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3章 762燕子挑宅(2 / 2)

加入书签

「淡定淡定,我当时就提了一嘴,没吵架。再说人家负责具体实现,这里面肯定是有辛勤付出的。能成功我就很高兴了。」唐植桐反过来安慰罗志平。

报纸没提自己就没提呗,唐植桐并不在意,这事说到底自己在中间只是起到了一个启发的作用,只要能成功,只要对人民有益,自己默默无闻又怎麽了呢?

「你倒是高风亮节……」罗志平气势一滞,感情皇帝不急太监急?

「淡定淡定。成功了就好,我现在就盼着赶紧推广开,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唐植桐呵呵一笑,心下却觉得这新闻登出来的有些冒然。

通篇只有昨天一场雨的数据,说明并没有经过其他验证,而且昨天试验丶今天就见了报,这速度不可谓不快。

那这背后蕴含的信息可不少,技术领先能长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能印证旱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需要拿出些鼓舞士气的东西。

二流日报在全国有好几个印刷点,基本是同步印刷。

随着报纸投递到位,八点半上班时间开始,人工降雨的消息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相关部门,很快,各地的求证电话就打到了中央气象局的上级部门。

中央气象局这边也接到了一些求证电话,但更多的是四九城各气象站的云层监测汇报。

昨天消息一经上报,相关领导在得知人工降雨确实成功后,作了批示,先登报,再尽快开展第二次验证。

气象局不知道此举的背后深意,但做批示的领导心里清楚,四九城的存粮已经不多了,而且目前外粮调入阻力很大,存在的缺口不小,照这种形势下去,用不了多久,四九城粮库就空了……

为了防止恐慌,这种消息都是秘而不宣的。

为了调粮,已经派了干部下去,收效却不理想。

领导就想着用一用人工降雨,先登报,除了可以鼓舞士气外,各地肯定也会有电话打进来。

急切想要人工降雨的地方肯定是乾旱最严重的,从需要的降雨量上能作为对今年粮食产量判断的辅助依据。

并不是那麽急切的地方说明乾旱不严重,那粮食产量是不是更有保证?是不是能作为接下来调粮的判断依据?

唐植桐想不到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把罗志平安抚好,端详起来信。

字迹不熟悉,寄信地址写的供电局,唐植桐一时没想起是谁寄来的。

打开信,看了落款,才想起这是清明节碰到的那个叫丁建辉的小伙子写给自己的。

再通读一遍信,唐植桐笑了。

小丁明显是个老实孩子,估计也不知道要说啥,信里除了介绍了一下他自己的情况,还捕风捉影的夸奖了一番唐植桐的所作所为,最后表示一定要向唐植桐好好学习,希望两人能共同进步云云。

这个共同进步就吓人了,一般来说都是男女青年之间用在感情表白上的。

一看就是个没谈过恋爱的单身狗,这封信还不知道谋杀了他多少脑细胞,甚至可能是在他母亲的强压下才动笔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跟丁建辉这边「建交」是叶志娟开的口,唐植桐不能对这封信置之不理。

像这种由长辈发话撮合的朋友,若是一步步的发展,总会让人感觉两人中间隔着点什麽,若是能有地方能互相帮忙,会大大促进关系的发展。

琢磨了一会,唐植桐给丁建辉回了一封信。

唐植桐没回应什麽共同进步,直说自己有个发明,需要登高爬梯的电工配合验证丶提供一些使用上的建议,问丁建辉愿不愿意配合。

嗯,丁建辉是个电工,跟见面时唐植桐猜测的一样,他在信里也没有回避。

将信封起来,唐植桐准备写作业的同时,也在琢磨,得把制造脚扣提上日程了。

随着人工降雨事情的发酵,终于有电话打到了叶志娟这边。

叶志娟挂了电话还有些意外,她怎麽也想不到人工降雨的事情能跟自己女婿沾上边,今天早上女儿来送吃食的时候愣是一点异样的表现都没有。

其实不光早上没有,就是下午小王同学回去拿盛大酱的碗,母女俩再见面时,她脸上仍旧没有任何异常。

「你不知道这事?」世界先进水平这几个字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解放前,国人头上始终被人按着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国家也急于提升国际影响力,但怎奈底子太薄,很多事只能干着急。

相对而言,体育比赛是最容易出成绩的,第一届全运会刚举办了没多久,虽然多人破了世界纪录,但在外面压根溅不起什麽浪花,因为这不是国际比赛。

所以容国团丶穆祥雄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名次后,才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他们眼下的声誉不亚于刘翔在奥运会拿下110米栏的金牌。

「不知道啊,他回家没说过。」小王同学听完一脸懵。

「哦,回去问问,这事虽然报纸上没提他,但也别急着争功,教育部门后续会有安排。」叶志娟生怕年轻人沉不住气,把大好局面给毁了,郑重嘱咐了一句。

「我也不知道有这麽回事,就前阵子在农机学院作报告时随口提了一句,人家后来也没再联系我,谁知道他们当真了,把这事鼓捣成了。」回到家后,唐植桐面对小王同学的「质问」,连连叫屈。

「咱妈说不让你争功呢。」小王同学见丈夫确实不知情,把叶志娟的叮嘱说了出来。

「我争什麽功?我就提了个想法,中间一点力都没出,人家给我评功我都臊得慌。我只盼着能尽快推广开,让农民伯伯们多打一些粮食。」唐植桐连连摇头,功劳什麽的就甭提了,若是能推广开,将粮食产量提高一个丶甚至两个百分点,就是无量功德。

不争功归不争功,但唐植桐内心还是暗暗自豪的,在自己的提议启发下,人工降雨提前问世,这得帮多少人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这也许就是来这个年代的意义所在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