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3章 进学(1 / 2)

加入书签

第303章 进学

金砖红瓦的太学府中,宣冲自我点醒:「就我这智商和情商,根本顾不来人情世故;我现在只需要成绩!

同时要维持社交圈子,保持成绩优秀,那是在首都区拍摄出来的校园童话式的电视剧。」

上述是宣冲重活一世后,在学习方面的经验之谈。

当凭藉成绩进入某个更优秀的班级时,千万别误认为自己站在一个稳定的台阶上。因为再优秀的班级中,也都会有一片被「放弃」的区域。若是不小心沦落到这个区域后,前面的所有努力都白费。

宣冲的前身刘浩行就是在燕都的贵胄群中踏入了这个「混沌区域」,最终一无是处。宣冲思索了一下,前身刘浩行所在的燕都太学院中,教书匠六成以上都是博士们招的女助理。

宣冲不禁感慨,军营和宫宅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军营,从一万人中选出一百人,那麽指挥官关注的是「团队的下限」。指挥官:我这精英士官团一百人中「内门弟子」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必须要比那一万人中的「外门弟子」强,否则,那就是堕了自己带的这个团的声威。

宣冲带兵的逻辑就是这样,最精锐的士官团任何一个人在被下放时,都要能带起来一个大队,丢了脸,有损的就是自己对整个军队的权威。因为军队权威是不得被挑战的,当一个士官被下面人成功挑战,那麽下面的人就会思考,高级军团内的其他人是否也能被挑战呢?

而宫廷宅院的逻辑,当一万人中挑选出来一百人,那麽其宫宅的领导者们始终关注的是「这一百人的上限」,即希望这「一百人」角逐出最优者进入最高的圈子。

至于这一百人中十几个角逐失败的,就是落入到比外面九千九百人中还要下游的水平都是不心疼的。

在大部分宫斗电视剧中,从编剧到观众都不觉得宫斗中几个失败者沦落浣衣坊的结局有什麽不妥。话说这些进入浣衣坊的小姐们,若是不进宫,随便成家也都比最终宫斗失败要好。——这就是宫宅逻辑自动会放弃下限。

可以说如果一个圈子是男性主导,那麽它就是军事化圈子;但如果是女性主导,那麽它就是宫宅化圈子。毫无疑问,宣冲前世的教育环境属于后者。

宣冲依稀记得,前世有一个家长(妈妈)对现状感到破防,她儿子考的是省重点,进入的是尖子班,结果在这个班里面属于「可放弃」的阶层。

「我们这个班哪一个在入学时不是优等中优等,为什麽最终都会出现几个不爱学习的,没法教导呢?」显然是斥责老师们的水平,然而学校老师不在乎,他们手中有几个「状元种子」打底,没人会质疑他们的水平。

故这种操蛋的教学,地狱笑话反倒是产生了一个正面效果,那就是「阶层流动性」,因为哪怕是清北顶级学霸的儿子,也特喵的会掉到「混沌组」。

什麽人容易掉入「混沌组」?自然是善于社交的孩子。

出生在明堂善于社交,是「聪慧识人」,但出生在陋室其实就是街溜子。这种能力没必要神话。

关键是在宫廷宅化的校园中,费精力社交压根没用。只有军事化的环境中「帮队友」是义务,社交是能够带来回馈的。

如果恰巧这个阶段父母在钻研社交上大于钻研学习,其孩子会大概率进入「混沌组」。以至于当时有这麽一句戏谑话「学习好是无法遗传的」。

…放枪拿笔…

宣冲前世是横跨过「混沌组」(后几名)和「神选组」(前几名)。对于前世的教育情况,总体的感觉是,「落到最后永远不要放弃」丶「跑到最前面一个等级永远不懈怠」。

回到这个世界,在宣冲穿越过来之前,「刘浩行」,在被霸凌排斥出去后,燕都的那个太学堂也并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因为庙堂上主持朝政的人,就是由他们来定。

但不管怎麽说,宣冲是不想在学习时进行「社交」。

哪怕现在被天子安排进入的环境,是在太子这儿跟着读。所有教书匠都是大儒,绝对不同于之前由女官们主导的太学书院。哪怕是天子其实是有意让宣冲和太子一党完成社交。——宣冲:这麽复杂的事情老子我不玩了。

宣冲:大月氏的战斗中,天子欠我一份血劳,我就是不社交,你还能让太子排斥鄙夷我吗?能躺着接受喂饭,我为什麽要站起来抢?

…学习的考试分割线…

随着各个儒师的就位,宣冲开始了自己的闭关修炼,修炼的内容是一张张试卷。

数个月内,宣冲算不上认真,毕竟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这种迎着苦楚也要向学的意志。甚至可以说,宣冲很注意享受,每日食不厌精,除了一日三餐外,上午课间若注意力不集中,便从保温瓶里喝甜汤。下午略疲惫则是喝鸭血汤,七点做试卷时,则是一碗肉丸西红柿汤来冲一冲精神。每次的量都不多,却刚好在自己疲惫的时候蓄了一重力道。

午睡一个小时,空调设为二十摄氏度;晚睡前半夜二十四摄氏度,后半夜二十七摄氏度。

但是,在这「享受」的背后,宣冲除了必要的早晨和下午半个小时,定体术锻炼后,就没有把杂念放在其他上了。

连报纸都没有读,因为一旦看到这些新鲜的事情,就会情绪带入进行联想,进而就会影响学习。——宣冲:现在外面洪水滔天关我屁事。

日复一日,大儒们一开始是板着脸的,面对过于讲究的宣冲那是连连摇头,这样的贵族子弟他们见得多了,吃穿用度讲究越多,反倒没几分心思能用到功课上。

然而一个月后,宣冲的功课考核成绩日渐精进,这些原本教导天子儿女的儒生们对宣冲的态度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在学堂中诸多眼睛下,宣冲每日功课中,虽然按点结束,绝不在课堂中多留一刻钟。

但是课末后的半刻钟,必然拿出一个本子,将老儒一节课所讲的要点给记录在本子上。每日课前会抽出一个钟头提前预习。

以至于第二日课程上,老儒故意试探学堂上学生们:「前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到哪儿了」的时候,宣冲能够主动帮老师续上前日,乃至四五天之前的内容。

大儒们遂了解,刘宣冲为何在西域行万里路时的「事成」之因了。(宣冲)能在前线,与其他人处事时,将一条条一项项事项都续接上,如流水一样不断。

宣冲在这课堂上对夫子们所授,自然如同大禹引水一样,归江入海。

至于考试中的错题,(宣冲)在受到指点后,不能说下次同类型考题就能迅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但绝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宣冲暗中总结道:学问的实用,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试卷上薄薄一张纸上,就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各道大题的变化有限。

…2109年五月,正当全球陷入新的警报。宣冲的学习还是有人在关注的。…

燕都中,兵部林大人在和礼部中人闲聊时,貌似无意的问了一句,随后得知现状后,诧异问道:「他真的是在做学问?」语气中是不敢相信。

礼部阁员:「是的,颇像那麽一回事。」

这位老人摸着自己胡须,沉思许久后,叹了一声莫名其妙的气,道:「既然如此,那就莫要打扰他吧。」

而在紫禁城中,天子得到的相关消息则更加详实一些。

从一开始听说宣冲在「学习中用度格外讲究」时,是呵呵的一笑;但紧接着数个月后,天子就听不到那几位儒生对刘浩行「近奢远简」的抱怨,取而代之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评。

这让原本准备看刘浩行这一幕「戏」的天子突然感觉不是滋味!(十八岁的宣冲,从军好好地却要求考秀才,在大部分人眼里看来就是作秀。)

这人之间最害怕的是比较,宣冲在太学院这套学习配置,天子是按照自己儿子进学的配置来安排的。先前无人对比,天子感慨或许是夫子们要求太严,自家的儿子自小在优渥环境中,暂时化不开。

而现在,宣冲证明「优渥」的环境,不代表就不能「苦读」。——其实宣冲也不是怎麽「优渥」,就是除了喝汤外,上课时不时地吃一些糖果零食补充体力,只不过这自顾自的吃东西,不符合尊师重道的礼法。

宣冲那个「衣食用度」中,可没有表演什麽「就简」,纯粹是同学用什麽自己用什麽。

注:宫中从读的不只是宣冲,还有其他大臣的儿子,他们在宫中住宿可没有宣冲这麽个「把这里当自己家」的态度,而是退掉王储用度,换上了就简的用度。

宣冲的态度是:「血劳换血酬」,入学是我用血劳换过来的,我凭什麽要就简?——话说在前世上班单位工作餐,宣冲敢抢在领导前面打餐,直接把烧鸡鸡腿放在自己盘子里面。概因为岗位是自己考试进来的,不是弓腰滚进来的。

天子通过课堂视频看到,宣冲在课堂上双目有神,时不时,笔如刀刻般速记。课间喝着保温杯里泡的蜜枣甜汤,优哉游哉。而拿起试卷的神情宛如面对战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