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样章节选抢先看(2 / 2)
乖乖!回文诗呀,正着念,倒着念都是一首完整的诗!吴禹想起刚才神差鬼使地应和了一首,真是后悔,还不如不写,鲁莽了,鲁莽了,这回丢人可真是丢大了!
出人意料地,苏东坡对吴禹一拱手:「玄元兄果然名不虚传,竟能口占回文诗!」
吴禹定睛一看,他刚刚吟诵的诗已被苏轼题写在墙上,不过,是从诗的末尾倒着写的,竟然真的也是回文诗!
《金山寺悼岳飞》回文诗,倒读:
山青漫雪大风扬,
蔽日遮云凝叶霜。
关上攻敌百有忌,
阵中守将一无伤。
奸臣黑罪污铮骨,
满纸红江叹断肠。
颜老凄情千古系,
潺潺逝水恨茫茫。
吴禹从不可思议之中缓过神来,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在金山寺巧遇苏东坡,其中必有缘由。他壮着胆子问道:「苏兄,远方有几个朋友,他们可能遇到了难事,可否请先生解惑呀?」
苏东坡略一沉吟,问道:「那几位朋友可算是临江仙?」
吴禹脑袋里像是翻书一样,难道答案在苏东坡的临江仙词句之中?苏轼一生作《临江仙》十几首,其中一首出现在吴禹的脑海: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吴禹想,苏轼这首《临江仙》的上片是在描写织女星「外星人」的处境吗?或者,重点是带有提示性的最后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逆旅?逆向而行?吴禹想起了自己的师傅,他的嘱咐言犹在耳:「纵之远,退之深。」
意思是:你想要向前跳得足够远,就要向后退得足够深。
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要退回到历史中寻找?向后退?从北宋退到唐朝吗?
******
场景提示: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镇江金山寺西,中泠泉旁芙蓉楼。
王昌龄在芙蓉楼宴客,友人辛渐是主宾,吴禹竟也身着唐装在座。王昌龄问:
「玄元先生,听闻您不日也回洛阳?路途遥远,恐怕要走上三两月吧。」
吴禹刚想说实话,根本不用三两月,我本来就在洛阳,摘下帽子一睁眼就到了。他把话咽回去,拱手道:「少伯兄,可有书信诗作要我带给洛阳亲友呀?」
王昌龄笔走龙蛇作七绝二首,其中一首,吴禹上小学时就背过: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少伯兄果然冰清玉洁,胸怀天下,不知可否帮愚弟解惑,如何能将三变为二,再从二变为一?」吴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问出了这种古怪问题。
王昌龄略一沉吟答道:「我已经告诉您了,兄台不正是我的洛阳亲友吗?」
什麽意思?怎麽着,这首诗就是给我这个「洛阳亲友」专门写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难道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我要找的答案?
******
李小玄对博士给吴禹的帽子很好奇,虽然,她知道那不过是一个高科技的虚拟实境穿戴设备。她更好奇的是吴禹戴上它进入虚拟世界的时候,帽子上印的字会随着场景地点的改变而变化。
现在,帽子上的字是:镇江金山寺旅行社。
吴禹跟着旅游团,在导游小姐高举着的红色小旗引导下,来到了金山寺大门外。
导游小姐吴侬软语,嗓音清亮:「各位团友,我们刚刚参观了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和芙蓉楼,欢迎来到金山寺,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魏晋南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在金山寺举行中国第一场佛教水陆法会。水陆空一切众生,无分彼此,为死者超度,为生者祈福。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南巡金山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将寺名改为「江天寺」,御笔亲书:「江天一览」。后几经焚毁重建,还名金山寺。
金山寺与山体浑然相融,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独特风貌。
作为名寺,历史人物和典故交集与此,有苏轼题金山寺壁回文诗,千古流传。
还有吴承恩笔下江流儿被金山寺的法明禅师救下,长大后在金山寺出家,取法名三藏,开启了西天取经之旅。
吴禹想,不是应该叫玄奘吗?玄怎麽变成三了?
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金山寺建成后,寺内盘踞白蟒,老方丈修法海塔镇寺,白蟒遁走不敢复归,金山寺从此香火鼎盛。
吴禹刚注意到金山寺正门四根立柱上的两幅楹联,导游小姐就善解人意地讲起了楹联的内容和来历。
内侧的一副楹联字稍小,因为字太多!上下联各45字,共90个字,堪称长联。
作者是沈秉成,清咸丰六年(1856)进士,武英殿总纂,据说官至两江总督,一品大员。
上联: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
下联:
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
吴禹心中一动,苏内翰山门留带,东坡先生将玉带留在金山寺的故事,陆处士中泠品泉,茶圣陆羽品鉴中泠泉搞排名的故事。
这似乎都与吴禹正在寻找的答案有关。
再看外侧的另一副对联,因为字数相对少,字大了许多。
上联: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下联: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吴禹想起了师傅说的「此对」与「彼对」之说,脱口揶揄道:「这是什麽对联呀?首先就不符合『此对』之说,完全没有描写金山寺的典故和特色呀!」
吴禹越说越起劲,他读的那点书虽然早就拌着饭吃下肚了,可是戴着帽子的吴禹可就大不一样了!
「这副对联不仅文不对题,内容空泛,平仄也严重出律呀,映带左右,四连仄,这到底是谁写的呀?」
导游小姐也早听人说过这副对联的缺陷,但当她看见吴禹那副嘴脸,还是心中不悦,她强压火气,职业而严肃地介绍道:
「这副对联作者是吴锡麒,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文学家,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吴禹一听,更来劲了:「怪不得,原来是骈文大家呀,果真是辞藻华丽,华而不实。这副对联挂在江南八百里之内任何一个宅门门口都能应景,完全没有特指金山寺。这就犯了楹联的大忌!」
导游小姐忍无可忍,顾不得职业规范,回呛道:「看把你能的,有本事您写一副专门特指金山寺的楹联呀!」
吴禹诗仙上身,提高了嗓门:「来就来,再说,你刚才不是把金山寺的来历和典故都介绍了吗?总结提炼一下,符合『此对』要求的金山寺楹联又有何难?」
吴禹为金山寺正门拟的楹联是:
上联:水陆千轮,回文,回经,无回蟒,
下联:江天一览,见寺,见塔,不见山。
水陆千轮,指的是过往和今后举办多轮的水陆法会,江天一览,出自康熙对金山寺的御笔评价。
「见寺见塔不见山」,是金山寺独有的风貌和风评,「回文」指苏轼千古名篇回文诗《题金山寺》,「回经」指的是《西游记》中唐三藏取回真经藏于金山寺藏经楼。
「无回蟒」指的是法海修塔镇白蟒的传说。整副对联平仄工整,对仗严谨,几乎每个字都紧扣金山寺,是难得的专属联。
所谓专属联就是吴禹的师傅所说的「此对」,以吴禹写的楹联为例,这副对联只有挂在金山寺才对,挂在别处就不对了。
反过来,即使读到这副对联的人并不知道这是哪里的楹联,但看完内容,就知道这是专门写给金山寺的。
更巧妙的是,对联中的「轮」即是「回」,轮回为佛语,而「览」即是「见」,览见是俗言。对应金山寺既是佛门法地,又是俗世盛景。
吴禹不知道的是,他这副对联准确地诠释了织女星系所面临的困境。
导游小姐楞在原地,心想,这小子的对联还真不错!不过,就算把这对联报给金山寺管委会,人家也不会理会,毕竟现在的楹联已经挂了多年,又没搞什麽有奖征联活动。
有奖征联?导游小姐顿时有了应对之法:
「您这是来我们金山寺砸场子麽?要是真有本事,广东东莞观音山景区正在搞有奖徵集下联活动,二十几年没人对得上,奖金已经涨到210万啦!」
******
李小玄忽然发现,吴禹帽子上的文字变了,现在显示的是「东莞观音山旅行社」。怎麽着?这是跟着苏东波一路远谪岭南了?
吴禹站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门外,高高的城门楼侧,右上方向是七个大字:
观音山上观山水。
左上方相对位置没有对应的下联,却是写着:「征下联,悬赏210万元!」
旁边的游客指指点点:「这七个字的下联20多年来没人对得上,2024年时,奖金是138万,今年已经涨到210万啦!一个字价值30万,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
吴禹先是一喜,下意识地摸了摸头上的帽子,心想,如果这顶帽子无法加持我对出下联,那博士还能指望这个烂设备能够帮我拯救人类吗?
诗仙加持的吴禹却又一惊,上联这七个字看似简单,门道却不少,师傅说过:「长联好对,短联难,重字短联难上难。」
观音山上观山水,总共七个字,却含有两组重字,实在是看着简单,巧对难。
师傅说,一副楹联无论是为寺门还是宅门所作,首先要有特指性,要聚焦此地此物的环境丶特色和典故,即所谓的「此对」。
在「此对」基础上自然延伸和升华出来的情怀理想,称为「彼对」,如果下联只是与上联字面工整相对,说的是相近的内容,称为「合掌」,是对联大忌,没有情理升华的对联,合掌得再好,也是平庸之作。
评价一副楹联,非此非彼者判为不入流,有此无彼者为下,由此及彼者为中,无分彼此,情境交融者为上。
观音山上观山水,上联之中只有角色丶地点和行为,没有与「彼」有关的情怀理想,这就对下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联除了要与上联字面相对,还肩负着意境情怀延展和升华的重任。
下联将文字的词性丶平仄和景物行为对上就已经够难了,但即便对得很巧也不过是下等水平,若是达到由此及彼进而无分彼此的中上标准恐怕就只能靠天赐偶得了。
吴禹心中默念,师傅丶博士帮帮我呀,拯救人类之前,先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李小玄忽然听见身边的吴禹咯咯地笑出声来,吓了她一跳,这是怎麽了,博士说过穿戴设备可能会有副作用,她急忙摘下吴禹的帽子,把他推醒。
吴禹睁开眼,一边继续笑着一边搂住李小玄,在她耳边悄声说:「我对上了那个价值210万的下联了,你听听。」
李小玄听清了吴禹说出的那七个字,不由自主地为之一振:「我早听说过悬赏征联的事,你这下联对得也太妙了!」
「无分彼此,情境升华,师傅说的上品佳对!奖金210万算是到手了!」吴禹慢慢收住笑容,若有所思地看着小玄。
吴禹知道,李小玄此时根本顾不上想巨额奖金的事,因为他俩都明白:
这七个字价值210万的下联正是他们苦苦求证的答案。
******
题外话,有书友幽默地表扬弦哥上过起点断章学习班,其实弦哥上的是起点VIP高级断章班。别人断章断一天,弦哥断章断一年。别人断章两毛半,弦哥断章二百万!哈哈~
《尼古拉·特斯拉的绳子》第三部再见。
&
镇江金山寺,地处华夏文脉交汇之地,临兹分左右,到此是江南。
金山寺有四宝:周宣王铜鼎,岳飞铜鼓,文徵明《金山图》,苏轼玉带。
唐宋时,金山寺建在江中岛,形若「江心一朵芙蓉」,泉水自江底涌出,分为南泠丶中泠丶北泠。后江水改道,金山寺与南陆相连,泉水合为中泠,得名「天下第一泉」,第一泉排名并非茶圣陆羽所列,稍显遗憾。
今人不与茶圣争短长,遂凭唐儒刘伯刍「天下泉水分为七等,其中扬子江南泠水为第一」而称中泠泉为第一,泉旁重建芙蓉楼。
南梁武帝首开金山寺水陆法会。吴承恩《西游记》中,江流儿剃度于金山寺,法名三藏,观音菩萨下界导其西游取经。相传法海法师建寺时,有白蟒盘踞,镇塔以遁之。
&
压章诗,七律《金山寺》
东西座镇已千年,
南北横分也自然。
铜鼓曾摧三阵勇,
中泠不羡一茶泉。
金山鼎立芙蓉落,
水陆图描玉带缠。
儿出江流仙下界,
经藏法海洞吞天。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