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126贪婪(1 / 2)

加入书签

第129章 126贪婪

于栗磾的一席话,仿佛是魅魔在耳边低语,诱惑着司马楚之等人。

东晋没有异姓的郡王,就连异姓王也有且只有桓温丶桓玄丶刘裕三位,其中,桓温的楚王是在桓玄得势后矫诏追封的。

这都是要篡位的权臣。

而北魏则不同,早在复国之初,道武帝拓跋在颁定爵位时,就在诏书中规定了异姓立下殊勋者,可以封王。

刘裕都要六十了,眼瞅着时日不多,刘义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能将他擒杀,无疑是一桩不世之功,拓跋嗣又怎会吝啬。

当然,刘义真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都封王,但能够参与之战的人,战后封侯,也并不为过。

司马楚之等人闻言,就连呼吸急促了起来。

他们既然决定归顺北魏,今后也就很难再有独立性可言,三个人魔下加起来近二万人,哪怕在洛阳与刘义真拼光了家底,逃往北方后,北魏依然会善待他们。

后秦宗室姚和都尚且能够娶公主,当驸马,而司马休之在逃奔北魏的路上病故,无功也能被追赠征西大将军丶右光禄大夫丶始平公,又何况是他们这些为北魏奋战的司马氏。

司马顺明是个贪婪的性子,他最先转变态度:「我肩负国雠家恨,恨不得生啖刘氏父子之肉,

如今黑公不愿北归,顺明自当追随!」

司马楚之丶司马道恭纷纷附和。

于栗大喜,他之所以执意在河洛与刘义真大战,也有自已的私心,就是刚才提到的郡王封赏。

拓跋虽然准许异姓封王,但标准非常高,终拓跋一朝,异姓大臣之中,无人得授。

北魏滥封异姓王,实则是在拓跋焘即位以后。

于栗此前算过,自己的兵力倍于刘义真,尽管其中有许多弱兵,但刘义真魔下也不见得全是精锐。

这种情况下,不战而退,于栗只怕馀生都会在悔恨中度过。

于栗夸下了海口:「能得诸位相助,取刘义真首级,又有何难!」

洛阳,金墉城。

朱龄石知道了刘义真已经进驻潼关的消息。

司马顺明丶司马道恭二人魔下军士不足万人,因此围城的兵力并不多。

信使是趁黑摸近城池,在验明身份后,坐着吊篮上的城墙。

朱龄石对毛修之道:「我据守孤城,静待援军,本以为宋王只会派遣一名大将,没想到竟是世子亲至,如此恩德,虽死难报。」

他其实挺看不上毛修之的,朱龄石丶朱超石的父亲朱绰原是桓温丶桓冲的旧部,桓冲对朱绰有救命之恩,桓冲去世后,朱绰悲伤过度,呕血而死,桓冲几个儿子与朱龄石丶朱超石情同兄弟。

后来朱龄石丶朱超石追随桓冲之子桓修出镇京口,与刘裕相交,直至刘裕在京口建义,袭杀桓修,但爱惜兄弟二人的才千,且与他们交情深厚,所以招揽朱家兄弟。

朱龄石丶朱超石愿降刘裕,但恳求将他们留在军队后方,不要让他们与桓氏交兵,刘裕答应了二人的请求。

而毛修之曾是桓玄的心腹,在桓玄穷途末路之际,卖主求荣,将桓玄诱杀,以此得了富贵。

以朱龄石的性子,又怎麽看得上毛修之的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