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2章 南京沦陷(1 / 2)

加入书签

第577章 南京沦陷

「行了,既然事情搞清楚了,往后就要吸取教训,别再听信谣言。

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一个个赶紧回到自己岗位上去。

没有差事的,就安心在府中待着,千万不要四处乱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众人相信他李牧没有称帝,可楚国公丝毫高兴不起来。

众人刚才的表现,摆明是认定了南京守不住,大虞帝国马上就要凉了,才急着另谋高就。

自家人都这麽认为,外面的人怎麽看,那就更不用说了。

甭管南京城多麽坚固,当大家在「守不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那就铁定守不住。

「大哥,虽然汉水侯现在没称帝,不等于未来也不会称帝。

我刚才的提议,你可得慎重考虑一下。

虽说我们和李家有过联姻,但那都是两代前的事情。

乱世之中,这种远房亲戚关系,未必有多少份量。

趁着现在手中有筹码,还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错过了雪中送炭的时间,等人家大事已成,再凑过去可就没这待遇了!」

盛星阑忍不住嘀咕道。

作为勋贵系的年轻一代,他对腐朽的大虞帝国,没有任何好感。

在他的印象中,勋贵集团一直都是帝国的柱石。

为了维护大虞帝国的江山社稷,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朝廷那帮人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扯后腿。

皇帝也是昏庸的不行,就知道瞎折腾败家。

大虞帝国的荣光,他们顶多感受到了一丢丢馀晖,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成年之后,正好赶上了王朝末年,接触到的全是一堆破事。

帝国留给他们的全是坏印象,根本爱不起来。

「够了!」

「吾等勋贵世受皇恩,岂能干这些大逆不道之事!」

楚国公盛星海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

作为帝国的掌权者,这些问题他岂能没考虑过。

问题是盛家在大虞的地位太高,不是想跳槽就能跳槽的。

看汉水侯收拢的那帮小弟就知道,要麽是勋贵旁系子弟,要麽勋贵中的破落户。

明面上都是豪门显贵,实际上这些人原本的地位并不高。

能够身居高位,都是跟着汉水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收复这些人,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可他不一样,顶着大虞楚国公的头衔,爵位比李牧都高。

盛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李家,但因为世代镇守南京的缘故,他们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大啊!

一旦投奔过去,怎麽安置就成了大麻烦。

历史经验告诉他,让老大为难的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

以至于在过去的岁月里,楚国公府和汉水侯府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至于从龙之功,还是洗洗睡吧!

在李牧登基称帝前,他们这种前朝顶尖勋贵,就别过去添堵了。

就算李牧能够容下他们,人家麾下的小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前朝馀孽」身居高位。

这一刻,他无比的羡慕景家。

早早下注了潜力股,自身又在乱世全面开启前,恰到好处的遭受重创。

既能跟着蹭从龙之功,又不会被忌惮。

……

流言蜚语持续在城中发酵,倒不是官员没努力,纯粹是辟谣没效果。

别说封建王朝,就算义务教育普及的后世,都能因为一则流言引发抢盐丶抢醋丶抢大米风潮。

其中抢盐浪潮,更是先后爆发了八次。

一则自媒体小道消息,都能引来数万人将百万花田挖空,拦都拦不住。

受流言传播的影响,军心士气持续低迷。

为了提振士气,楚国公再三要求朝廷划拨白银劳军,以稳定人心。

相比虚无缥缈的许诺,真金白银才是最能刺激人心的。

可惜都被朝廷给拒绝了。

在百官们看来,最近这段时间发出去的赏银已经够多了,人均下来都超过了五两。

搁在以往的时候,在扣除日常开销后,普通士卒一年能拿到手的军饷,都不一定有这个数字。

问题是百官眼中的人均五两,到了底层守军士卒手中,实际数额已经大打折扣。

从上到下的系统性腐败,不是个人能够根治的。

国库中搬出来的官银,不光重量上会缩水,成色上也会大打折扣。

问就是「白银受潮了」。

经典套路「火耗」,更是不能少。

一系列的问题汇聚起来,直接导致本就士气低迷的守军,变得越发没有战心。

连守城的勋贵系将领,也在暗自筹谋后路。

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对待北虏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刻的南京城,同崇祯末年的北京城很像。

除了少数忠臣外,大部分朝中文武都没有了战心。

鞑靼人画饼恢复蒙元旧制,戳中了许多文官的软肋。

相较于幸福丶自由的蒙元时代,大虞朝的官实在是太难当了。

在这一过程中,武将阵营也分化成了三波。

除了少数主张死守南京,同朝廷共存亡外,更多的人都倾向于同北虏接触,或者是南下投奔汉水侯。

受城中氛围的影响,原本负责追查北虏内线的官员,也变得消极怠工起来。

底层的差役,在收到打点之后,也无心继续查案。

人心上的变化,为北虏细作活动,创造了最佳机会。

……

太傅府。

「直接许诺国公封号,封地任其挑选,封国内大小政务一律自行处置,北虏出手可真大方啊!」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万怀瑾还是忍不住动容。

仅仅只是率领城中军民投降,就给出这样的待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哪怕他做好了为大虞死节的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动摇。

这不光是恢复蒙元时代,更是分封制度的复活。

按照这种玩法,北虏就是奔着当周天子去的。

倘若北虏能够兑现承诺,舍得把利益拿出来分享,没准真能夺取天下。

毕竟,汉水侯那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待遇。

「首辅大人,您值这份待遇。

大单于最是爱才,此刻宰辅虚位以待,就等着您过去!」

中年书生卖力的鼓动道。

华夏历史传承这麽多年,能给降臣这份待遇的,还找不到第二例。

「替我谢绝大单于的好意,但宰辅之位吾不配!」

万怀瑾果断拒绝道。

哪怕立场不同,对北虏给出的这份尊重,他还是有些感动。

不过终归是理智占据了上风,选择了拒绝。

作为大虞首辅,甭管他执政期间政绩怎麽样,都具备非常高的统战价值。

若是他投降了北虏,势必对虞朝官员造成震撼,给予优待是必然的。

可实权就别想了。

甭管在任何世界,叛徒都不受人待见。

如果不知死活,真信了重用的鬼话,那就一脚迈入了阎王殿。

现在越是风光,未来就死的越惨。

「东翁,南京沦陷成为定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