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1 / 2)
年瘫痪在床,能对自己和养母逃走有所帮助已经是尽力了。
他不能要求太多。
由此,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小寄,我们上京之前也没有能力。所以一直是把岳父的遗骸寄存在庙里地藏殿。如今,你记不住旧事,我虽然一直在派人去查,可是也没能查出你到底故乡何处。你看,是不是咱们买块地让岳父先入土为安?如果将来查出来了你故乡是哪里,再行扶灵回乡,让他老人家可以落叶归根。”
往年清明、中元、重阳这样的日子,沈寄也学着旁人到庙里,去给那个名义上的父亲烧过纸钱,要不然也太露痕迹。
地藏殿本来就是庙里辟出来,专门存放无力购置土地下葬或是无力运回故乡的亡者的棺木的。
后人有能力时便会来将先人棺木运走安埋,每年寄放的花费是极低的。
运走的时候再给份厚重些的香油钱作为答谢也就是了。
沈寄点点头,“魏大哥,难为你想着。就先买地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吧。”
如今手里有了银子的确是可以做这件事了。
魏楹定定的看了沈寄一眼,然后便叫了个外院叫庞元的得力管事进来.
吩咐了这件事,让他到账房支一千两银子。
用于购买一副好的棺木以及找一块风水宝地,并起棺时的道场还有委托人四时祭祀的费用。
沈寄却没留意到魏楹看她的那一眼,心头盘算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此时公中有四千两银子,支走一千两倒不会伤筋动骨。
因为如今已经是十一月,还有一个月就是各处产业结算的时间。
淮阳老宅的产业里魏楹也能分到一份。
估计到时候至少会有三千两左右的进益。
再者说,她的铺子从这个月开始,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
也大致掌握了京城贵妇的好尚,进货摆货促销各方面都做出了调整。
如今也见了成效,生意慢慢的上了正轨。
不靠打折,一天也有十两左右的利润。
如此一来,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收益来源了。
开年后她还准备要把另两家铺子也接手过来。自己盯着,想必收益也会有所增长。
而且,给‘她爹’买棺木并风水宝地,的确也不能出手小气了。
不然,魏楹这个女婿的一片心意就显得有些敷衍。
他们现在在华安那些老乡心头可是出人头地了。
这也算是衣锦还乡的一部分,虽然不能自己亲自回去。
要是办得不够好,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府里上下如今都知道奶奶是爷心头上的人,对沈寄的态度恭顺得很。
之前沈寄开宝月斋,虽然动用了两千多两银子,但毕竟那是以她嫁妆的名义,没有从公中走账。
这次魏楹吩咐直接支出一千两,庞元便知道爷是有多重视奶奶了,当然会卖力办事。
当即拍着胸口说一定会把事情办妥当,还问沈寄可有什么要求。
沈寄想起当年二两银子卖身,一副薄棺让‘父亲’安身在地藏殿的往事,不由得唏嘘不已。
魏楹拍拍她的肩,“咱们有今日,岳父、岳母在天有灵也会欢喜的。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莫难过了!”
沈寄倒不是在难过。
她只是觉得人生的际遇,峰回路转,有所感概而已。
她摇了摇头,对庞元说道:“魏大哥已经想得很周到了,一应事宜庞管事斟酌着办就是了。不过既然要回去,自然不好空手,你且等两日,待我置办些东西,到时你按我给的名单往村里各处送去。”
庞管事躬身应了。
他也要将手里的事与人交接,如此正好。
魏楹又道:“到了那里,可先去寻我同窗胡耀祖。他是本地人,有他家的人出面帮衬事情会好办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