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七章 礼中不见(1 / 2)

加入书签

绍绪七年,十二月廿七日。是日,绍绪帝进行了太庙祫祭,人们第一次在皇帝身边没有看到司礼监掌印邓修翼。这次礼仪参与的官员是京中高官,从十二月初七日,邓修翼被要求在司礼监思过后,已经过于了二十天。如此大的奠仪,司礼监掌印不出席,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文武百官们都在默默体会这个信号背后的意义。

绍绪八年,元旦,南郊大祀。按照大庆朝的规定,南郊大祀有资格参加的是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五品以下在外围陪祭。

绍绪帝对于这般礼仪的参与度要求很高,绍绪四年时,曾要求告病官员必须得到锦衣卫医官核验,才能真正告病。绍绪五年,曾要求官员从清晨一直跪到了中午。绍绪六年和七年略有松动,四品以上官员,除了已经去世的工部尚书锺怀民,基本小病都不敢告假,五品以下官员尚可容假。

但是今年确实是破天荒地整齐,密密麻麻内围,外围都是官员,让绍绪帝有点意外,也很得意。他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其实都是来看邓修翼有没有出席。而,邓修翼依然不在。午后,京城往来拜年的官员都在议论同一个话题,司礼监出了什麽大事?!

南郊大祀最激动的人,除了绍绪帝,还有安达。按制,南郊祝文应由司礼监掌印亲奉至祭坛,此番皇帝下旨由安达代呈。安达接过祝文时指尖发颤,却刻意放缓步速,享受百官目光聚焦。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如此高的位置,可以俯瞰群臣的头顶,也是他第一次看到那麽多人跪倒在自己面前。即便跪的不是他,他也觉得,跪的就是他。

安达瞥见祭坛下曹淳温润含笑的目光,脊背倏然挺直。

元月初四日,绍绪帝经筵结束后,收到了卫定方从山海关发回的战报,东夷兵马尚未到山海关,绍绪帝看罢略略松了一口气。

自从那日邓修翼说出「山海卫遏咽喉」后,绍绪帝一直在御书房研究舆图。在密密麻麻的卫所丶堡城中,绍绪帝找到了山海卫,果然是咽喉要塞。如今东夷没有突破山海卫,那就是说还没到心腹之患。

根据卫定方在山海卫收到的前方战报,东夷如今应该在辽阳城东的镇朔关到威宁堡一带。所以,最佳的策略应该是留将守山海卫,然后卫定方继续向东前往广宁右屯卫城。如果这个时候东夷还没有到辽阳城,那麽卫定方就要视军备情况决定是继续向前到辽阳城,还是守在广宁右屯卫城了。卫定方的奏报后半段是催粮催饷。

看到「催饷」这两个字,绍绪帝便眉头一皱。去年国库入不敷出,按照范济弘所说便是,太仓银库存银只剩七十万,实无馀钱。

绍绪帝读罢摺子,仍在御案上,揉了揉眉头:「传旨内阁丶姜白石丶丁世晔会议。」安达领命匆匆而去。

等安达走了以后,绍绪帝扫了一下御书房,朱原吉在。他张了张嘴,想了一下,还是把「叫邓修翼来」的话,忍了下去,然后闭目等着重臣们来。

卫定方的摺子是经通政司到御前的,所以内阁大臣已经知道有这个摺子了。更何况,蓟辽战起,谁也不会在家待着正儿八经过年。很快这些人都先后到了御书房。

绍绪帝示意安达将摺子给各位老大人读一遍。安达捧起摺子一阵为难,心里七上八下的,他虽识字,但是如果遇到太生僻的,他还是有点怵。此时只能硬着头皮读:

「永昌伯丶辽东大将军卫定方谨呈绍绪皇帝陛下:

臣稽首再拜,恭贺陛下元辰纳祜,圣躬颐豫,宸极永固。值此三阳开泰之辰,臣猥处边陲绝塞,然惓惓愚诚,靡日不悬悬于紫宸。伏惟陛下膺受天眷,景命攸归,治化烜赫于八……」

安达读不下去了,下面这个「紘」字,他不认识。他抬眼皮,看了一眼皇帝,一行热汗从额头留下。一时间,御书房里面寂静地只有安达的心跳声。

绍绪帝闭着的眼睛没有睁开,道:「跳过,直接读下一段。」

「是。」安达赶紧跳过了后面的文字。

「臣于去岁十二年廿六日晨,自盛京整军出发,念及辽蓟军情如火,遂率亲卫及部众日夜兼程,马不解鞍,人不卸甲。经六昼夜疾驰,终在今岁元旦辰时抵达山海卫。幸赖陛下天威,山海卫目前暂无敌情,此乃京畿咽喉,今既稳固,可暂纾陛下西顾之忧。

臣已令次子卫靖达率千馀精锐留守山海卫,整饬城防,严督斥候。臣则携长子卫靖远,即刻启程,星夜赶赴广宁右屯卫城。

据山海卫探马所报,东夷部众约五万之众,尽皆骑兵,近日或在辽阳城东镇朔关至威宁堡一带劫掠。臣计议:若臣速抵广宁右屯卫,彼时辽阳城若尚在我手,则于广宁布第二道防线,再亲往辽阳协防;若辽阳已为敌所占,则广宁右屯卫即刻成为前沿。盖因辽阳至广宁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敌骑可长驱直入,故广宁之防,实乃背水一战。

然臣此刻所面临之最急者,唯缺粮缺饷二事!臣离盛京时,兵部侍郎姜白石尚在筹措兵饷,奈何时势急迫,臣不敢久候,遂「事急从权」,先率部驰援。至山海卫方知,军粮储备亦岌岌可危:此地入冬极寒,现有粮草多已冻结,士卒难以下咽。臣已下令掘地三丈,建「地火龙」粮窖以解燃眉,然此乃权宜之计。若后续粮草不继,大军只能困守,断难主动驱敌。伏乞陛下速下旨意,着户部丶兵部协调,星夜调运粮草至辽蓟前线,此乃破敌之根本,万望圣心垂察!

另,山海卫军户逃逸之况尤为严峻,十去二三,军伍空虚,户籍普查已势在必行。臣虽竭力收拢散兵,整编部曲,但兵额不足丶马力奇缺之困,实难凭此克敌。尤其是东夷尽为骑兵,我军若缺战马,连追剿丶侦察皆难以为继。臣斗胆恳请陛下,调京营腾骧四卫精锐赴山海卫协防。腾骧卫素以骑战见长,其至则军威大壮,既可震慑东夷,亦可补我马政之缺。此事于边防裨益极大,亟待圣断!

臣荷蒙陛下厚恩,授以边镇重寄,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万一?今军情瞬息万变,臣不敢稍有懈怠,唯有速赴广宁,布防固垒。然粮饷丶兵源之事,非臣之力可独支,万望陛下垂怜边军,急发援兵丶粮饷,以固国本。臣在此叩首待命,伏惟陛下明鉴!

臣卫定方顿首再拜

绍绪八年年正月元日于山海卫行辕」

还好,后面没有什麽生僻字,安达磕磕绊绊终于读完了。只是安达的断句时时出错,听得内阁几位老大人肚肠直痒,若家中子嗣这般读书,他们早赶出书房,祠堂罚跪去了。

「把摺子给朱原吉」,皇帝还是没有睁开眼。

安达将摺子交给了朱原吉,朱原吉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