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4章 快去请大宋来救我日本(2 / 2)

加入书签

「倭军虽众,但阵型松散,战力不强,不难败之。」金兀术对诸将说,「明日清晨,撒离喝以半数战船佯攻湾口左侧,吸引倭军主力,我率精锐乘大船从右侧突破,直取博多港。」

次日拂晓,战斗打响。

左侧战船的金军佯装登陆,箭矢与仿制李琳炮攻向倭军阵地,倭军果然倾巢出动,涌向左侧海岸。

金兀术见状,立刻下令右侧舰队,尤其是三艘宝船,全速前进,大宋的宝船轻松撞碎日军的小型战船,跳板搭在海岸上,金军立即如潮水般涌上岸。

日军首尾不能相顾,防线迅速就被攻击力极强的金军给击溃了,太宰府的日本官员狼狈率领残兵败将逃窜。

博多港的劫掠持续了十日。

这座繁华的港口有着众多商铺与庄园,金银珠宝丶丝绸瓷器丶各种物资被源源不断搬上船,大量日军和日本青壮被捉,然后被强编进金军。

金兀术尤其注重抢夺工匠,因此,大量的日本工匠被胁迫加入金国。

金兀术派人安排这些日本工匠按照金国的标准打造兵甲,组建骑兵。

不少日本的小船被金人缴获,金军也壮大到了两万五千人马,金兀术以猛安谋克制,将这些日本人牢牢地控制住。

此时的金兀术,已经不再满足于劫掠。他看着日益壮大的金国与战力,眼中燃起野心:「北九州沃土千里,若能占据此地,便可作为我大金攻占整个倭国的据点。」

金兀术跟金国的一众高层商量过后,下令分兵驻守博多港,修缮防御工事,同时派船队四处袭扰周边州县,掠夺更多人口与粮秣。

期间,日本太宰府虽多次组织反扑,但面对船坚兵利丶战法凶悍的金军,他们每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北九州的沿海地区,尽数落入金国之手。

金军也迅速扩张到了三万。

金兀术觉得,他们已经可以攻占北九州,有一块真正的金国根据地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已经知道,他们遭到了史上最严重的入侵。

而这入侵者,他们经过多方打听,猜测,求证,最终确定,他们是在与大宋的国战中,战败的金人。

在日本,天皇逊位后尊为「太上天皇」(简称「上皇」),其制度渊源可追溯至中原王朝的「太上皇」;若上皇出家为僧,则进阶为「太上法皇」(简称「法皇」),成为兼具皇权馀威与宗教象徵的特殊存在。

——

白河法皇之前,日本是摄关政治,也就是外戚专政,外戚通过控制天皇而获得日本最大的权力,为了对抗外戚,还是白河天皇的白河法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退位为太上天皇,让摄关家控制的目标变为他的儿子堀河天皇,而他自己带走实权,居住在白河院,依靠中下层武士,招募军队,建立朝廷百官,频频颁布院宣,成为政务的仲裁者。

数年后,白河上皇出家为僧,法号「空觉」,正式成为「白河法皇」。

而这出家之举,非但没有削弱白河法皇的权力,反而赋予其更超然的地位既摆脱了世俗礼法的束缚,又借宗教权威强化了统治合法性,此时的他,已是日本真正的最高统治者,摄关家的权力被彻底架空。

堀河天皇在位期间,始终处于白河法皇的严密控制之下,直至去世。

随后,白河法皇又将年仅五岁的孙子鸟羽天皇扶上皇位,继续独揽大权,院政的权威也由此达到顶峰。

但时光流转,鸟羽天皇逐渐长大成人,他不甘再做任人摆布的傀儡,开始暗中积蓄力量,试图夺回属于天皇的实权。

白河法皇敏锐察觉到了孙子的异动,凭藉多年的政治手腕,迅速故技重施一逼迫鸟羽天皇禅位。

此次禅让的对象,是鸟羽上皇与藤原璋子所生的长子崇德天皇。

藤原璋子本是白河法皇的养女,自幼在白河院长大,与白河法皇关系密切。

此时朝野甚至盛传,崇德天皇并非鸟羽上皇之子,而是白河法皇与藤原璋子的私生子。

也就是说,爷爷不仅要继续控制孙子,还要通过扶持自己的私生子,将皇权牢牢攥在自己一脉,彻底断绝鸟羽上皇亲政的可能。

最终,鸟羽上皇被迫禅位于年幼的崇德天皇,白河法皇依旧以太上法皇的身份坐镇白河院,继续掌控着日本的军政大权。

这位历经三朝丶以退为进丶借宗教之名行专制之实的政治枭雄,用一生的权谋博弈,将「法皇」这一称号从单纯的宗教尊号,变成了凌驾于天皇与摄关之上的最高权力象徵,也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政治格局埋下了深远伏笔的最高领导人,正是目前日本的最高领导人。

面对金人的入侵,白河法皇敏锐地感觉到,从未跟外国发生过战争的日本,挡不住金人的入侵,他要是不赶紧想办法,日本非改姓「金」不可。

经过与幕僚的商议。

有人提议,既然金人在大陆打不过大宋,那麽在日本,金人也肯定打不过大宋,他们不如派人去大宋求援,让大宋派大军来帮日本剿灭金人。

白河法皇觉得,由于大宋灭金国,宋金两国必然是死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或许他们真能从大宋求来援军也不一定。

于是,白河法皇让人准备重礼,然后派人前去大宋求援————

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