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6章 答疑解惑(1 / 2)

加入书签

说到底,世界上总是存在曹爽这种人的。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大将军曹真之子,也知道他得皇帝看重丶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兵的三代宗亲之一。曹爽也在所有人的注目下开始了自己在军队中的生涯。

有人对曹爽抱有期待,也总有人事不关己,在旁袖手等着来看曹爽的笑话。

曹爽也明白这一点,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入了田豫麾下作士卒,而后又一步一步从士卒丶什长丶百人将丶都尉升至校尉,虽拔擢比寻常武官快了许多,但也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经得起推敲。他父亲曹真也时常敲打他,以免他在皇帝身边为任而焦躁,故而曹爽对父亲的尊敬中也夹杂了一丝畏惧。

甚至于此番出军,皇帝钦命姜维和曹爽二人统兵,此事提前告诉了姜维丶却没有提前通知曹爽,曹爽对此是且惊喜丶且意外的。

不过,对于诸位将领来说,曹爽领五千辽东步卒尚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姜维督胡骑和营州属国步卒共一万五千,这明显有些过于超拔了。众人皆以为姜维与曹爽二人能力丶升迁相似,却不知在皇帝心内,二人之间始终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继曹爽之后,曹真又点了步兵校尉卞兰丶越骑校尉甄像丶长水校尉段默三人负责侍卫君前。卞兰与甄像都是忠诚大于能力的外戚,负责戍卫之事再合适不过。而长水校尉段默行事夙来稳重,时人皆说他与镇北将军桓范类似。

曹真只对主将进行分派,馀下的诸多寻常两千石将领就不劳曹真亲自嘱咐,而是由枢密副使刘晔进行军法丶军纪和阅兵事宜的再次重申。

就在刘晔说话的当口,董昭也在观察着诸位两千石将领的神情。站在各位主将之后,最前方的就是五校尉和武卫军丶羽林右军的将领们。

典满丶李基丶邹轨丶王颀丶王秘丶王式丶苏尚丶董弼丶李隆……一张张面孔董昭尽皆认得,此番攻吴之中,不知他们又会立下何等功勋呢?

议事过后,诸将告退,从堂中依次退走。

董昭看着他们的背影,捋须缓缓说道:「再有四日就要校阅,而后开拔伐吴。既是在国境之内沿着淝水丶巢湖丶中渎水行军,诸军按照顺序依次开拔总是无虞的。」

「子丹。」董昭斜了曹真一眼:「老夫方才看你家昭伯,点将之时似乎紧张得很。」

「是吗?我倒没有多留意。」曹真哑然失笑:「区区五千辽东步卒,算上他的一千骑,不过六千人罢了。大丈夫领六千兵又算得了什麽?还是他内里定力不足,修养欠佳。」

「话也不是这般说的。」董昭笑道:「昭伯领了这六千军队,也占了大将军所督军队中十分之一还要多。」

刘晔迎合道:「确是如此。」

「此番朝廷大起马丶步丶水军二十五万,分六路伐吴,满征南丶夏侯平南丶桓镇北三人合计十万五千,扬州处合军十四万五千。陆征东的水军分走五万,沿岸码头上戍卫又用了五千辽东兵。这就剩下九万人了。」

「九万人又分两路,毌丘领军本部五千丶骁卫一万,扬州外军之中的夏侯丶曹丶蒲丶胡四将的两万一千兵又给了他,这便只剩五万四千兵。」

「在这五万四千人中,昭伯领兵六千,乃是九一之数。」刘晔笑道:「我等且看昭伯如何建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