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7(1 / 2)
,静漪坐下来,看窗子上也都贴了细巧的窗花,又起身走近些去看。忙乱一日,这会儿才留意到这个,细一看果然精致。在北平家中,年年家里也要贴窗花的。她母亲的品味最雅,乔妈又巧手,因此年年她们屋里的窗花都最出挑……她记得母亲给她带了许多图样和剪好的窗花的,但看样子,此时是用不上了的。
秋薇去给她放了洗澡水,回来见她看着玻璃窗上的剪纸出神,轻声说:“小姐,张妈怕不是个天才,做什么都很拿手呢……我想着乔妈妈要是在这儿,两人可有的比了。您看这花样子,比咱们在家时自然是另一样的,可是多好看啊!”
静漪笑笑。
秋薇看她总算有了笑模样,才说:“相片子那样摆不好么?有什么不好!小姐和姑爷的房里,自然是要摆主人的相片子,越大越好……人家看了都说好呢。马副官说,这就叫‘新人,新年,新气象’……小姐高兴一点儿嘛,过年了。”
静漪没出声。
是呀,要过年了……新年一来,会不会真的有些什么不一样?
第170章 似真似幻的沙 (十二)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是静漪在陶家过的头一个春节。因为这里的规矩和家中多有不同,不新鲜也觉得新鲜,倒意外是冲淡了她很多生疏、不适和思乡之情。
从除夕这日早上开始,各种年下的活动便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
静漪恐自己行差踏错,落人笑柄,能想到的一些规矩,她早已仔细问过张妈,到了这日她还是跟着雅媚,看她如何行事,也好学着些。
雅媚笑她太过谨慎,也暗暗有些心疼。她时时将静漪带在身边,两人更觉亲近了些。
用过午饭之后,看天气还好,雅媚便起意带着静漪在宅内转转。静漪牵着瑟瑟的手,跟在雅媚身边,听她讲些陶家的旧事。有些她已经听张妈讲过了,雅媚讲起来却比张妈讲的更丰富更有趣,她听着觉得更有滋味。别处也罢了,摆祭的正堂她们参观的格外仔细些。正堂与前些日子举行结婚典礼时的布置已经大大的变了样。从外到内都铺上红毡。静漪走在红毡上,随着红毡延伸到正堂深处,抬头便望见摆祭品的长条案,是大张的黄花梨大案,上面钟鼎俱全,都是古物。更不要说精细的祭品,看上去是琳琅满目。正中香案上,香炉中冒着袅袅烟气,氤氲环绕在堂内。静漪在这薄烟蒙蒙中,举目而望,堂上悬着一幅幅巨大的陶氏先人的画像。密密地排列着,画像中先人面目都或严肃或慈和,眼神却是一致地仿佛自上而下俯视似的,静漪看着看着,愈加屏声静气起来。连一向爱说笑的雅媚和活泼的瑟瑟,也不知不觉渐渐安静多了。
“先祖是洪武二十八年随肃王迁来此地的。从那时起就在这里扎根下来。明清两朝,尤其清以来,陶家在西北,不说一时无两,也是独一无二的。从前有个说法,撼西北易,撼陶氏难。谁想动这里,也得先问问陶家答不答应。”雅媚悄声说。
静漪点头。
看服色,武官不提,文官具二品往上,可见陶氏家族之显赫。
“马家呢?”静漪问。马氏在此地是大姓。旁人她没见过,只看马家瑜一人,气度亦不俗。
雅媚笑笑,说:“比陶家还是要差一些的。”
静漪看她,这应是标准的陶家媳妇的样子吧,提到对头,不见倨傲,但是骄傲。不止雅媚,大少奶奶不言声时,也自有一些不怒自威的气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