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3章 天命(1 / 2)

加入书签

第373章 天命

「末将张璘!见过赵节帅」

此时,在安庆那座尚显简陋的土砦之内,赵怀安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素有「高骈虎胆」之称的淮南第一猛将。

说来这还是他和张磷的第一次正儿八经说话呢。

这张璘的身量高大,几乎与自己一般高,年纪约在四十上下,正是武夫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

一张方正的国字脸,棱角分明,只是左边眉骨上的一道陈年箭疤,破坏了几分面相,却也平添了三分沙场宿将的悍勇之气。

赵怀安记得,这张璘,是个挺傲气的人。

还在西川的时候,自己曾数次派人请他来保义军营中吃酒,联络感情,可他每次都以「不善饮」为由,拒绝了。

这事儿一度让当时的赵怀安颇为郁闷,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个人魅力是不是下降了。

只是没想到,时移世易,再次见面,这位曾经高傲的虎将,说话却是客客气气,礼数周全。

「张将军不必多礼。」

赵怀安笑着上前,亲手扶起他:「你我皆为同僚,今后还要并肩作战,不必如此生分。」

此时,赵大心中暗爽:

这,就是对权力的尊重啊!

老张啊老张,我还是喜欢你心高气傲的样子,怎麽就对权力折了腰了呢!

赵怀安是两日前收到长史袁袭的紧急文书的。

袁袭为了督造安庆新城,这段时间一直坐镇在皖口。

所以当张璘率领的万人先锋船队抵达皖口时,他便在第一时间派人飞马急报舒州城的赵怀安,将情况详细告知。

赵怀安收到消息时,意外之馀,便是大喜过望。

他之前几次修书,劝说自己的老上级高发兵共击草寇,结果都如石沉大海。

没成想,朝廷仅仅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诏书,这老高就坐不住了,尽起大军而来。

赵怀安在心中感叹了一句:「老高啊老高,你对这大唐,是真忠啊!」

抛开这些玩笑,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亲率八百最精锐的「飞虎」突骑,从舒州城星夜南下,赶至安庆。

然后,就在这座土砦中,他见到了张璘,并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那就是高骈就在后面,而且还亲率着两万大军!

乖乖!这一下子,淮南军三万,加上自己的万馀保义军,整个舒州境内,岂不是集结了超过四万的精锐大军?

这麽庞大的兵力,已经足以和盘踞在鄂州的草军主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了!

看来这次,老高是被朝廷的敕令给刺激到了,是来真的了!

两日后,高并带领着他那庞大的船队,终于抵达了安庆。

数百艘大小战船,遮蔽了整个江面,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气势煊赫。

高骈没有在船上多做停留,一上岸,便直接在这座还只是个雏形的安庆土砦之中,升帐坐堂,召集了第一次剿贼大议。

这一次西征,高骈不仅带来了淮南本道的精兵,还有从宣歙观察使那里调来的三千兵马,镇海军润州的千馀弓弩兵,一共精兵三万四千众。

此刻,包括保义军在内的四个藩镇的军将武士,将那座临时搭建起来的巨大帅帐,挤得满满当当,甲胄摩擦之声不绝于耳。

大帐正中,高骈身披金甲,端坐于帅位之上。

虽然前段时间沉迷丹道,让他的面色略显苍白,但此刻换上戎装,端坐帅位,那股生杀予夺的气势立刻弥漫全场,众将肃然。

赵怀安被安排在了他的右手侧第一位,这是仅次于主师地位的位置。

他的身后,赵六丶豆胖子丶刘知俊丶王茂礼丶刘威丶陶雅等十来名保义军都将一级的押衙和军将,个个身形笔挺,沉默如山,自有一股悍勇之气。

而在他们的对面,则是以张磷为首的二十馀位高骑旧部和淮南本贯将领。

他们看向保义军众将的眼神,颇为复杂,既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和不服。

至于那几位宣歙丶润州的军将,则只能被安排在了后排,如同陪衬,几乎毫无存在感。

这一次军议,毫无疑问,兵力最为雄厚的淮南军,是绝对的主力。这里所有的外藩兵加起来,都没有他们多。

会议一开始,高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

他先是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帐内众人,首先落在了一众书记官吏和负责后勤的官员身上,开口便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高骈沉声道:「诸位,大军已集,剿贼在即。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日,我们便先议一议这军饷粮草之事。」

他看向一名负责度支的幕僚:「我淮南本道出兵三万,保义军赵帅所部兵额一万两千,宣歙镇出兵三千,润州出兵千馀。各部兵员在此,实际吃粮者又有多少,名册可都造好了?」

那名幕僚连忙出列,呈上一卷厚厚的薄册:「回禀使相,各部兵额丶马料丶辅兵丶民夫之数,皆已在此。只是————」

「只是什麽?」

高骈眉头一皱。

那幕僚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硬着头皮道:「只是————我军如今尽数集于舒州境内,仍属淮南道。按朝廷规制,藩镇兵马在本道之内作战,粮草军饷,需由本镇自行筹措。唯有奉诏出界作战,方可向朝廷请领出界粮」和开拔费。」

「如今四万馀大军云集于此,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甚巨,若尽由淮南一镇承担,恐————恐难以为继啊!」

这话一出,帐内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淮南虽富,但开销也大,而且能用朝廷的那部分,干嘛用自己的?

高骈闻言,笑了笑:「这有何难?既然要出境,咱们就出境!」

他看向众人,朗声道:「本帅决定在这里休整三日,就进入蕲州境内!一旦我军兵锋踏入鄂岳观察使的地界,那便是奉诏出界平叛!届时,本帅自会修表上奏,向朝廷索要粮草军资!该给大夥的,一分不会少!」

高骈这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因为不出界作战,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淮南武士们,他们可都指着这三倍军资呢!

高骈素来会在这个方面抓军心,所以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敲定这个。

果然,众将闻言,喜笑颜开,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毕竟兵都出了,还吃淮南自己本道的米,那也太亏了。

解决了钱粮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帐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高骈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将目光转向赵怀安,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赞扬道:「赵大啊,你这次在舒州,打得不错!孤军深入,先破李重霸,后又遣将奇袭蕲州,连战连捷,为我淮南,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本帅,定会为你表功!」

一听这话,赵怀安恭恭敬敬起身给高骈拱手,谦逊道:「皆赖使相天威,末将不敢居功。」

即便此时赵怀安也官至节度使,但在高骈面前还是一如往常。

正如他一直说的那样,他赵大一直是高骈帐下兵。

而见赵大如此恭敬,高骈果然满意点头,笑道:「就你会说话。」

然后他又问道:「对了,你麾下那员悍将,郭从云呢?此番解围蕲州,他居功至伟。他今日,可在帐中?」

赵怀安连忙答道:「回禀使相,郭从云正率部驻扎蕲州城,准备打算清剿蕲丶黄二州残寇,肃靖地方,故而未能前来。」

高骈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随即挥了挥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让他立刻回来!如今大军云集,即将与草寇主力决战,他那千馀骑兵,在外面游弋,能起多大作用?立刻将他召回安庆,归于大军统一调度!」

赵怀安心中微微一凛,并没作任何反驳,抱拳称是。

随手敲了下赵怀安后,高骈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话锋一转,开始对着远在襄阳的王铎,就开骂:「说来如今草贼做大,皆因一人之过!」

高骈重重一哼,随后痛心疾首,骂道:「那便是襄阳的王铎!此人名为行营招讨使,实则胆小如鼠,畏敌如虎!手握数万精兵,却龟缩于襄阳,不敢南下一步!」

「更有甚者!」

高骈越说越气,一拍桌案:「他竟还妄图招抚草寇!简直是妇人之仁,愚不可及!那王仙芝丶黄巢是何等人?乃是豺狼之心,虎狼之辈!岂是区区几个官职就能喂饱的?」

「王铎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若不是他一味姑息,坐视草寇在鄂州坐大,何至于糜烂到今日之田地?此等庸才,窃居高位,实乃国之不幸!」

「更可恶的是什麽?此辈执意招抚,反堕了我等吏士的志气。怎的?杀人放火受招安?咱们大唐忠勇前头还和草贼打生打死,在为国尽忠,然后呢?」

「然后你草贼摇身一变就成了同袍了?这只会让草贼小觑咱们,让忠勇流的血白费,更让他们的死,成了笑话!」

「血仇就要血报!没有招降可言!」

就这样,高骈一上来就将王铎的招抚之策,喷得是一无是处。

而帐内一众淮南将领,也纷纷附和,将王铎骂了个狗血淋头。

赵怀安坐在那里,默不作声。

痛骂完王铎,发泄了一通之后,高骈终于将议题,拉回到了核心问题上。

「好了!闲话休提!」

老帅目光一厉,扫视全场:「如今,我四万大军已至,兵精粮足。鄂州之贼,虽号称十万,实则乌合之众。诸位,都议一议,此战,该如何打?如何才能一战而竟全功,彻底剿灭这股逆贼?」

话音刚落,淮南军中的猛将俞公楚,便第一个站了出来,声如洪钟地说道:「使相!末将以为,对付此等流寇,无需任何计谋!我军兵精将勇,又有水师之利!当效仿昔日韩信背水一战,尽起大军,水陆并进,直捣鄂州!以泰山压卵之势,一举将其碾碎!」

「管他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是干!」

他的话,说得简单粗暴,却也得到了不少淮南将领的认同。

在他们看来,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任何花里胡哨的计谋,都是多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