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判若两人,荣飞燕心想事成(1 / 2)
第192章 判若两人,荣飞燕心想事成
余老太师求入宫觐见的帖子获恩准后,一早便带着老太太急匆匆赶往宫门。
老太太在内侍的带领下,直奔嫣然所住的柔仪殿,而老太师则迈着稳健的步伐,前往文华殿。
已经七十有六的他满头白发,身着石青色暗纹常服,腰束素色玉带比起在京城时要清瘦许多,周身仍旧带着一股三朝元老的庄重威严的气度。
柔仪殿内,芳香缭绕。
几年未能相见,老太太看到嫣然的第一眼时,忍不住红了眼眶,拉着她的手连连感慨。
「你生母若还在世,见到你在宫里位列妃位,又为官家诞下皇子,还不知有多高兴呢。」
提及亡母,嫣然也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
就在祖孙二人泪眼婆娑的说起心里话时。
文华殿内,顾廷烨丶盛长柏及郑骁几人皆在此处,屯田司与河工营的各项章程早已部署妥当,开始各司其职。
关于招募新兵一事在各路御史钦差的监督下,已经将近尾声。
五十万禁军,三十万厢军,既能守卫四方,也不会是使国库负担过重,正是恰到好处。
内侍前来禀报余老太师已在殿外听候宣召时,赵晗忙摆摆手示意让他进来。
不多时,只见余老太师在殿内,拱一礼,「老臣拜见官家。」
赵晗亲自上前,双手将他扶起,「老太师免礼,快些入座。」
「老臣谢官家。」
顾廷烨盛长柏人面带笑意,侧身礼,「老太师安好。」
余老太师捋了一把花白的胡须,将目光放在顾廷烨身上。
上下打量片刻后,笑道:「顾二郎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这身官服穿在身上,沉稳挺拔,简直判若两啊!」
「老太师谬赞,幼时顽劣轻狂,纯属不知天高地厚,全蒙官家不弃,才没把自己折腾到歪路上去。」
「方能有今日这身衣裳穿!」
顾廷烨笑呵呵的说着,对余老太师,他自然是心存敬重的,往日就连张辅和顾偃开碰上余老太师,也得恭谨相待。
「你啊!」老太师抬手指了指他,继而将目光放在盛长柏身上。
打第一眼见盛长柏时,他就颇为欣赏,沉稳端方丶治学勤勉,半点没有少年人的浮躁。
若是再早个十来年,必定会将他收为门生,好好栽培。
因此,盛长柏能有今日,他心中丝毫不意外,只觉得是璞玉终得打磨,实至名归,前程无限。
赵晗面带笑意,温声问道:「老太师这几年在山东住的可还好?贤妃时常念叨起你和家中老太太。」
「多谢官家挂怀。」
「那里虽不比京城热闹,但民风淳朴,水土也养人,更没什麽需要烦心的事情,老臣夫妇住得很是安稳。「
「官家这几年间的作为,老臣也多有耳闻,深感佩服。」
余老太师说话间,眸中满是真心实意的钦佩,愈发觉得自己当初让嫣然进宫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他在官场打拼数年才让余家得以在京中立足,将来家中四郎但凡争点气,多少也能沾些光,不至于让家族就此败落。
总之几个儿子他是没指望半点了。
「不过是在其位,谋其事罢了。」赵晗笑着摆手。
继而话锋一转道:「这几年余爱卿在外任上,也还算勤恳,地方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余老太师闻言,无奈的笑了笑。
「老臣对这个长子可是操碎了心,他能安安分分,勤勉任职,于老臣而言已是知足。」
没有前头那位大娘子从旁挑唆蛊惑,这几年余大人的确收敛许多,更没敢仗着嫣然得宠在地方胡作非为。
洪武八年,年末,寒风呼啸。
齐衡之子齐瀚章已和全哥儿等人一样在资善堂伴读。
申和珍虽心有不舍,但她也清楚相比起来还是瀚哥儿和齐家的前程重要一些。
况且她尚且年轻,玉姐儿一天天长大,平宁郡主对玉姐儿也颇为疼爱,也该是时候再为齐家添个子嗣了。
明兰诞下的皇五子瑞哥儿也已年满周岁,长的粉雕玉琢,乖巧俊俏,惹人疼爱。
后宫,凝辉殿内。
只见明兰眉目如画,身材飞扬,身姿依旧纤细灵巧,腰肢细软,堪堪一握,正恭谨跪在殿内,鬓边步摇微微垂落。
庆云亲自领着一队内侍前来宣读诏书,「门下,制曰:
朕惟宫闱之政,以贤淑为基,妃嫔之德,以恭慎为先。
昭容盛氏,门着清芬,性秉柔嘉,诞育皇五子`,实乃邦家之庆,社稷之荣,朕甚悦,今册封为宸妃。
望尔克勤克俭,慎守宫规,协理内廷。
钦哉。」
明兰抬眸看庆云一眼,深吸一口气后,恭谨道:「臣妾盛氏,谢官家隆恩,定当恪遵圣谕,不负官家厚爱。「
宸字为帝王的代称,这一封号非极为受宠且德望兼备的嫔妃不可得,稍微在四妃之上,皇后与贵妃之下。
先帝生母又曾被追封为宸妃,对于能得此封号,明兰心中诚惶诚恐。
待明兰双接过圣旨,庆云笑眯眯的开口:「宸妃娘娘请起。」
「官家正在福宁殿与朝臣议事,今晚前来陪娘娘一同用晚膳。」
明兰轻轻点头。
等庆云一走,便带着小桃和丹橘前往小厨房,亲自准备晚膳。
与此同时,福宁殿内,暖如春日,茶香氤氲。
申时其身着紫袍玉带,眉头紧锁,意味深长的拱手道:「官家,臣有句肺腑之言,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盛门已有皇后正位中宫,淑妃亦得享尊荣。」
「如今昭容盛氏又蒙恩旨,册为宸妃,一门之内,后妃并立,恩宠如此之盛。」
「臣只怕树大招风,引起朝臣非议不说,更怕盛氏一族恃宠而骄,渐生异心,扰乱朝纲。」
赵晗搁下手中朱笔,抬眸看向申时其,倒也清楚他心中的忧虑。
外戚之势过盛,历来都是朝堂动荡的祸根。
沉吟片刻后,缓声道:「外戚干政之祸,前朝旧事历历在目,朕一日都没敢忘。」
「朕此番擢升盛氏为宸妃,一则念其诞育皇嗣之功,五皇子聪慧康健,此乃皇家宗庙之幸。」
「则,盛入宫以来,恪守妇德,谦谨温良,深得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