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1 / 2)

加入书签

套间相当于后世的一室一厅,单间就相当于标间。

沈寄参观了一下发现古人其实真的是很有智慧的。

这样的房子其实修建很简单,但是修起来了就不愁客源。

这儿里里外外一共一两百间屋子,每个月租金还是挺可观的。

而且,又给初到京城的人以及买不起房子却需要住在市区的人提供了便利。

沈寄他们便用五钱银子谢过老板。沈寄心头滴血,五钱银子啊,五百文,在乡下买肉都可以买到三十斤了。

还好德叔、德婶分担了一百五十文。

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

这里的房间,套间里有厕所,单间的住户需要走远一些到相当于公厕的地方去解决。

而且,没有厨房,统统没有厨房。

放好了行李,沈寄便和德婶一道打来清水用抹布擦家具。

好在之前不久就有人住过,不用太费事。

魏楹住了那个套间,他自己屋里的就自己动手了。

反正没别人看到的时候,他都是不介意帮沈寄干活的。

忙活完了,直起腰看看,太阳已经下山了。

沈寄便和德婶出去,在这片廉租房的区域转悠,想看看别人家是怎么解决吃饭这个问题的。

走了一圈看下来,打算住得长久的,是找来了泥瓦匠砌个灶台。

只要不破坏房子原有的结构,也没人管。

住得短的呢,便是买了热食来吃。

这附近不远就是菜市。

沈寄她们去转了一圈,便买了四个土灶烧饼回去。

四文钱一个的,里头夹的是菜,八文钱的就夹了肉。

两人各买了一菜一肉的回去。

对视一眼,眼底都写得是‘钱真是不经花’。

沈寄又多留意了一下,这市集里都卖些什么。

京城自然不像小地方就一个市集。

不过这个市集也真够大的。

沈寄进去转了一圈出来,发现果然如魏楹所说,京城虽然花钱快,但赚钱的门路也比乡下多。

她看到好些个卖小吃食的,价格还不便宜呢。

只是,这里没有那么方便的鱼可以捉,也没有屋后的田可以种土豆、萝卜这类的,更没处喂鸡生蛋。

就连那个驴车,也由方才的面馆老板介绍卖给别人了。

这样一来,沈寄手头除开十六两房租还剩下六十两银子。

暂时还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不过,也不能坐吃山空。

四个人一起坐在屋外的空地吃烧饼,就连热水也是之前在面馆装的。

没有灶,连口热水都难得。

德叔接过肉饼直接就开始吃了。

魏楹却是掰成了两半,又把沈寄手里的菜饼也如法炮制。

然后一人一半肉饼、一半菜饼的解决掉。

德婶便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回头又瞪了德叔一眼。

她和沈寄自然也是想吃肉饼的,为了节约钱才只买了两个。

可人家魏少爷就知道分一半给寄姐吃。

自家老头子一辈子都没有这么细心过。

不过,他们两个,的确不像是少爷和丫头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