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南京沦陷(2 / 2)
城中心向大单于的文武官员,数量多不胜数。
只需大单于一声令下,南京城随时可破。
大虞注定无力回天,您又何必螳臂挡车呢!」
一旁的段师爷也跟着劝说道。
没有办法,北虏出价实在是太高了。
自古利益动人心,没有背叛,那只是收买的筹码不够。
现在北虏把价钱给足了,想不动心都难。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老小考虑。
他们都不是孤家寡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还要考虑宗族的死活。
能够抛弃一切的忠臣义士,终归只是少数。
正是因为难得,才值得被称颂。
「不必多言,吾意已绝!」
万怀瑾当即打断道。
九族性命在人家手中握着,他不敢对北虏使者下手,但带头投降之事,他同样干不出来。
作为大虞首辅,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本就无脸见人。
倘若在投降了北虏,他就是头号虞奸。
纵使北虏夺取了天下,那也是天下「贰臣」之首,招来骂名是必然的。
如果北虏争夺天下失败,那麽大虞灭亡的锅他就背定了,史书上要和秦桧丶贾似道坐一桌。
不光自己遗臭万年,宗族后人也要因此蒙羞。
遭受诱惑的不光万怀瑾,朝中的一众实权派大员府中,几乎都出现了北虏使者的身影。
前面已经投降北虏的大臣,也在趁机发力,不断拉同僚下水。
一个人当了叛徒是耻辱,所有人都当了叛徒,那就是顺应大势。
哪怕是挨骂,也有人陪着。
……
鞑靼王庭。
「大单于,攻心之策已经凑效,城中大部分虞朝官员都倒下了我们,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犹豫。
除了极个别大虞死忠,斩杀了使者之外,其馀人就算拒绝我们的拉拢,也只是礼送使者离开。
破城的时机成熟了,只要我们再发起一轮总攻,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去!」
额尔德信心十足的说道。
游说行动之成功,超乎了事先的预料。
原本以为能够拉拢清流党人,就是情报部门最大的胜利。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拉过来大半个朝廷。
那帮口口声声说着忠义的家伙,面对他们许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原形毕露。
反倒是平常没怎麽表现的官员,在这一过程展现出了文人风骨。
「既然条件成熟,那麽传令下去,让各部以最快速度拿下南京城!
先入南京城者,官升三级,爵晋两级,赏白银十万两!」
呼格吉勒果断下令道。
汉水侯的先头部队,距离南京城,就剩下三百多里地。
谁也不能保证,汉水侯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相较于奄奄一息的大虞,他们才是争霸路上的真正对手。
以敌军的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前线。
哪怕援军不参与战斗,只要在旁边游弋,都能鼓舞城中的军心士气。
一旦看到了希望,搞不好那些倒向他们的虞朝官员,又会变得摇摆不定。
毕竟,他们画出的饼虽然诱人,但终归只是画出来的。
想要兑现承诺,还得等夺取了天下之后。
对大虞的既得利益集团来说,能不折腾还是不折腾的好。
无数历史经验都验证了,改朝换代利益受损最严重的,都是前朝既得利益集团。
南京没拿下来,就在江南和勤王大军决战,想想都知道这有多离谱。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稍不留神敌军就能给玩一出水师锁江,截断他们的归路。
除了勤王大军的几十万部队,盘踞在山东的十几万虞军,同样是不小的危险。
本质上这次南下,就是一次战略豪赌。
……
轰鸣的炮火声再次响起,此刻的南京城已经乱成一团。
守军士气全无,敌军才刚发起进攻,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任由主将如何呵斥,都没有办法改变溃败的现实。
文武百官们做好了投降的思想准备,知道无力回天的王公贵族们,争先恐后的逃命。
意识到大势已去,主张南下的勋贵系将领纷纷收拢旧部,从西边的城门扬长而去。
皇宫中。
「陛下,微臣无能,南京城守不住了!」
万怀瑾沉声说道。
作为大虞的末代首辅,从上位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本以为能够力挽狂澜重塑河山,怎奈现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沉寂三百年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仅凭个人的力量,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先生,可是要带朕离开?」
小皇帝声音颤抖的问道。
进学了两年,国家大事他虽然弄不明白,但山河破碎他还是知道的。
「江山社稷崩殂,国事已经无力回天。
昔日徽钦二宗落入金人之手,遭受百般屈辱,让大宋为之蒙羞。
我大虞传承三百载,需要一个体面的落幕,万万不能遭受此等屈辱。
臣愿投江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保全名节?」
万怀瑾一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内阁首辅,他无法带领大虞走向辉煌,但必须要给帝国一个体面的落幕。
这既是给大虞的交代,也是给天下人的交代,更是给自己的交代。
「首辅欲和陛下殉国,岂能少了吾等!」
史清尘的话,打破了室内的沉默,也断了小皇帝拒绝的机会。
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
「你们都来了,看来我们这届内阁,不会沦为千古笑柄。」
看了一眼众人,万怀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虞帝国还是有忠臣的,尽管他们这帮忠臣,没能挽救江山社稷。
「行了,敌军已经进城,没有时间听你们几个感慨。
再晚的话,想要投江都赶不上啦!」
楚国公沉声说道。
对眼前这帮煽情的家伙,他从来都没看上眼过。
本以为这帮家伙会是软骨头,在这会儿能够遇上,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自己选择殉国,那是迫不得已。
盛家世受皇恩,当年白莲教攻破南京城,他父亲就选择了殉国。
家族荣耀压在他的身上,投降北虏是不可能的。
作为南京守将,抛下小皇帝跑路,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带着小皇帝突围,且不说能不能跑出去,就算侥幸突围成功,那也是一个大麻烦。
汉水侯马上就要明牌了,这会儿带着小皇帝过去添堵,盛家未来还不被针对死。
甭管怎麽选择都是悲剧,索性就效仿父辈壮烈一把,博取一个身后名。
「好,吾等这就上路!」
众人齐声说道。
黄泉路上有这麽多同伴,原本悲壮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不少。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