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6(2 / 2)

加入书签

陶骧扬起眉来,见她笑得有些得意,不禁问道:“送什么?”

静漪摇头,说:“赶明儿我再告诉你的……父亲,我能采几朵玫瑰花回去吗?”

陶骧一听,立即就要出言阻拦,不料陶盛川却说:“去吧,想采多少就采多少。只是仔细些。玫瑰刺多。”他说着,看了眼身后跟着的史全。史全忙从老仆手中拎过马灯,跟着静漪往路边的玫瑰丛中去了。

“孩子气得很。”陶盛川微笑道。

陶骧晓得静漪是故意走开的,好让他与多日未见的父亲说几句话,于是站在父亲身边。可他与父亲向来很少闲谈,一时竟不知该从何处说起,只好看着静漪采玫瑰,待听到父亲咳嗽几声,喘息间带了点杂音,便说:“父亲,时候不早了,是不是该往回走了?”

“还早。”陶盛川摆手。手帕按在嘴边,又咳嗽了几下,才止住。

陶骧搀了他,道:“父亲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陶盛川喘息已定,点点头,道:“老毛病,不怕。有一样,我原是想着明天见了你,再提点提点的——南京今日通电全国,广而告之西北军平叛有功,特颁嘉奖令,犒赏西北军诸将士。此事你竟在师一级会议上说‘不值一提’,可有?”

陶盛川的语气并不见严厉,陶骧却绝不敢忽视。

陶骧点头道:“有。同西北军付出的代价相比较,区区嘉奖令,的确不值一提。”

“你可知道,会有人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陶盛川问道。

“这并不出奇。”陶骧还是皱了眉。

陶盛川沉吟片刻,道:“自从我卸去军务,也想找合适的时机卸去政务。眼下倒是个好时机。”

陶骧说:“虽然父亲早有此意,倒也不必急在这一时。父亲一退,那些人老的老、小的小,恐怕都难当大任。”

“我已经正式向南京递交辞呈。过几日就该有消息了。只不过循例还是会挽留,你又在外未归,我还未同你商议。继任者,我推荐了几位,正像你说的,老的老,比如蒲老,倒是极合适的;小的又小,虽初露峥嵘,毕竟缺乏历练。恐怕都不能入索长官的法眼。所以将来这位新上任的行政长官,倒真不一定是何方神圣。”陶盛川说。

陶骧看着远处。

玫瑰丛中的静漪,正手执短刀,将采下来的玫瑰花枝干上的刺剥掉……

“这么说来……费玉明在此地居留已经有一段时间。”陶骧说。

陶盛川点头,道:“他要在返回南京之前,借颁布嘉奖令之际,办庆功宴,就在三日之后。”

陶盛川看着儿子。

陶骧面色有些严峻,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好一会儿,陶骧看着静漪抱了一捧玫瑰花向他们走来,才轻声说:“我本想等仲成和敦煌彻底平定新疆,再大大的庆祝一下。既然这样,父亲,我们当然要给费特使这个面子……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后日奶奶的寿辰。您说呢,父亲?”

陶盛川点头,微笑道:“老太太八十大寿,的确是眼下家里最大的一桩事。只是你行事务必低调一些。最近有关你的议论总不是很好。以往虽也不是没有议论,在这个关口总归是要敏感一些。”

他说着,拍了拍陶骧的肩膀。

陶骧说:“这些年,我还真没有怕过议论,也没怕过谁。”

“老七,”陶盛川手中的文明棍一点地,“我最担心你的便是这一点。什么时候,你能生出点怕惧来,我倒也能放心些。”

陶骧见静漪走近了,低声道:“父亲,从前可是您教的我,就是您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