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5(2 / 2)

加入书签

小刘拿着老式的相机拍下这间小小的屋子,小但收拾得都挺整齐,墙壁上还挂着不少编织的竹筐篮子,想想之前从陈同志那里听到的事,他便问道:“四婆婆,您编织的手艺可真不错,听说您还从街道办接了一些活。”

“你来。”四婆婆没马上回答,而是招了招手引着他们往边上走,一个小棚,棚下还摆着两把椅子,在椅子的边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竹筐,里面都是一块一块编织网,“这还得多亏咱们小巷的江小娥同志,别看她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还没毕业就和几个同学齐力制作一台脱粒机,脱粒机是什么小刘同志应该知道吧?农家人哪里离得开这类农用机械,那可是……”

四婆婆为什么会接受这次采访?

她倒不是想让人知道她有多厉害,而是想还小江一个人情。

一个五保户上报纸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来说就不同了。

为此,四婆婆还专门去打听了。

拉着报社同志的手就叨叨絮絮起来,从制作脱粒机到捐献,从捐献到他们接了维修的单子,无时无刻不是在夸奖这群小同志们能力大又心善,恨不得报社同志全都记下来,刊登在报纸上。

小刘这会也反应过来了,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不过他没打断四婆婆的话,而是认真听了下去,时不时在本子上记载几句,因为他觉得这事确实有报道性,在四婆婆说着时,还会问上两句。

大概半个小时,该拍照的拍照了、该问的话也都问完了。

小刘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前还被四婆婆硬塞了一个竹蜻蜓。

拿在手里一荡一荡,别说还挺有意思。

等他回了报社,还没坐下来就见边上的同志凑过来,“这玩意有点意思,我小时候爷爷也会编这个给我玩,不过这个瞧着更真一些。”

“手艺自然好,不然也不会凭这个手艺接活了。”小刘感叹着,“果然啊,会门手艺活绝对不是坏事,说不上哪天就靠它吃上饭了。”

“咋滴,这是出门遇上什么事,这就感叹上了?”

小刘只是问,“望岗巷街道办管辖的五保户四婆婆你有没有印象?”

曹归还没开口,龚主编就搭了句话,“我对她有印象,老人家挺惨的,送走了双亲又送走了老伴,原先收养了一个女儿,结果女儿出嫁后没多久也没了。”

“是挺惨啊。”

“主编,过年时慰问的对象不如就选她了。”

“也行啊,我记得四婆婆过得挺不容易。”龚主编没意见,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物件对某些群体进行慰问,送得东西算不上多珍贵,几斤玉米面几斤糙米,不过给一个孤寡老人也能吃很长时间了。

“四婆婆现在的日子过得不算差。”小刘笑着,“我刚不是说了吗,只要会门手艺说不准哪天就能靠它吃上饭,四婆婆编织的物件好,职业机械学校看中她这门手艺,特意下单到街道办,将这个活派给了四婆婆。”

他大概形容了一下是什么东西,“一角一分一块网子,四婆婆一天能做三块,不太确定是不是长久的活,但这小半个月四婆婆挣了快五块钱。”

“哟,这么厉害。”

“职业机械学校?他们学校要编织品做什么?”

“一所学校怎么和四婆婆扯上关系了?”

“脱粒机你们知道吧?”小刘开始显摆起他在四婆婆那听到的话,跟着道:“职业机械学校的学生不得了,优化了脱粒机的功能,现在不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专门请那几个学生去改造机器,用到的配件就是四婆婆编织的过滤网……”

他没接触过这些机器,其实不是太明白。

但听着就觉得厉害,那么多公社和生产大队请着人去,肯定是有几分真本事,“听说那几个学生还亲手制作过一台脱粒机,而那台制作好的机器被他们捐献给了一个公社,就是因为他们先前去公社帮忙维修过机器,亲眼感受过公社机器破旧,想着能不能出份力帮帮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