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 出关,我要踏平衢州(2 / 2)

加入书签

难道……

「他们是看穿了我军意图,知道福宁府重兵云集,难以正面突破,故而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攻我必救之所,逼我分兵回援?」

这个念头让周天受心惊肉跳。

如果此时将周天培丶李定太等部精锐从福宁前线调回浙江,那麽筹划已久的闽东北决战将彻底流产,前期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付诸东流,光复军将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甚至可能趁势反击。

可若是不救,任由石镇吉在浙西南肆虐,处州丶衢州乃至金华都可能震动,自己在朝廷那里根本无法交代!

「赌一把!」周天受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必须赌福建决战能速胜!」

「只要福宁方向能尽快击溃光复军主力,收复建宁,锁死仙霞关,石镇吉便是孤军深入,届时再回师围剿,易如反掌!」

「传令!」周天受看向传令官:「令浙江各府县,务必坚守城池,城在人在!凡有弃城而逃者,无论官职,立斩不赦,满门抄斩!」

「再传令福建周天培丶李定太诸将,朝廷已下决心,务必加快进军,寻求与光复军主力决战!」

「浙江钱粮,本督必全力保障,绝不短缺分毫!」

他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与狠戾,最终还是压低声音,补充了一道残酷的密令:「告诉周天培……为激励士气,可……可向士卒许诺,攻破建宁府后,准其……大索三日!」

这道命令意味着纵兵抢掠,杀人放火,是兵家大忌,也是道德的沦丧。

身旁的官员闻言,无不色变。

周天受闭上眼,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幽幽叹道:「万千罪孽,尽加吾身……只为早日荡平匪患,还朝廷一个安宁。」

周围心腹幕僚无不「感动」,纷纷劝慰:「提督忍辱负重,一片公心,天地可鉴,朝廷必能体谅!」

然而,在周天受内心深处,一股邪火却烧向了南方:「石达开!若非你妖言惑众,倡此邪说,逼得朝廷不得不下重手,何至于此!」

「若建宁府将来血流成河,皆是汝之罪孽!」

他紧紧攥着那份让他心惊肉跳的《光复新报》,心中愈发的沉重。

三日前朝廷发来密令,因对光复军的思想「毒害」的深恶痛绝,命令他将来攻克建宁后,对于建宁府丶邵武府两地进行「清洗」。

作为朝廷大员,他当然知道这个清洗是什麽意思。

而就在石镇吉搅动浙江的同时,延平府方向,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与浙江方向的突袭不同,光复军对延平府的进攻,伴随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民心所向」。

闽北山高林密,散布着许多近乎自治的畲丶瑶等少数民族寨子。

这些山民以往对山外的官府更迭漠不关心,但《光复新报》的传入,却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沉寂的山潭。

报纸上关于世界大势丶民族危亡的论述,让一些有见识的寨中青年再也无法安于一方小天地。

「清廷腐败,洋人凶悍,我们再守着寨子,迟早也要遭殃!」

「光复军要驱除鞑虏,振兴华夏,这才是正道!」

这些言论随着《光复新报》的流入,在福建各地的村寨不断传出。

引得不少热血青年毅然下山,投奔最近的光复军控制区邵武府。

其中,来自石湖寨和万安寨的青年尤为踊跃,他们熟悉本地山川险要,为光复军的进攻提供了极大帮助。

在赖裕新的先锋部队和何名标第三军主力的配合下,光复军进展神速。

熟悉地形的义军引导赖裕新部,一日内攻克控扼邵武-延平要道的将乐县!

同时,何名标部主力沿富屯溪疾进,迅速拿下水陆枢纽顺昌城!

两路大军如钳形攻势,迅速合围延平府城南平。

顷刻间,闽中重镇告急!

求救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省城福州。

……

福州城,巡抚衙门。

福建巡抚庆端已是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

他很清楚,要是福州城破,其他人或许可能投降,保得身家性命。

但是他一个满洲旗人,必然是要被拿来祭旗的。

所以,谁都可以投降,独独他不能。

一开始,石达开带着十几万人进入福建。

他是求神拜佛,期望石达开只是路过,能从福建转向江西。

只是这长毛自从进了他福建境内,将太平军改为光复军之后,行事作风就迥异于过往。

不但不似那些流寇作风,反而有着一副要在福建扎根的态度。

而前段时日,传入福州城的《光复新报》更是看的他双股战战,几欲先走。

只是,不光汉人丢城要砍头,他作为满人,不战而逃,同样也会遭到处罚。

所以,他不能走。

但不走又能如何?

这才过了多久,他的案头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告急文书。

延平府被围!

古田丶屏南遭袭!

汀州丶龙岩方向亦有警讯!

甚至连浙江方面的坏消息也传了过来!

「这……这光复军难道是三头六臂?怎麽处处都是他们?!」

庆端声音发颤,看向福州城内的官员:「他们的主力到底在哪里?!福宁府那边不是有十万大军吗?怎麽还让贼匪打到我的眼皮底下来了!」

有人无奈道:「大人,现在各地都在造反,我们都分不清谁是光复军谁是太平军了。」

「而且,南宁府并没有扼守住建宁府的出关之路,再加上光复军如今手上掌控的建宁丶邵武两府之地,完全控制了江西与浙江通往我们福建最大的碍口。」

「他们是进可攻退可守啊!」

听见这话,庆瑞人麻了。

他最恐惧的是两点,一是北面的古田若失,光复军将在福州府内获得立足点。

二是西面的延平府一旦陷落,光复军便可顺闽江而下,水陆并进,直扑福州!

福州城虽坚,但能守多久?

他身为满洲大员,一旦省城失陷,唯有死路一条。

「城内现有多少兵马?库中钱粮可支撑多久?」

庆端强自镇定,询问属官。

他毕竟不是蠢人,知道自己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固守待援,只要周天受在福宁方向取胜,福州之围自解。

然而,庆端并不知道,致命的威胁并非仅来自城外。

福州城内,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沈府大少爷沈玮庆,以「保境安民」为名,利用沈家的声望和财力,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民团」。

因为其是江西广信知府沈葆桢的儿子,而且母亲还是林则徐的女儿,所以十分顺利就加入了官府的城防体系。

只不过,没人知道,沈玮庆的真正目的,可不止是协防那麽简单。

「远哥啊远哥,你可要快点到啊!」

沈玮庆望着天上的月亮,露出一口白牙。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