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兄长 她可以学阿兄,阿兄是不会有错的…(1 / 2)
第26章兄长她可以学阿兄,阿兄是不会有错的……
林蕴和宋氏吵完一通,很快利落转身离开了,宋氏却在原地坐了很长时间,久久没有回过神。
阿蕴吵架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面上的表情气愤又生动,透出一股韧劲儿,被这样的阿蕴骂了,宋氏却没有生气。
她好像透过阿蕴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她很想念的人。
明明长得一点也不像,宋氏却觉得阿蕴……阿蕴有些像兄长。
晚上在卧房里,烛光晕黄,宋氏翻开书页,却破天荒没读进去书页上的字。
宋氏想起阿兄了,也想起自己还在宋家的时候。
还没嫁人的时候,宋氏还不叫宋氏,她叫宋望舒,家里人唤她明月。
宋望舒自知事起,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父母对她好,兄长也疼爱她,可她好像始终和这世界隔了一层,再浓烈的情感在她眼中也是干瘪瘪的。
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冷漠地对待所有人,她只喜欢看书。
父母意识到她是个养不熟的孩子,渐渐也不怎么上心了,可兄长不一样。他会陪着自己看书,帮她找书,和她讲书中的道理。
也会拉着她出去走走,带着她投壶捶丸,告诉她不能久坐不动,身体好才能多读书。
时间久了,即使在宋望舒
匮乏的世界中,阿兄也是不一样的。
记得母亲烧了她的书,说她读书读傻了,是阿兄站在她的身前,就像阿蕴今日一样,眼睛亮晶晶的。
他当时说的话,一字一句她都记得。
他说:“明月爱读书那就让她读,男子能读,那女子也能读,明月学不会宅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也没什么,她要是不想嫁人,我养她一辈子。”
阿兄死后,世上再也没人唤她“明月”了,她只是宋氏。
宋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和母亲一样的人,希望女儿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生活。
不,她甚至不如母亲,母亲是爱过宋望舒的,可宋氏却没有爱人的能力,她放弃了阿蕴,也没爱过阿蕴一日。
想到这里,宋氏有些无措,她捧起书,一页页翻过去。
她好像对自己失望,也很伤心,但宋氏摸了摸眼角,是干的。
都这么难受了,怎么没有眼泪呢?
宋氏就这么枯坐了一晚上,杨嬷嬷来劝了好几次,她却还是捧着本书发呆。
等天光破晓,院子里的人又动了起来,宋氏终于放下书,对杨嬷嬷说:“你把宋家从前的地契找出来,这些在我手上没什么作用,你把它们都交给阿蕴吧。”
说完这句话,宋氏终于放下书,感觉到困意来袭,她伏在桌上闭上了眼睛。
她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母亲,也不知道能为阿蕴做些什么,但她可以学阿兄,阿兄是不会有错的。
***
林蕴揉了揉眼眶,再睁大眼睛——
得林蕴的配合。
一个国自然的经费(),???祙?????炁?[()]?『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这么大片的田,林蕴觉得自己的尊严和智商都可以暂时失灵。
等一盏茶喝完,杨嬷嬷也该走了,她行完礼转身退下,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了林蕴一句:“潘嬷嬷带二小姐你逃离了阳城,陪二小姐生活了一段时间,我之前和潘嬷嬷一起给夫人当嬷嬷,关系很好,她可和二小姐提起侯府,提过你父母吗?”
林蕴想了想答道:“那时候我太小了,记不清了。”
杨嬷嬷点点头,笑着说:“还是走得太早了,不然她说不定能把小姐带回侯府,不过她保住了二小姐的性命,也算是忠心耿耿,夫人更是一直善待她的家人,全了主仆之情。”
等杨嬷嬷走后,林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杨嬷嬷最后一句话问得有些奇怪。
林蕴在府内说过很多遍,潘嬷嬷离世得早,走的时候自己还不太记事,所以她才一直不知道自己是宁远侯的女儿。
但一想宋氏没问过她的过往,杨嬷嬷的确有可能不知道这一段,也许杨嬷嬷只是突然想起自己的旧友罢了。
***
又在林园冻了几日,清早,林蕴推开窗,看到外面的湖面都开始结冰了。旁人的屋子应当没她这里冷,毕竟她的无舟渡可是四面环水,在皇城这么干燥的地方,都有些湿冷湿冷的。
再等等个十来日,应该不用再划船过路了,直接穿上冰刀鞋,在林园滑冰就好。
就是老夫人年纪大了,应当是接受不了这种交通方式的。
林蕴想到那个画面,低头笑了起来。
这几日她也没闲着,见了宋家的庄头,已经开始计划这些地接下来都怎么种了。
有自己的地就是好,想怎么弄怎么用,没人能置喙。
屋内袁嬷嬷正在问如意:“东西都收拾好了,没什么遗漏了吗?”
如意和时迩齐齐应道:“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