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9章 夕阳(1 / 2)

加入书签

第379章 夕阳

乾符三年,十月初五,淮南军黄梅水陆大营。

大军三万馀众,民壮三万,连营十馀里,旌旗相连。

时间进入到深秋,白日的时间就越发短了,在距离落日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时候,此时黄梅水陆大营的中军大帐内,淮南军书记顾云满脑门的汗,在大帐外犹豫不决。

此时大帐内,数十员文武济济一堂,正在讨论对蕲州城的定夺。

最先说话的是梁,他不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但这一刻还是忍不住站起来,当着众文武的面,对上首,那背对他们的高骈恳切道:「使相,蕲州的郭从云部是保义军之骁勇,我军一旦强行兼并,必会引得保义军反弹,如今草军大军在外,连曾副帅都不幸战死,如何还能再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听到这话,帐内当场就有人不高兴了,其人正是和梁缵不甚对付的俞公楚,他冷哼道:「我看某些人就是吃里扒外,丧了天良了!使相是东面诸道都统,休说那郭从云,就是那赵怀安,我军也是想调就调!他敢说个不字?」

那边梁嘴笨,他也不晓得如何反驳俞公楚的话,只能再对依旧没有回过身来的高拼,说了一句:「使相,所谓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那赵大对使相不薄的,就这样夺了人家最精锐的骑军,那不恩将仇报吗?」

本来右侧站着的裴鉶是一直没说话的,可在听到梁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暗道「完了」。

果然,之前一直没有动静,显然不打算掺和下面人的争吵,可实在是梁太会说话了,惹得他忍不住侧目其人。

就这一眼,梁就一个激灵,不敢再多说一句。

但随后高却出人意料地没有训斥梁绩,而是问了一句:「等一等吧,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如果赵大明日不来,别说他什麽精锐骑兵了,他得先考虑自己的脑袋还能不能保住!」

语气很淡,但谁都听到高骈已有了杀心,只是还在犹豫之中。

就这样,无论是和赵怀安有什麽关系的,这会都齐齐沉默。

帐外,一直听到里面没了声音后,顾云才咬着牙,掀大帐入内。

看着高骈的背影,顾云躬身禀告:「使相,外头有个草军使节,送来了一份檄文?」

高骈背着手,正在思考赵怀安的事情,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念!」

可半天,顾云还是没说话,他又说了一遍:「念!」

这下子顾云终于才展开一张黄娟,根本不敢看上头的高骈,小声念起:「盖闻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民心所向,即为正统————。

「」

高骈大声斥道:「大声点!」

顾云一激灵,再不作他念,大声唱道:「盖闻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民心所向,即为正统。」

「自唐室天宝以来,宦官窃柄,藩镇跋扈,苛政猛于虎,贪官虐如狼。近岁以来,天谴屡至,灾荒遍于四海。」

「黄河大水,浸灌千里,田庐漂没,饿殍盈途;荆楚亢旱,赤地万顷,草根树皮尽为果腹之食,父子相食丶夫妻相弃者,日有所闻!」

「长安深宫之内,僖宗童昏,权奸田令孜等聚敛无度,府库之金尽充私囊,视万民死活如草芥。」

「淮南节度使高骈丶诸道行营都统王铎之流,拥强兵而坐视灾荒,据要地而不思救民,勾结贪暴,兼并良田,截留赈粮,甚者放箭射杀求粮灾民,其罪罄竹难书!」

「某等起于布衣,本无争天下之志,只因天命民心,昭昭使然!昔商汤放桀,周武伐纣,皆以民意为天。」

「今某等举义兵,非为一己之私,实乃奉天承运,为民除暴,解万民于水火!」

「自曹州举事以来,义军所至,焚苛捐之籍,诛贪暴之吏,分豪强之田与无地之民,散官府之粮与饥馑之众,故天下响应,从者如云。」

「今高骈丶王铎,集重兵以拒义军,欲阻天命,逆民心!此二人者,上负唐室,下负万民,实为社稷之蠹虫,义军之必诛!

「鄂州之地,扼长江之要,乃天下之咽喉。某等今率义师数万,会邀二贼,决战鄂州。」

「凡我义军将士,当奋勇杀敌,以顺天意;凡荆淮父老,若开门献城,义军秋毫无犯,必分粮以济饥民,免租以安生计;若助高丶王二贼顽抗,旦夕之间城破,必诛首恶,不问胁从。」

「如今唐室气数已尽,民心已离,天命已归义军。」

「凡怀仁抱义之士,若能弃暗投明,投我麾下,他日功成,裂土封侯,共享太平;若仍执迷不悟,助纣为虐,必遭义军诛伐,身死名灭,为天下笑!

「奉天承运,为民除暴,鄂州决战,必胜无疑!檄文所至,望速响应!」

「落款,王丶黄。」

当这番话说完后,整个大帐内静得可怕,所有人不仅能听到别人的呼吸,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就当顾云等待高骑的雷霆之怒时,高骈终于负手转了过来,他看向帐下文武,嗤笑道:「怎的?以为本相会雷霆大怒?会怒而兴兵?」

「哼!只是一片乡村腐儒的劣文,本相听一耳都嫌被污。如这文是那黄巢写,那这人怪不得屡屡不中第,就这样的文采,也配唱名?」

「如果是他麾下的那些文人所写,那就更不用虑了。只此一文,就晓得黄巢延揽的文人是什麽货色,就这还能割据一方,也有底气和我决战?」

「很好,我只想说,这些个草寇,很勇敢!」

众人并没有因为高骄这麽说而露出笑容,他们都太了解使相了,果然说完之后,高骈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赵大的保义军到了哪里呢?还没有到吗?」

而这一次再问这句话,其意义已是截然不同了。

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忽然外面传来悠扬雄浑的号角声,甚至还伴随一阵阵嘹亮的唢呐声。

包括高骈在内,所有人都晓得,这是赵怀安来了!

舒州到黄梅有二百里,这保义军竟然在第三日真的抵达了,何其神速啊!

高骈一句没说,直接甩袖,阔步出帐。

高骈刚踏出帐门,便见东南方向的官道尽头,尘烟如黄龙般滚滚升腾,遮天蔽日,连深秋澄澈的天色都被染得昏黄。

巨大的噪音从东部的旷野外传来,那是甲胄撞击丶行军踏步汇聚成的洪流声O

没有任何犹豫,高骈双手掀着袍子,找了近处的一座望楼,然后都不用任何人搀扶就一口气跑了上去。

但到底是老了,就折腾这些劲,高骈就已经气喘吁吁地倚在了望楼的栏轩上。

也许高骈早已忘了,就在三年前,他还可以从战象上一跃而下,这来时的路也许他早就忘了。

待气息稍匀,高骄直起身,手扶栏轩望向东南旷野,终于将那支正在旷野上行军的大军看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