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用钱亿万(1 / 2)
第510章 用钱亿万
汴州飞钱是张岱如今各项产业的支柱,闻听此事遭人扰乱,张岱顿时便也皱起眉头,抬手示意张义先落座,然后才沉声说道:「究竟是何情况,详细说来。」
「日前阿郎遣员报信,仆等便打起精神细察诸事,不久之后果然发现一些端倪……」
之前得了宋浑曾警告张岱,李林甫正打算联合宇文宽图谋自己产业,张岱便去信提醒过相关人等,因此张义等人也都打起精神来细察诸事,原本一切情况都还比较正常,但就在之前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不少不寻常的情况。
一方面是汴州那里不少商户提出预支分红丶货款,另有一些买卖则提出延付货款丶租金。这些事情本来也还算正常,虽然相较平时频繁了一些,但还不足以触及到警戒线。
毕竟八月之后便是各方租物递解入京,民间的商贸也会因为这规模庞大的财富迁徙而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往往会增加现金储备来应对各种变数,同时各种商品的买卖交接也会进入一个活跃期。
因为接下来就是一个漫长的寒冬,北方河网水量日渐枯竭丶漕运也会进入一个衰落期,物流成本将会陡增。
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一时期正是现金外流的高速期,今年这一现象倒也没有超出过往的经验。
但与此同时,东都到汴州的飞钱入柜量却是激增,相较往年同期增长数倍有馀。虽然飞钱的体量规模也在逐年发展,但像今年这样短时间内的暴涨却还是很不寻常。
尤其由此生出一个经营风险,那就是汴州的现金储备锐减,已经完全不足以支付下一个结算周期需要支兑的飞钱数额。
「有汴州商户暗通消息,道是京中有贵人指使,凡与我家有钱事往来者,尽量抽取我家钱帛而去。东都又不断的将新飞钱发于我家,都是短期便要支兑的。
九月内需兑付已达两百三十馀万贯,但汴州当下储钱才只三十馀万贯。南八等虽已率众往东都提钱东运,但汴州舟车都已经受和雇向淮水去,九月内能运出恐怕只有五六十万贯,加回款二十几万贯,仍有巨大差额……」
听到张义的讲述之后,张岱也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这上百万贯的差额,真要遭到挤兑的话,结果无疑会是灾难性的。
飞钱作为新生事物,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以保证兑付成功乃是经营当中的重中之重,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大笔钱帛的仓储成本和安保成本。
洛阳情况还好,作为大唐东都,无论仓储还是防卫都可以借重一下官府的力量。但在汴州,这样的便利就少很多。汴州本就鱼龙混杂之地,一旦储存太多现钱在固定的地方,总会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入柜的飞钱可以再放贷出去,一方面降低储存和安保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收取一部分利润。
但是放贷同样有几个问题,一是会和汴州当地的官府与士绅产生利益冲突,毕竟过往地方上的融资渠道是默认被这些人所掌握的。第二就是这麽大的本钱放贷出去,如何操作回款也是一件非常劳神费力的事情。
还有一点,那就是张岱也不喜欢高利贷这种粗暴又直接的剥削方式,所以他选择在汴州建立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各种商贸行为将这些钱给利用起来,既能刺激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持续获取利润,同时又避免了钱财存放的仓储和安保成本。
同时和汴州商户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也有一部分将这些人当作备用现金池的意思。
这些人每年从张岱这里拿取大量的分红,当然也希望这样的模式继续进行下去,同时在飞钱出现支兑压力的时候给予一部分融资支持,也能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
至不济,还可以利用自家的运输队将洛阳储存的钱往汴州输送,补充汴州的现金储备。毕竟飞钱又不是什麽过于妖孽的金融游戏,是要现钱入库才能开具一张承兑凭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基本上是能够杜绝遭受挤兑的风险。
可现在汴州飞钱面对的情况,明显也是综合性的刁难。一方面在汴州打压限制储备的现金流,一方面在东都加强输入,同时又选在秋季租物入京的特殊时刻来发难,可谓是把方方面面都给算计到了。
而且这当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东都入柜飞钱数量的暴涨。原本如果汴州方面现金储备不足丶支兑有压力,洛阳柜坊可以适度做出一定的调节,或是不再开具新的飞钱,或者只开具中长期的飞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