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三章 类祖(1 / 2)

加入书签

第303章 类祖

镂月裁云,华灯初上。

神龙殿正在冷寂之中,天家父子遥遥相望,流瓦折入的光,仍然无法让刘彻看清刘据。

「你很像孝文皇祖,骨子里像。」刘彻由衷道。

刘氏君主,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便是祖不见孙。

高皇帝没有见过少帝恭,孝文帝没有见过他,而孝景帝没有见过刘据。

刘彻没有见过孝文帝,对皇祖的印象,更多来自父祖辈传说,以及文书典籍。

没有继位前,或者说没有遭遇窦太皇太后铁拳前,刘彻有信心会成为超越孝文皇帝丶孝景皇帝,将大汉江山社稷推向更高未来的大汉君主。

因为,孝文皇帝丶孝景皇帝留下的遗泽太丰厚了,万万金国财丶半废的宗室集团丶瘸腿的元功集团,似乎大汉就在等着他的到来,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玉宇澄清,太平盛世。

所以他在即位之后,立刻就开刀阔斧准备变革,准备创造辉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竟然连一个外戚集团都奈何不了。

窦太皇太后轻而易举就粉碎了他的新政,一个瞎眼老太太将所有的朝廷大权揽在手中,那时的他,无助地像个几百个月大的孩子。

所有的人,清清楚楚告诉了他,他的权力丶权位,不是来自于他的能力,而来自于「赐予」。

只因他是孝景帝之子,只因他与窦太主之女陈氏阿娇婚配,只因窦太皇太后听进了窦太主的话,他的天子之位,才得以保住。

于天子而言,这是莫大的屈辱,所以,刘彻一度振奋,意欲卧薪尝胆,仿效越王勾践故事,磨练能力,积攒势力,从窦太皇太后手中夺回应有的尊严。

然后,他就发现,柴草做成的席子太硬了,也太扎人了,苦胆,又太苦了。

想做个明君,貌似有点难过头了。

那一夜,刘彻思索良久,他想到了孝文皇帝与吕后丶与宗室丶与列侯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博弈,想到了孝文皇帝事必躬亲丶体恤民心的辛苦。

他又想到了孝景皇帝与窦太皇太后关于「皇太弟」的斡旋,其中的无奈和不甘,想到了吴楚七国之乱,被周亚夫打死的成千上万的叛军将士。

难道,孝文皇帝丶孝景皇帝牺牲一切,作为他们的孙丶儿,还要劳苦到这种地步吗?

刘彻很不甘心,因此他做出了个决定,哪怕这个决定会让他跌得粉碎。

他决心,等!

等到窦太皇太后下世,等到窦氏外戚丶田氏外戚水火不容,再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夺回来。

活的长久,才是王道!

刘彻清晰地认清了现实,他不如孝文皇帝,甚至不如孝景皇帝,但他,要活的比孝文皇帝丶孝景皇帝更加长久。

而如孝文皇帝丶孝景皇帝那般勤政,整日伏案,是不可能长久的。

相反,纵情声色丶游山围猎,使得心丶身俱健,更像是长久之道。

至于丹药,真以为大汉没有「试丹人」,经过人丶兽检验无虞,他才会服用。

如此行径,使得刘彻精神旺盛,只是,不在国政国务之上,仰仗着父祖遗泽,依靠着帝王之术,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他,很好地驾驭住了天下臣民,至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民生疾苦?盗贼丛生?

大汉一百多个郡县诸侯王国,哪怕绝大多数中庸之臣,总有少数愚直之臣会将地方详情报上来,更别说,他还在自己的身边,故意设了个敢于犯颜直谏之臣汲黯,以此来彰显圣君之德,刘彻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以为大汉民情是合格的,不过是些许刁民恶贼作乱罢了。

苦一苦百姓,开疆拓土君名我来担。

直到那次南巡,刘彻真正意识到了民间乱象到了何种地步,可他却顾不得想那麽多了,毕竟,要是连皇位都保不住,民安丶民乱又有什麽关系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