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章 王忠嗣他爹!【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你儿子王训,如今在何处?」

王海宾收起保温杯说道:

「陇上苦寒,训儿和我妻子都在长安的家中生活……青莲真人也知道犬子的名字?」

李白点了点头:

「家师曾提到过……对了,我来给你录制一段视频,你可以跟妻儿说一下相思之情,然后让你妻子将王训送到一元观学习,里面有个辅导班,都是大唐的俊才。」

一元观有宰相苗子颜真卿,现在再加上大将军苗子王忠嗣,下一代朝廷的中流砥柱人才就等于凑齐了。

王海宾没有录过视频,觉得很新奇,结结巴巴扯了半天,连句囫囵话都说不清楚。

李白将这段视频给他放出来,王海宾看了两遍,这才学会了打腹稿,给老婆孩子好一阵嘱咐,甚至还交代了藏私房钱的位置:

「娘子,家中的枣树下埋着几块金铤,要是生活难以为继,就刨出来买米买面,莫要跟训儿受委屈,为夫打跑吐蕃狗贼就回去,不会让你们娘俩儿等太久的。」

胡紫阳听得直乐,这个王海宾还真是直筒子脾气,连家中埋黄金的地点也说出了出来,就不怕被人惦记?

视频录制完毕,李白说道:

「等我去了师尊仙府,便将这段视频交给一元观的公孙姐姐,她会拿到你妻儿面前的……对了,你家在长安何处?」

王海宾挠挠头,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在延平门外,此前内城有一套宅子,但为了能尽快履职,被我卖掉打点了,本想攒够钱在内城买一套宅子,奈何价格越来越高,只能先在外城暂居。」

王海宾是太原王氏族人,以荫恩入仕……所谓的荫恩就是父亲在任上亡故,因而有了官身。

不过他打点还是有效果的,起家就是太子右卫率,算是李隆基的近臣和身边人,这也是历史上李隆基收养王忠嗣的原因。

李白记下来,对王海宾说道:

「若无意外,公孙姐姐会安排你的妻儿搬入道政坊内,这样上下课方便,也不会遇到危险。」

整个道政坊的治安被万骑接管了,闲杂人等一律禁止进入,算是长安的一处清净之地。

王海宾连连道谢,然后骑上马嗷嗷叫的杀敌去了,打算用吐蕃人的脑袋报效仙长的关照和体恤。

一场大战过后,薛讷把将士们集结在一起,将出现高原反应的留在原地看守俘虏进行修路,然后率领剩下的大军继续向西追击吐蕃人。

高原反应是需要渐渐适应的,不能操之过急,等将士们适应了之后,就可以继续向西,直到深入吐蕃腹地,趁着唐朝的大回暖气候,在高原上繁衍生活。

至于吐蕃这个政权,会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若干年后,会跟西域那些消失了的小国一样,连名字都不会被记起。

在薛讷追击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金城公主曾经的内侍,也就是公主身边的太监,大摇大摆的过来命令薛讷后撤,表示整个黄河九曲之地全是公主的汤沐邑,大唐将士不可造次。

可惜这个太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薛讷命人绑了:

「金城公主已死,你们这等吃里爬外的奸佞小人,居然勾结外人强占大唐国土,老夫就算被革职,也要斩了汝之脑袋为公主报仇雪恨!」

太监大声疾呼,表示公主还活着,但没人听他的,很快这个趾高气扬的太监就被斩了脑袋。

胡紫阳看得长叹一声:

「有些人真是缺氧缺傻了,娘家是她最大的仗势,却处处想坑娘家,这样的闺女,不要也罢。」

薛讷单方面宣布金城公主已死,也是这种打算。

你要是跟吐蕃据理力争向着大唐,那大唐将士就算用人命填,也会将你平平安安迎回来,从此荣华富贵,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惜,金城公主信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鬼话,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高原的一份子。

既然如此,那你就永远待在那里吧,反正大唐不缺公主。

混元宫内,周易翻看着黑色记事本,发现不仅多了一堆功德,就连王忠嗣父子俩的命运,也都得到了扭转和改变。

「王海宾不死,王训就不会改名王忠嗣……要不,我以神仙的名义,给王训赐个忠嗣的表字?」

大唐名将多如繁星,但能评为军事家的却没几人,王忠嗣恰恰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自己牛逼,还会培养人才,名将哥舒翰以及在安史之乱打出一连串神操作的李光弼,全是王忠嗣的衙将。

想到盛唐时期的名将,周易突然想起了李隆基筹备的曲江军事学院,也不知道准备得如何了,下次公孙大娘来了得问问进度,顺便将盛唐时期的名将都搜罗过来。

名将嘛,就得从小开始培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