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3(2 / 2)

加入书签

江小娥知道骆工是在为她考虑。

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对于她这种“初学者”来说,从小型电机入手确实很合适,但她还是摇了摇头,“确实很适配,但我还是不打算在摇蜜机上安装电机。”

好意被拒绝,骆工非但没不满甚至还觉得挺有意思,“既然适配,那为什么不安装呢?”

第105章

“是因为电吗?”

一旁的陆宣贵先开了口。

江小娥看了他一眼, 直接点头,“养蜂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场地, 我们会将养蜂基地设定在永安生产大队,就是因为那边有适合养蜂的区域,多植物、人烟稀少等等……”

别说是城里了,就连他们制作养蜂机的临时场所, 也不适合养蜂。

最开始就七个蜂箱,比熊表舅还提前了几天试验,结果产蜜少了一大截,但凡再多几个蜂箱, 蜜源不够根本养不活。

所以, 养蜂的只能在蜜源充足的生产大队,比如说永安大队, 周边尽是山峰, 只要有心去找,能在山上找到多个适合放蜂的场所。

场地固定了, 就代表有其他限制。

就比如说“电”。

除了少数几个离公社比较近的生产大队牵了电线之外, 绝大部分的生产大队到现在还属于夜里只能点油灯的情况, 根本就没通电。

永安生产大队就是其一。

它那地,连电都没通, 弄一台电动式养蜂机根本没法用。

如果说这类机器只能制作成电动式,那还能让公社那边想想办法, 看能不能申请一批电线, 牵到永安大队去。

但没必要。

本身就能制作成手动式,那干嘛还要费这个功夫?

或许等哪天养蜂基地带来丰厚的创收,还能从中申请一笔资金, 拉了电线过去就能用上了,其他社员也能跟着受益。

可这是以后,第一台养蜂机还不足够公社费这么大的劲。

是适配,但不代表合适。

反而先前制作的脱粒机就能安装,脱粒机搁在公社使用,通电不过就是插个电源而已,养蜂机却不同,养蜂机制作完成后肯定是运送到永安生产大队,总不能要用的时候还专门跑到公社去申请使用,那也太麻烦了。

因为不管是制作人工巢础,还是需要用到摇蜜机的巢础,运来运去总会有损耗,只有安置在生产大队才能避免这些情况。

陆宣贵这会笑了笑,乐得看老爷子出糗,“骆工您就没往这方面想吧,也是,这类和‘研发’无关的哪次不是我替您处理的?”

“找骂是吧?”骆工白了他一眼。

陆宣贵根本不慌,笑声更大了些。

骆工绝对算得上国家的栋梁,研发了不少机动车相关的机械设备,但是吧,老爷子只顾研发,很多杂碎的事都是交给他来安排。

这就是为什么他立马猜出小江不安装电机的缘故,搁在骆工心里,估计这都不算事,毕竟老爷子可是口气大到没条件就创造条件,连一条价值连城的生产线都能弄来,更别说通电了。

他这会不由挺直了背脊,略显得意道:“研发的事我没您厉害,旁事我还是有些能耐的,所以啊老爷子您就只管研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