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第八十九章 谋求县令一职(1 / 2)
第89章第八十九章谋求县令一职
四月中旬,春暖花开,圣驾回京,杜悯也踏上了长安的土地,他如今还是礼部流官的身份,回家之前先去礼部转一圈。
“杜进士,侍郎大人请您留步,等他回来有事跟您商量。”郑侍郎的仆从找到杜悯,转达主子的命令。
“哎,好,我知道了。”杜悯答应下来,他去礼部门外等着。
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快要到官员下值的时辰,郑侍郎才风尘仆仆地从宫里出来,他看见杜悯,说:“跟我进来。”
杜悯跟进郑侍郎的值房,二人一进去,立马有侍从送来茶水和茶点。
“吃点。”郑侍郎也饿了,他顾不上多说,先拿茶点填肚子。
杜悯看他两眼,也坐下陪着一起吃喝。
“大人,我回来了。”一个时辰前跟杜悯说话的仆从又出现了。
郑侍郎喝口茶,说:“你说。”
随后又跟杜悯说:“你不用回避,一起听着。”
杜悯应是。
“小的去打听了,义塾那边一切正常,没人闹事。在去年我们离开之后,义塾又收五十个学徒,拜师费是二十贯,孟夫子承诺一年出师,结果提前三个月就把这五十个学徒放出来开铺子了,如今京县和附近的咸阳县、始平县以及渭南县都有纸扎铺子,并且这些人也在收徒。”仆从讲述他打听来的消息,“对了,这些人开铺子之后,凭着商铺契书,还在义塾拿到十贯钱的贺礼。”
郑侍郎看向杜悯,“你怎么看?”
杜悯不确定郑侍郎的心思,他谨慎地回答:“下官别的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二嫂急于向大人展示她这一年写下的答卷,就是不知道大人满不满意。”
郑侍郎轻笑一声,他没有回答,转而肯定地问:“你准备参加半个月后的制科?”
“是,下官原本打算过个两天去向崔郎中辞官的。”杜悯没有隐瞒。
“不用辞官,就以礼部流官的身份报考。”郑侍郎说。
杜悯犹豫几瞬,问:“以礼部流官的身份报考制科,会影响什么吗?大人,下官不瞒您,我想去长安和东都以外的县当县令。”
他跟尹明府打听过,制科试上表现优异者可获甲科,甲科者,以白丁的身份也可直接授京县尉或校书郎的官职。而他早已进士及第,再得甲科,又有在礼部做流官的经验,他有九成的把握能得到河清县县令一职。北邙山大半在河清县县内,厚葬风气浓郁,虽难治理,但这也意味着有做出功绩的肥沃土壤。
郑侍郎的脸色沉下来,“去外县当县令?你怎么考量的?以你的名气,很容易在制科试上脱颖而出,留京当个校书郎,过个两三年,我能调你来礼部,礼部司员外郎的空缺给你留着。”
杜悯一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淹没,他欣喜若狂。但脑子里还有一根绳牵制着他的嘴,他谨记孟青的打算,从她的角度考虑,他若留京,她事业上的规划就全作废了。
“三勒浆炖鸭肉,红枣炖羊肉,水芹鸡蛋汤,还有清粥。”孟青说,“都是你二哥做的,为你做的,他听说圣驾回来了,专门跑去东市买的活鸭和新鲜的羊肉。”
杜悯面露不信,心里却受用极了。
杜黎不自在,他嘴硬地说:“我是为你和望舟做的。”
孟青“呵”一声,她揭开釜盖端菜盛饭。
“望舟长高了不少,也瘦了点。”杜悯摸摸望舟的头,问:“这回还记得我吗?”
望舟点头,他故意说:“记得,你叫杜悯,是我爹的三弟,也是我的三叔。”
杜悯对这话有点熟悉,他想了想,前年他从洛阳回吴县的时候,望舟在河边放鹅,当时他说过这句话。
“臭小子。”杜悯笑了,“你都五岁了,长得真快。”
“吃饭。”孟青说。
杜悯接过碗筷,他等人都坐下了,才伸筷子挟肉,吃了头一口,就捧场地说:“我二哥厨艺大有长进啊,这鸭子炖得好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