」

吴铭指了指厨房的门。

「足够了!」吴建军乐得合不拢嘴,「至少灶房是一千年前的灶房,我也算是到过东京的人了!」

老爸向来不贪心,大抵懒人都是容易知足的。

吴铭说:「这只是暂时的,想把灶房永远变成中转站,我必须拿那个土灶做一百道菜———-你知道那灶怎麽用吗?」

他以为老爸经常看鉴宝类节目,对这方面多少有点了解,他显然想多了。

吴建军大喇喇道:「这得问你爷爷,我几时下过厨?」

「.算了吧。」

且不论老爷子懂不懂,真让他知晓此事,怕是今晚就要搬进灶房里定居。

小谢和二郎肯定知道,问他俩便是。

待老爸吃完早饭,父子俩前往菜市场买菜。

昨天备的五十份凉面不够卖,今天的备货量增加到七十份,应该差不多了。

两人回到厨房时,谢清欢已经将今日的卤菜卤上了。

吴铭夸她两句,招呼道:「走,去灶房。」

「师父又要教我一手?」

「不,为师今日要向你和二郎学一手。二郎一—」

主要靠二郎,小谢此前只学过刀工,极少摸灶,不指望她能帮上多少忙。

宋代和此前所有朝代最大的不同,正在于生活起居方式的嬉变。

衣食住行丶生老病死的变迁是精英化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极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但对无缘青史留名的黎民百姓来说,却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吴铭穿越回五代以前,他一定寸步难行;所幸他回到的是宋代,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他几乎都能应付自如。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宋代确定下来的。

就拿这灶台来说吧,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定型于秦汉时期,隋唐时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宋代方才趋于完善,其尺寸丶规格和形态已经和近现代的土灶十分相似了。

当然,和现代的柴火灶没法比。

别的不说,光是鼓风设备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拉杆式风箱要等到明朝才出现,如今给灶火鼓风纯靠人工扇风,其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李二郎闲汉出身,凡是和饮食相关的活计,没有他不会的。

麻利地往炉膛里添上乾燥的麦秸和木柴,拿打火石引燃一束火绒,塞入灶口深处,俯身轻吹几口,须臾间,几点星火便腾跃成苗,火舌呼呼作响,贪婪地吞噬着灶膛的空隙。

与此同时,吴铭也已将那口粗砺厚重的铁锅刷洗乾净,水自然是从厨房里接的。

吴建军和谢清欢将一应厨具和食材搬进灶房。

这些仙家法宝原本是拿不出来的,不消问,定是师父解除了阵法限制。

谢清欢娴熟地将土豆切丝泡水。

吴铭打算简单炒个土豆丝试试手。

还没开炒呢,光看这火力就有点绷不住了。

李二郎忙又添了些柴,拿蒲扇可劲扇风。

待火温上来了,起油锅,开炒!

在一旁观摩的谢清欢冷不丁问:「师父,不颠锅麽?」

本地铁锅重得要死,颠不了一点,灶王爷来了也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