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4(1 / 2)
静漪吃了一惊。
她让李婶坐下说。李婶摇头,站在她面前,把她的事情跟静漪交代着。
静漪听了才知道李婶从前是宫里的宫女,她丈夫是御膳房的厨子。皇上出了宫,他们这些人也没了生活来源。她丈夫倒是有一手的好手艺,从前在酒楼里也能某个差事,日子过的去。她是给人做活计维持生计的,后来经人牵线嫁给了她的丈夫李保柱。哪里知道李保柱虽有一手做菜的好手艺,却是个滥赌的人。挣得钱还不够赌的,四处借债。在行当里混臭了,没人肯请他。有一阵子没有活做,又欠了债,拿了亲儿子去抵债……简直要把她逼疯了。儿子也没了,又下不了决心离开那个赌鬼,拿了菜刀剁掉他一只手指,要他发誓戒赌。他也后悔,安生了一阵子。后来京城里有名的赵家请厨子,那家的大厨从前也是宫里的,做过李保柱的师父,见他难混,介绍他进去做了二厨。也只是安生了一阵子,后来赌瘾又犯了,偷了雇主家里的东西跑出来,从此杳无音信。
“他也不管我了,我就给人做老妈子谋生。单我一个人,日子是过得下去的。可是先生,我惦着我儿子……我四处打听我儿子的下落,就想知道个究竟。孩子要是活着,想知道他什么样儿了;要是死了,我也就死了心……那阵子听说是被人卖到了苏州。我离了北方,一路往南走,在苏州找了几年,可始终没有消息。我的心慢慢也凉了,这才来了上海。我也是隐姓埋名,怕人知道过去……更怕他找着我。先生您头回吃我做的菜,问我的时候,把我吓坏了……不敢再瞒着您。从前我丈夫做工,偷了的那家雇主,就是您姑母赵太太家。”李婶低了头,羞愧得很。“赵家三小姐来咱们家里送东西,头回登门我就认出来了。亏得三小姐不是在厨房进进出出的、我也捞不着在主人家跟前儿当差,她没认出我来。我细想着,可不是么,您家里跟赵家是姻亲,赵太太常在家里招待程太太的……”
静漪这才恍然大悟,说:“我就说嘛!”
她感叹着,天下也有这么巧的事。一时意识到眼下的情形,问李婶到底怎么回事,“难不成他找到你了?”
李婶点头。
原来是那天静漪让她准备晚宴,她才跟厨娘上菜市场买菜去,竟然就遇到了同去买菜的李保柱。他跟着她一路回来,知道了她的住处。这些天就不住地来找她。她起先以为他是真的悔改了,谁知道没多久就露出真面目来,原来是欠了一大笔赌债,要找个新地方藏身。她不肯在这里收留他,他就动手打她……“我害怕得很,程先生。招惹了他,说不定就招惹了青帮的人。会给程先生您惹来麻烦的……可是我又不忍心看着他去死……”李婶擦着眼泪。
静漪问道:“你给他钱了?”
李婶点头。说自己把这几年的积蓄全给他拿去还债了,还远远不够。
静漪叹了口气,问道:“欠了多少?”
李婶摇头不肯说。
静漪便说:“看着你,若是能帮忙,我也就帮一帮。从此他改了也就是了。”
“先生……”李婶红着脸,“他今早又被巡捕房抓走了。我给他租了间小屋子,他竟然偷偷进房东的厨房去自己烧东西吃……房东以为家里进贼,叫了巡捕房的人来。等明白过来也晚了,他是在巡捕房挂了号的。”
静漪听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她安慰了下李婶,说等等容她想想办法的。等李婶下去,没等她给逄敦煌回电话,敦煌又打过来了。听她声音不对,他先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静漪便将李婶的事情说了。她说去巡捕房保释不难,只是牵涉到青帮,她不知该从何下手。
逄敦煌笑着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我给你找个人解决这等事情。
她问是谁,他不肯说。她一想,逄敦煌和杜文达的关系,想来是要走杜先生的门路了……
逄敦煌说你不要放心上了,看在在你那里吃得那顿美味晚餐的份儿上,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不然今后想再大吃一顿,岂不是难了?他随即说起了部队转移的事。他本想当面道别,可是时间来不及,他马上就要开拔了。
静漪知道这应该是陶骧的战前部署。当然是军事机密,逄敦煌不能细说,她也不能细问。只好跟逄敦煌再三地讲,让他凡事小心。
逄敦煌反而怪她啰嗦,又问起遂心。
静漪略一迟疑,还是将实情告之。
逄敦煌听了沉默良久,才说:“总要有这么个时候的。我走之前见见囡囡的。这孩子……”
静漪听到电话里有人喊逄军长,逄敦煌匆匆道别,挂了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