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2(2 / 2)
闻轻道:“美国一次、二次、三次的靠着金融战大肆在全球收割。这快钱赚惯了,以后还会想搞制造业么?”
美国资本家估计在取舍间一点犹豫都不会有啊。
秦政道:“我觉得不会。资本导向, 肯定只想赚快钱、轻松钱。目前, 这对中国应该是一个利好。”
中国人多,制造业才能吸纳这么多的人。
而且,做制造业出口处在全球产业链的底层。这其实也是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给中国安排的角色。
在他们的蓝图里,日本、韩国做电子、船舶、芯片这些, 中国就负责做衣服、袜子......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n?Ⅱ?〇?2?????c???м?则?为?山?寨?佔?点
中国如今还穷,劳动力人口也急需安置。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现在愿意让出高端市场,承接制造业。
先把外汇挣到,先设法加入WTO,然后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肯定不可能一直安于这样的角色定位。
闻轻点点头,她觉得经济学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晚一点,闻重也开着车回来了。
闻爸看到他开的水哥旧车,想起一茬事对闻轻道:“你成都那辆面包车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闻轻抬手拍了一下额头。
那辆车是她最早买的车,一万买下来的二手车。
开一年多了,而且开始的时候整个四川就那一辆车,开得比较狠。
即将报废也是清理中的发展。
但如无意外,月底她就能把大办公室买下来了。正缺钱呢!
她借200万,自己再掏120万,还要再贷款300万。
这也是她过去半年月入从20万到30万,才能贷到的。银行的钱贷出来,也是有门槛的。
到月底她各项产业还能再进账12万。这钱原本是准备用来看家的。
另外,广州那边也在申请买车。说是二店开出来后,要想兼顾最好是有辆车。还说二手的也好。
闻轻道:“陈斌在香港读书,重庆那辆小四轮......”
闻爸道:“几个月前就借给成都市场在用了。不然,你那辆面包车估计现在都不行了。下一次年审想过,怕是不容易。”
这以后要月供的钱可就多了。每月至少拿出五万来,供楼+还债。
写字楼可没有20年的还贷周期,只有10年。
她还想在成都买写字楼呢。
算了,一步一步的来吧。
反正成都的房价离起飞应该还有段时间,还是缓着点来。
闻妈道:“我要不是看着你们俩怎么为钱发愁的,还真想象不出有钱人居然也缺钱。”
闻轻道:“妈,等我扩张期过了就好了。”
她很快能有11家店,如果北京中关村也能有一家的话就是12家。
那暂时就不打算扩张了。
但写字楼、办公的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电话这些也耗资不菲。还有汽车,更是各地都想配。
至于秦政,他此时如果肯把剩下的房子都放出去,马上账上就会变得很充盈,前所未有的富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