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2 / 2)

加入书签

国内和机械有关的专业人员不多,拥有的书籍也很少。

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卢伟志就是这样,他没有老师也没有同行的伙伴,走机修这条路子的其他维修师傅遇到什么难题都是来请教他,而他遇到什么问题都得靠自己去琢磨,靠自己的经验累积起来。

后面名声大了些,也有机会去更大的城市学习。

只可惜命不好,正是关键的时候断了右手,当时可是有很多人在惋惜。

不过就算这样,也不能说他“废”了。

要真以为卢伟志缺了一只手就成了废人,那才觉得可笑。

人家积攒的经验和脑子里的知识,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一笔大财富,不然为什么他没有任何教学的经验,还有那么多学校抢着要?

只要是真材实料,落入困境也不会是绝境。

“你说的这位老师傅我有印象。”陈主任想想也是,人家一个大师傅没必要和他们开玩笑,不至于为了公社的奖励就诓着他们玩。

范泗接着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文具杯子我带着,按正常制度发放的奖励我也一并带过去,如果那台机器真像卢老师说的那么好,我就按正常的来办。”

“行。”陈主任觉得可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车申请表,填写完后就递了过去,“你现在就过去吧,别让人久等了。”

这一路过去怎么也得有一个多小时,工作室那边的几个人还真没觉得久等。

先前在食堂借来的半袋子稻谷已经脱好壳,后面有不少住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听到这件事,也拎着粮食往这边来。

不过稻谷要少很多,大多都是玉米棒子。

正好他们也可以试试。

“到我了到我了。”

“别插队啊,看到那里我放的椅子没,我排你前面。”

“王杰,你没力气啊,要不要我替你拉一拉?”

“滚,老子力气大着呢。”

工作室里热热闹闹,江小娥上去试了几下后就没兴趣亲自动手了,手动到底比不上自动,不管是手拉式还是脚踏式,时间一长就太费劲了。

想要轻松,还是得改用电机运行。

只可惜,这还真不是现阶段她能上手的物件。

“你说说,咱们要不要再搞一台捐给学校?”罗朗瞅着外面排着的小长队,他从家里带来的粮食少,粮食里面夹杂着一些小石子和谷壳,他非但没挑出来反而连着粮食吃下去,多一点好歹能饱一点。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夹着小石子和谷壳的粮食可不好吃,剌嗓子。

如果不是今天,他还真想不到学校里这么多人有这个需要。

“在供销社买的粮食倒还好,但谁家没几个在生产大队的亲戚?在自家亲戚那里弄来的粮食,筛得就没那么细。”

周洲解释着,“可这样得来的粮食不多,专门跑去公社借脱粒机又费事,大多就是自家老人孩子用手来去壳、去玉米棒子。”

他家就是这样。

生产大队靠种田的社员们羡慕城里捧着铁饭碗工作的人,但城里的人要是有一门乡下亲戚,那也是令人羡慕的事。

四季的蔬菜,收成的粮食,对比只能在供销社买卖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说多一条来粮食的路子。

交易的不会太多,但哪怕两三斤粮食也是一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