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3章 进学(2 / 2)

加入书签

反观他那老五丶老六两个儿子,夫子在上面讲课,双目神情呆滞,等到课间过后立刻恢复神采。

天子要来了宣冲的一切学习规划,感慨道:「不愧是走过一轮沙场,彻底开窍了啊。」

宣冲每日学习的节奏,其实是如同打仗中规划各个步骤的后勤一样,把学习中的各个步骤,分配足够多的精力去完成。

…宫廷的师资力量是最优…

六月份的时候,宣冲看着自己最新格物四项的考卷,在几项错题上划了重点。随着模拟次数越多,错题本上的新题越来越少了。但「理学」大题,有些发憷。

现汉的「理学」不是后世所想的「程朱理学」那种教女人裹小脚的学说,而是一套治理当代基层所推行的「共识体系」,这套「共识体系」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机器灌输到现汉八万万子民中去。

现汉现在不是皇权不下县了,在街坊的乡老这一块,乡老们除了年龄要足够,年轻时候还要经过县学「理学」的认证。一旦在乡里的行为的中被认为触犯了「理学」,咨议院乡老资格是会被取消的。

这一点上,宣冲是蛮子,东图农奴和领主构成的简单社会结构,缺乏「理学」基础。

但想要打造「大工坊」体系的,就必须要引入「理学」灌入乡社治吏,乃至明星中的中

宣冲:「理学」?就是要创建文明,教育推广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自己老家那边的工厂的工社,也要设置一套「乡老」体制,来裁决工社内七七八八的矛盾冲突,所以那边现在也在补理学考试。

乡老的裁决,比起县衙内裁决要弱一级别。但是绝对要比宣冲前世那些「调解部门」要专业。

治理者须知,所有「理学」都会因为过了头而翻车!这不是换了一套新的价值观,就能免疫,而是客观发展规律。

前世的调解部门具体怎麽调解?是缺乏标准,最后是和稀泥,压制住强的一方给弱的一方让步。

由于前世工业化社会极限给所有人都分配了力量所承载范围内的责任,压榨了所有人的容错,所以在底层内不存在强的一方。

就比如说宣冲那一代,经过几十年的管理模式探索,男子承担了极限时间工作,肩膀上被加上各种层次上压力,已经成为秩序下弱者。

但被调解部门按照几十年前的思路视作「强的一方」,继续让其给「弱的一方」让步,继续施压直接造成逆反,所以调解最后使得公信丢失。现汉的乡老制度遵循的理学也是翻车过很多回的,但是却经过了多次矫正。

现汉为了强化基层控制,在乡老这一块的投入超过了历朝历代。且对乡老的专业性进行了每五年一次的考核。更不要说对秀才和举人的考核了。

就在自己思索如何抓分的时候,这时老师走过来,宣冲立刻站起来行学生礼仪。

这位老儒士笑眯眯的坐下,则是告知宣冲:「功课是越来越进步了。」——宣冲明白无论自己天赋如何,这段苦学的经历,那些大儒都是知晓。

面对老儒的笑容,宣冲觉得自己又被算计了。

老儒说道:「明日开始的策论,依旧是单独与你讲解,至于格物四项,不妨去太学院听吧。」

宣冲迷糊地想要点头,然后连忙反应过来:「老师,你看我这成绩?」(宣冲还是挺想白嫖宫廷教育的,去太学院和百来号人一起听讲,可没有在宫中这样精细的「浇灌「舒坦。)

老儒摸了摸胡须:「你的格物课已经补上了。」

宣冲很客气:「老师,这一年亏得您教导了,但我这成绩?」(宣冲点了点自己策论试卷,提示他,我要是考不上,可就是丢您老的脸)

老儒:「嗯,可今日。格物四项,你已经成竹在胸。无需我时刻提点,来日必有一番功业。」——潜台词是,这位教的差不多了,上大课去,别再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你未来就是去打仗,考得差了我不丢脸的。

面对这种「偷梁换柱」宣冲很不满,但是这位老儒则是给了交代,从太学院那边结束后,每天可以来这里,在策论上多辅导一个时辰。

如此这般,宣冲妥协了。毕竟策论才是自己弱项。

…太学院…

宣冲上大课,明显是遇到了熟人。这些熟人们是排斥过刘浩行的,现在是带着戏谑的目光看着宣冲归来。

然而这些官宦子弟们很快得到了警告,没有过来惹是生非。

开玩笑,巫是通鬼神,而现汉对鬼神敬而远之!相当于巫的龙力者,虽然被宗庙严格限制,但是不代表普通人可以乱招惹。

而宣冲也自动和这里的人际环境屏蔽了。

宫廷内是天子的视角,而太学院则是司徒,司空,司马的视线范围下。

另一边,现汉的三公日常办公的的大厦内,林司马在一系列公务繁忙中,是抽空关注了宣冲,在看完了宣冲固定上课下课不与同学做任何沟通的样子,喃喃道:「真的是能耐得住。」

因为在常人看来,十九岁的刘浩行是属于少年新星,重返燕都时一定是「有话可说」的昂首状态。

自古以来,在外立功的将领之所以「跋扈」,就是会持功自傲。如此一来,必然和原先天子身边的人产生冲突。

例如二桃杀三士背后就即是如此,三士都是忠义之辈,为何齐王心里生出想要除掉三人的想法?就是因为这三人「持功自傲」。

再例如将相和中,廉颇是看不上蔺相如,这就是武官自觉「自己的功劳重」和文官体系在待遇问题上,不对付。

林司马作为老狐狸,认为宣冲「秉持大功」归来后,一定也都会对旧时的事情,算一算帐。

故,林司马甚至是捧杀宣冲,多个场合号召家中子弟多学习宣冲,而自家的子弟也进而把这些「捧杀」扩散出去了。

然而太学那边诸多贵胄的「排挤孤立」准备好了后,宣冲这边却是直接「绝缘」。

刘浩行是刘浩行,刘浩行在宗族环境内长大,是受不了社交圈孤寡的情况;而宣冲是宣冲,在前世家庭中长大,经历过学校,社会后,其最终走向「社恐型人格」。

以至于太学院放学时,当有人过来凑近乎的时候,宣冲抱着书直接绕开了走。偶尔绕不过,就一副「你谁啊?」的表情,两三句后则是「哦,认识了,久仰」,随后就迅速离开了。

宣冲:在自己无法控制发展走向的社交场合中,就不要强硬挤进去。光荣孤立,能够省下来很多能量。反面案例,大毛解体后的各种积极主动融入,从装孙子变成真孙子。

由于宣冲的「社恐」,这让某些大人物觉得很尴尬,无论天子也好还是司马也罢,都是不希望宣冲学徐庶「一言不发」。

因为无论是在东海上宣冲击破东蜀偷袭舰队,还是西行大月氏时一路上沟通各方解决了西北入侵,这说明宣冲是有能力做出漂亮的沟通交流,办成大事。

即宣冲横跨两个圈子都办成了事,日后要若是哪个圈子在朝堂上出现争吵,天子或者朝堂三公级大人物想要最快的搞清楚情况,得找这样的中立派。

而要在两个派系中折中一下撮合成事,也是要安排这样的中立派担当重任。

能办事的「交流」是一种不下于金钱的人际资源。宣冲现在在下面的两个圈子中,交流都是「有效交流」,相当于一个巨大矿脉。朝廷汇聚大量能办事的人才,就是为了将「人脉大矿」收拢在自己手上,现在宣冲这个「矿」没有开采口。

汉历2109年到2110年,宣冲逗留燕都,在作为勋贵和军将,做什麽都会被限制的情况下,开始潜龙勿用,踏踏实实的进学。

而此时寰宇之内已经是电闪雷鸣了,飞龙在天会遭雷劈。林司马派去拿功劳的人已经西部疆,大食和天竺地区就位了。

而蚓无爪牙之利,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