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孔子驾临混元宫!【求月票】(2 / 2)
「神仙提到的真是我儿子,会不会搞错了?」
她不觉得自家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是大将军,倒像个混世魔王。
公孙大娘说道:
「是他,没有错的……退一万步来讲,就算错了,我们也能将他培养成真正的大将军。」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有混元宫带来的一摞摞军事着作,公孙大娘非常有自信。
王海宾的妻子没再犹豫,先将枣树下埋着的黄金刨出来,接着开始收拾家当,老管家也忙着套牛车,准备搬家。
至于院子,回头会交给牙行卖掉,但现在还不行,没真正搬到道政坊,得先留着,万一有了变故还能回来住,否则一家人只能睡大街了。
搬到道政坊之后,大唐未来的大将军和未来的宰相,就这麽华丽丽的成了同班同学。
随后几天,大唐开元世界的战争节节胜利,吐蕃人原本战斗力就不行,再加上李白拿着儒圣刻刀,可以给将士们增加BUFF,战事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坐镇蜀州的李禕也收到了朝廷的诏令,开始在蜀州招揽不惧高原反应之人,从川西向吐蕃发起袭击。
年底之前筑一座万人京观,这个难度不算小,不过李禕好不容易掌一次兵,他觉得一座京观不太够,最少也得三座。
距离年底还有好几个月,杀三万吐蕃人这不是手拿把掐的吗?
这边杀敌时,薛崇简也赶到扬州,踏上了前往东瀛的大船,出发前,他摆下供品,将一副太极图摆在正中央进行祭拜祈福,希望神仙保佑此行一帆风顺。
扬州水军大营很配合,一共给他调拨了十艘大船,船上的水手也都是可靠之人……开疆拓土这种事儿,任何一个军人都很眼热,既然薛崇简要去给大唐开疆,那水军怎麽着也得帮帮场子。
贞观世界,辽东的战局逐渐明朗,李靖的人马已经跨过了鸭渌江,开始进攻高句丽核心地区,而程名振也将浿水江中的水寨拔出,还依照李靖的吩咐,一把火烧了黄州城,让坐镇平壤国都的渊盖苏文怒不可遏,但又无可奈何。
开战以来,他们好像一直被大唐人马牵着鼻子走,不管布置什麽战术,都会被大唐得知,而高句丽内部的反对派趁机发难,指责他不该跟大唐强硬,要是早早服软,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了。
吃了亏丶挨了打才算反应过来,这些高句丽贵族也算有见识。
但有一点他们搞错了,就算服软,大唐照样会打过来……辽河两岸的汉人冤魂还没消散,这种仇可不是服个软就能抹平的。
不管他们对大唐什麽态度,高句丽都将不复存在。
高句丽朝廷给程名振送来求饶的书信,他们愿意奉大唐为宗主国,岁岁纳贡,决不食言。
程名振跟李靖隔着对讲机商量一番,让刘仁轨给高句丽人回了一句话:
「好好珍惜你们最后的时光吧,哭,也是算时间的!」
这个时候,高句丽平壤周围还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城池,想要全部啃下来并不轻松,不过只要保持高压的态势,没有退路的高句丽人,早晚会崩溃。
春秋世界,孔子率领弟子们继续披荆斩棘开山路,终于在第三天开辟出了一条山上的道路,来到了山顶。
虽然山顶同样是荒草茂盛,需要大力整理,但好歹能把帐篷和一应物资搬到山顶,不用呆在没任何屏障的山脚下了。
大家用马匹驮运,来来回回折腾几趟,总算全都转运到了山上。
不过搬到山上,也预示着没法从旁边的河中打水了,但这难不倒孔子,他从怀中将蕴养的儒生笔拿出来,来到山后的缓坡前,在虚空中写了一个【泉】字,很快,缓坡上就有一泓泉水流淌出来。
这神奇的一幕把大家看呆了,子路反应最快,赶紧领着几个师弟挖了个小湖储水,又开了条小水渠,让泉水从山顶的平地上流过,将泉水分为上下游,上游的饮用,下游的洗涮,互不影响。
孔子尝了尝泉水,觉得甘甜凌冽,命名为甘泉,然后便开始分派任务,让子弟们修建厕所丶粪池,探索后山的缓坡,再将山下的荒地进行统计。
光靠山上这点耕地,是养不活几百号人马的,需要增加耕地面积。
好在云雾山脚下全是荒地,还有河流经过,稍微一开荒就是良田,侧面是一条狭长的山谷,里面荒草遍地,可以用来放养马匹。
以后人多了,养马喂马耕田种地等等,都要系统学习,可以说,内政后勤农耕军事等方面,一元学宫全都教。
只要你肯学,就能真正感受到学无止境不是一句空谈。
接下来,大家开荒丶伐树丶平整地面,修建房屋,忙得不亦乐乎,搭好窝棚那天,孔子推算出今天是个吉日,便率领弟子们一起祭拜天地和太极图。
国家大事,在戎在祀,老夫子很重视这次祭拜,不仅亲自准备供品,还担任主祭官,一丝不苟的按照大周礼仪进行祭祀。
行礼完毕,天上飘过一朵朵白云,弟子们正抬起头观看,突然发现,原本在祭台前站着的夫子,竟然原地消失,不见了踪影……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