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 第 77 章(1 / 2)
第77章·第77章
这是此前便商量好的事,张居正自是点头应下。顾闲一路跟张居正聊到宫门口,又遇上了上回见过的郭朴。
顾闲热情地跟人家打招呼,说过两天就是旬休日了,别忘记上次说好要一起吃“八大碗”的。
郭朴含笑回应:“好,我没忘。”
顾闲又问人家要不要去掰玉米棒子。
河南大多数地方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倒不是很需要玉米来救荒。
不过长期只种一种作物,对土地是不太好的,引进玉米也可以跟小麦进行轮作嘛!
记得有人考察过玉米传入中国的轨迹,发现在嘉靖年间已有人把玉米带到河南种植,只是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而已。
河南的地种什么都挺适合,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必要引种目前籽粒还不算特别饱满的玉米。
听说郭朴最近有点“归园田居”的念头,文化人种地,那不是连“草盛豆苗稀”都能接受吗?多适合拿家里的地种点玉米花生之类的作物尝尝鲜!
顾闲道:“我给您煮点玉米花生尝尝鲜,要是喜欢的话,等您日后致仕了可以带些种子回河南种!”
水煮都很好吃的哦,不种可惜!
郭朴本来没准备答应的,这么聊了一会不知怎地就点了头,并且开始盘算自己老家哪块地适合拿来种这些据说很好吃的番邦作物。
听完整场对话的张居正:“………”
小小年纪的,怎么这么能安排人?
顾闲达成了今天过来找张居正的目的,还额外邀请了郭朴这位河南阁老,自是十分高兴。
旬休日一早,顾闲就开始准备今天要吃的八大碗。
张元德听说他要请郭朴吃河南特色菜,立刻嚷嚷说自己祖上也是河南人,顾闲可不能厚此薄彼!
顾闲怀疑他都没去过河南。
张元德确实没去过,但他坚决不承认,并表示自己可以弄来顶好的食材。
徐文璧与张元德到底不一样,一方面他没张元德脸皮厚,另一方面他还是板上钉钉的定国公府继承人,倒是不好和张居正、郭朴他们往来过密。
哪怕他交的朋友是顾闲,但大家都同桌吃饭了,你说你没跟张居正他们没私交谁信?
出于这种种顾虑,这次跑来蹭饭的便只有张元德一个了。
张元德愉快地和顾闲分享这件乐事。
他对徐文璧上次抢先走捐赠流程还很郁闷。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恶劣的家伙!
真是面善心黑!
可见读过书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顾闲:?
你骂徐文璧就骂徐文璧,怎么还搞扫射?
虽说他自认主职是做菜,但他平时也有读书的好吗?
顾闲哼了一声:“既然你是练武的,那就负责剁肉吧!”
这八大碗里头还有一碗蒸丸子来着!
这般勤快。
都是常年待在京师当官的,各个衙署什么情况他们还不知道吗?
刚才逛射圃的时候有监生在里头练习射箭和跑步也就算了,怎地连这些向来消极怠工的膳夫做事都这么积极了?
不过是一旬的功夫,国子监的改变可真不小!
郭朴心有疑惑,便问起陪着逛国子监的王世贞和万浩来。
万浩笑着夸道:“都是闲哥儿的功劳,在闲哥儿的动员之下,不仅监生们学习锻炼积极多了,这些膳夫们也愈发有干劲。”
他把顾闲从膳夫之中挑选一批人教授厨艺的事情讲给郭朴听。
这孩子心性好,还不藏私,看家本领都愿意拿出来教给底下的人。
有次他过去看他教人做菜,教训起人来语气还怪严厉的,只是脸蛋到底还有点儿稚气。
若非这孩子本事实在高,旁人瞧见他一本正经当“严师”的模样怕是要发笑。
郭朴听着也觉有趣,张居正这妻弟倒是个有能耐的,这么小便在国子监混得风生水起,大家都还对他赞不绝口。
郭朴自忖要是自己跟张居正那样安排个这年纪的小辈到国子监,估计那小辈连书都读不明白,更别提叫那么多人听他的话了。
只能说顾闲也不算是寻常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