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这简直是现实版悲惨人间啊!【求双(1 / 2)
第193章 这简直是……现实版悲惨人间啊!【求双倍月票】
张飙回到官宿后,没有立刻开展行动。
他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计划,发现似乎少了重要一环。
之前的『讨薪』运动,加上后来的『审计』风暴,虽然有他『求死』的主导,也有对这个世界底层苦难的宣泄,但说白了,主要还是人的共鸣。
如果那些人没有真的受苦受难,他们是不会跟张飙一起疯狂的。
就好像现代社会,大家有肉吃有衣穿,你说咱们去造反,别人只会拿你当神经病。
所以,上层的设计图有了,还需要构建下层的地基。
想到这里,张飙又想起了沈浪他们五个。
如果老朱他们都记得自己,那沈浪他们五个,绝对不会忘掉自己。
可是,现在去找他们,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距离朱允炆被册立皇太孙,还有一天的时间
「嗯!必须要在一天之内,将声势搞起来!搞得老朱措手不及!搞得大朝会开不下去!」
「不过.」
张飙沉吟了一下,略微有些古怪的嘟囔道:
「老朱现在还有心思开大朝会吗?」
「皇长孙死得不明不白,作为最大的受益者,皇次孙朱允炆,他是真的一点也不怀疑?这不合理吧.」
「况且,就算朱允炆年纪小,不可能搞这种事,那他母妃呢?吕氏总脱不了干系吧?」
话音落下,张飙猛地想起一件事,然后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记得,吕氏是洪武十六年被太子朱标扶正的,而朱雄英是洪武十五年死的。
虽然时间上相差了几个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朱雄英活着,她是不可能被扶正的。
只有朱雄英死了,没有嫡长子了,他的儿子朱允炆,才有机会成为名义上的嫡长子。
【这麽看来.她确实有很大的动机啊】
张飙摸着下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但是,以老朱的疑心,这种情况,他不可能想不到。
那麽他,为什麽没有处置吕氏呢?是因为吕氏真的无辜?还是为了朱允炆,将这件事刻意无视了?
毕竟在他眼中,朱允炆还是挺不错的,否则也不会为了朱允炆大开杀戒,掀起《蓝玉案》。
可惜,他终究还是老眼昏花,看走了眼。
朱允炆在他面前是「至纯至孝」的皇太孙,他一死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完全是两个人设。
【哎,老朱家的事太狗血了,一个比一个离谱.】
【子子孙孙,就没多少好东西.】
【不过,你们家的事,你自己去查吧,我还要干我的正事!】
想到这里,张飙甩了甩头,尽量不去想老朱家的事,然后从床上站起来,准备去吏部和户部走程序,挂牌《大明反贪局》。
他要用反贪局的名头,让老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毕竟在他眼中,老朱就是大明最大的蠹虫。
特别是老朱的内帑,跟『蠹虫孵化器』没什麽两样。
然而,就在他刚走到房门的时候,房门却被突然敲响了。
「咚!咚——」
一阵房门被敲击的声音后,传来了一道略微焦急的呼喊声:「张青天,您在家吗?我们找您有点急事!」
「嗯?」
张飙微微一愣,心说他们怎麽来了?当真不怕死啊!
之前那几名伤残老兵过来,他就告诫过他们,以后不要来了。他们的心意,他都知道。
而且他们透露给张飙的消息,都是人所共知的消息,也算不得违禁。
所以,张飙觉得老朱应该不会为难他们。
但往后就说不清了。
毕竟跟『疯子』张飙牵扯的人,以老朱的病态心理,很难做到全部都容忍。
沈浪他们五个,就已经是老朱的底线了。
可是,人都来了,似乎还很着急,张飙又不可能视而不见.
一时间,张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
「张御史应该不在,哎,我们死定了」
「妈的!大不了跟他们拼了!反正老子早就不想活了!」
「别啊老周!你老婆孩子怎麽办,他们」
「嘎吱——!」
就在几名伤残老兵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房门被轻轻地打开了。
「几位老哥,进来说话!」
熟悉的声音,传入了几位老兵耳中,使得他们不由浑身一颤,几乎是带着哽咽的转过身:「张御史」
「行了,废话少说,快进来!」
张飙摆了摆手。
几位老兵面面相觑,很快,他们就悄无声息的进了张飙房间。
「怎麽回事?不是让你们别来了吗?」
张飙环顾几人,开门见山的问道:「怎麽还要死要活的?」
几名老兵互相对视一眼,随后由那名独臂老兵道出了原委。
原来是老朱制定的军籍问题。
一旦入了军籍,就是世代军户,子子孙孙都得当兵。
想脱籍?比登天还难!
家里男丁死了,就要从子侄丶甚至同族里勾补。
那些当官的,就借着『勾补』的名义,强拉壮丁,逼得人家破人亡。
「我那外甥,正在家种地呢,突然冲进来一帮官差,二话不说就把他捆了,要押送到几千里外的甘肃去当兵。理由是,他一个连名字都记不清的远房祖父,是军户。」
「我们村出了个逃跑的军户,结果全村连坐,村长都被流放三千里了!」
「这世道,简直没法活啊!张青天!」
「是啊,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听到几名伤残老兵的唉声叹气,张飙一时竟不知道该怎麽开口,或者安慰他们。
不得不说,老朱搞的这个卫所制,真的是个『天坑』。
那麽,什麽是卫所制?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给当兵的分田地,平时你们是农民,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战时你们就是战士,抄起家伙保家卫国。
国家出装备,你们自己解决工资和口粮。
听着是不是特完美?简直是明朝版的『铁饭碗』,自带编制还包分配田产。
按《明太祖实录》的说法,每个军户家庭能分到50亩地,连耕牛丶种子都给你配齐。
洪武初年,这套系统运转得那叫一个『溜』。
九边军屯一年能收两千多万石粮食,边防军吃饱喝足,还能有点结馀。
那时候,当兵是个光荣的职业,是真正的国家柱石。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谁能想到,这个老朱亲手设计的『完美闭环』,在短短几十年后,就成了一个吞噬无数家庭丶绵延近三百年的巨型天坑。
问题出在哪?就出在两个字:人性。
朝廷说地是给军户种的,可地契呢?牢牢攥在各级军官和官府手里。
这就好比公司说给你股份,但股权证永远在老板的保险柜里。
时间一长,这地就成了长官们的私产。
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一个人就霸占了一万多亩军田。
什麽意思?三百多个本该保家卫国的军户家庭,一夜之间,从国家公务员变成了给他家打长工的佃农。
他们种出来的粮食,不再是军粮,而是太监老爷的私产。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你以为当兵的只需要种地守城?太天真了!
长官们把他们当成了免费的『万能工具人』。
修豪宅丶运私货丶甚至给长官夫人带孩子,都得士兵上。
成化年间,延绥镇的士兵就吐槽:
【三日一小役,五日一大役,不知吾等是兵是奴?】
这哪是保家卫国,这分明是卖身投靠。
更要命的是,九边那地方,很多都是鸟不拉屎的盐硷地丶沙漠戈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