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6章 玄龟化柱补天缺,功德圆满证圣躯(1 / 2)

加入书签

第196章 玄龟化柱补天缺,功德圆满证圣躯

除却清静无为的太清圣人。

那玉清丶上清二圣在短暂的震撼过后,亦是神情各异。

其中向来高傲威严,最重跟脚气运的元始天尊,此刻脸上竟也浮现出一抹复杂之色。

最终,他竟是朝着武祖的身影,微不可查地轻轻颔首。

似是赞许,又似是感叹。

他虽不喜人道之无序,认为万物皆应遵循天道秩序,各安其位。

然此刻却也不得不为武祖这般舍生忘死,为洪荒万灵求存的大担当所震撼。

以他之眼界,自开天辟地以来。

亦是未曾想过竟有一尊后天生灵能有盘古父神三分风骨。

为洪荒万灵,以身撑天!

此等功德,此等气魄,足以让任何自诩跟脚深厚,出身玄门的先天神圣汗颜!

而一旁身着青色道袍的上清通天圣人,更是抚掌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快意。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身旁神色复杂的元始天尊,朗声开口道:「二兄,你一向瞧不上那湿生卵化丶披毛戴角的后天生灵,却不曾想今日竟有这人族武祖撑天之壮举!」

「二兄与吾,皆为盘古父神元神所化,当知昔日父神开辟天地,身化万物,乃是为这洪荒万灵求一线生机,求一缕变数,而非是求那一成不变之秩序。」

听闻上清此言,元始天尊面容上浮现出一抹不悦。

然他冷哼一声,却也并未开口反驳什麽。

只因通天此言,虽是刺耳,却也让他无法辩驳。

事实摆在眼前,今日撑起这方将倾天地的,并非是他们这些出身玄门正宗的圣人弟子,亦非是那些自诩跟脚不凡的先天大能。

而恰恰是他一向最看不上眼的后天生灵。

一念至此,元始天尊拂袖转身,随即不再言语。

而那西方二圣,此刻更是感叹不已。

尤其是准提圣人,一双眼眸中更是精光闪烁。

他死死地盯着武祖那尊伟岸的身影,亦是不知其在思虑着什麽。

人族!

此番治水大业,他便是看出这人族身上所蕴含的无尽潜力。

如今又经此武祖为万灵撑天之举。

其天地主角之位,已是再无半分动摇的可能。

潜力之大,气运之磅礴,已不逊色昔日的巫妖二族分毫。

若是能将此等天地主角尽数度化,以为西方教之根基,以为万民之教化。

他西方,何愁不兴?!

「师兄。」准提圣人难掩激动地传音道,「若是能度化此族,以为教化,我西方何愁不大兴?!」

「尤其是这人族武祖,此等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慈悲之生灵,与我西方有缘啊!」

「若能将其度化入我西方教,日后我西方大兴,当立大乘佛教,此人可承那一大乘佛祖之业位!」

然而,他此言方一出口。

那女娲圣人与太清圣人二人,竟是同时将淡漠的目光朝着他看了过来。

女娲乃人族圣母,太清亦是人教教主,人族气运与他二者息息相关。

这准提当着他们二人的面,公然言说要度化人族领袖,更是许以佛祖业位。

此等行径无疑是当着诸圣的面拂他们面皮。

准提圣人顿时面色微变,只觉周身被两股气机死死锁定。

随即讪讪一笑,不敢再多言什麽。

他倒是忘了,这人族乃是女娲所造,而那太清圣人更是立下了人教,与人族有着天大的因果。

自己方才之言,已是犯了二人的忌讳。

女娲并未理会准提的这点小心思,她秀眉微蹙,看着那在天穹重压之下,身躯已然开始微微颤抖的武祖真身,缓缓开口道:「诸位道友,武祖虽能以身撑天,然此举终究并非长久之计。」

「如今不周已断,洪荒无有撑天之柱,长此以往,天穹终有再度塌陷之日。」

「此局,究竟何解?」

此言一出,众圣皆是陷入了沉默。

不周山乃是盘古脊梁所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不周已断,即便是他们这些天道圣人,亦是想不出有什麽东西可以替代这盘古脊梁,重新撑起这方天地。

而就在众圣皆是沉默不语之际。

那一直闭目不言,面容疾苦的接引圣人,却是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双手合十,对着众圣微微一礼,缓缓开口道:「女娲师妹不必担忧。」

「贫道昔年为求大道,曾游历洪荒四极之地。」

「于那极北之地的北冥之海,曾见到过一尊先天神兽,名曰玄龟。」

「其身躯之大,足以覆盖整片北冥之海,其道行之深,亦不在昔日一众妖圣之下。」

「最为重要的是,其四肢粗壮如山,坚不可摧,若是将其斩下,或可化作四极天柱,分立于洪荒四极之地,以代那不周之责,重新撑起这方天地!」

接引圣人此言一出,众圣皆是心头一动。

那女娲圣人更是毫不迟疑,圣念横跨亿万万里虚空,瞬息之间便已落在了那终年被无尽寒冰与玄冥煞气笼罩的北冥之海。

只见那波澜不惊的海面之下,一尊体型不知几亿万里,仿佛与整片北冥之海都融为一体的巍峨圣兽,正静静地沉睡于北海之下。

其气息古老苍茫,道行渊深,赫然是一尊已臻至准圣之境的先天神兽。

「善。」

女娲圣人微微颔首,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她转头看向身旁那上清通天圣人,清冷的声音缓缓响起:「通天师兄,可否借你青萍剑一用?」

通天教主闻言,亦是豪爽开口。

「师妹但取无妨!」

话音未落,头顶庆云中便浮现出一古朴宝剑,化作一道流光,落入了女娲圣人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