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减膳撤乐,如兰明兰往事(1 / 2)
第193章 减膳撤乐,如兰明兰往事
荣太妃和荣显得知荣飞燕有孕一事后,心中自是高兴不已。
当即遣人去玉清观还愿,加倍的奉上香油钱以表诚敬。
荣家现下只空有个爵位,早已不负当年,若荣飞燕能一举诞下位皇子,仗着这层关系,至少能再保家族百年富贵。
荣显心里也清楚,赵晗不似先帝仁慈,绝不会处处纵容后妃及其娘家。
因此,他现在所求的唯有安稳度日,富贵绵延,手握实权这种事情,是万万轮不到他荣家了。
盛家那边,商议完扩建祖宗祠堂一事后,年关一过,盛维便带着李氏南下前往宥阳,亲自督办此事。
盛长松整日忙于生意往来,自盛家获封荣昌伯之位后,盛家生意的规模扩大不少,已是宥阳当地最大的富户。
文氏行事虽稳重妥当,但终究是个后宅妇人,有些事情不好由她出面周旋。
加之建祠堂这种族中大事,三房的人必定会藉机插手,不亲自坐镇紧盯,只怕不知要被他们从中捞走多少银两。
虚报帐目便罢,万一以次充好,祖祠没几年便显露出破败之象。
既对不起列祖列宗,盛家在宥阳也得丢尽脸面,甚至还会牵扯一些其他的风言风语。
说起来,长房和二房得势,本该对三房多加照拂才是,可三房中人行事自私算计,活脱脱就是头喂不饱白眼狼。
不管给多少银子贴补,从不会记半分人情,反倒觉得是理所当然,转头就拿着银钱挥霍,还暗地嚼舌根说他们小气。
三言两语之下,还能让他们成为不占理的那一方。
这样的亏,盛维已经吃过不止一次。
因此,他和李氏还带上两个精明的管事一道南下,打定主意不让三房中人有机可乘。
洪武九年,八月中旬,荣飞燕已身怀六甲,高滔滔丶魏清韶二人相继有孕。
皇宫,文华殿内,申时其丶范纯仁丶韩章等数名大臣皆在此处。
其中,嘉佑二年进士出身的吕惠卿三年前因父亲离世,辞官回乡,眼下丁忧期满。
于礼部任职,颇受申时其与王安石的赏识。
嘉佑六年中进士的沈括毛遂自荐,已于年初时主动前往两浙一带,负责疏浚河道一事。
庆历六年进士侯叔献任河北水陆转运判官兼都水监。
「今年自开春以来,雨水稀缺,多地乾旱,昨日司天监前来禀报,恐有大旱出现。」
赵晗说话间,忍不住抬手拧了拧眉心。
先前口中的大旱是他为让海彦平多多囤积粮食所杜撰出来的,这下司关监是真的前来禀报了。
河北与京东诸路已有两月没降下一滴雨,但凡懂点农事的人都能看出出,多半要有旱情降临。
海彦平率先拱手道:「官家稍安,臣已按官家吩咐,大量收购粮食,如今各路的常平仓内馀粮充足,足可应对灾情。「
」官家深谋远虑,臣钦佩之极。「
赵晗摆了摆手,开仓放粮是简单,麻烦的是会有勋贵世族利用此事来做文章,抨击新政。
沉思片刻后,他神色郑重的站起身,目光在殿内群臣身上缓缓扫过。
「天象示警,朕心甚忧,自即日起,朕将减膳撤乐,祈雨于山川,直至天降甘霖,泽被苍生。「
此话一出,申时其等人心头一惊,忙躬身道:「官家万金之躯,不可轻损,
臣等愿代官家分忧,还望官家保重龙体!「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站在一侧的顾廷烨脸上挂着幽幽笑意,心中对赵晗佩服至极。
在旱情尚未爆发和反对新政之人开口前,率先减膳撤乐,既可表明官家与万民共渡难关的诚心,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让那些对新政心有不满之人无处找茬,否则就是他们不懂事了。
「命各州府官员详细记录地方降水与土壤墒情,每隔半月呈至户部与朕御览。」
」若有瞒报旱情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夺官抄家,流放三千里。「
「一旦出现流离灾民,就近编入河工营,命其参与河道疏浚与堤坝修缮诸事,每日按例供给口粮,以工代赈。
」
」待旱情缓解再再拨付粮种银两,命其归乡耕种。「
申时其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官家圣明。「
范纯仁顾廷烨等人紧跟着附和,以工代赈,既能安民生,亦可固国本,实属一举两得!
又嘱咐几句后,便将此事交由户部工部共同拟定细则,赵晗则径直前往仁明殿。
此时,仁明殿内,笑语晏晏,芳香萦绕。
华兰丶明兰丶嫣然丶张桂芬及如兰等人皆在此处。
只见如兰身着碧色锦缎长裙,鬓边珠钗轻轻晃动,举手投足间比起往日要显的稳重许多,不过这仅限于和曾经的她相比。
筠哥儿穿着宝蓝色小衫,胸前挂着明晃晃的金锁,正和五皇子淡哥儿丶六皇子瑞哥儿围坐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已经四岁的他模样长开不少,和王若弗越来越相似,五官并不出色,还带着一抹憨直。
反观明兰的瑞哥儿,粉雕玉琢,眉眼周正清俊。
虽年纪尚小,但不难看出,在现有的几位皇子中,单论起相貌来,他当仁不让是最出色的一个。
如兰往明兰身边凑了凑,抵着她的胳膊,小声道:「六妹妹册封宸妃这麽久,我还没来得及进宫得向你道贺呢。「
明兰灿然一笑,「五姐姐说的这是哪里话,咱们姐妹之间哪需要这般客套。」
「这倒是!」如兰摇头晃脑的说着,「我来时给小侄儿带带了些外头的新鲜玩意儿,已经让喜鹊送你宫里去了。「
「多谢五姐姐,瑞哥儿看见肯定高兴的很。」明兰眉眼弯弯,脸上满是笑意。
如兰端起茶盏浅浅呷了一口后,眨了眨眼,又凑上前道:「听说梁家又折腾起来了。「
「好像为着什麽分家的事情,瞒的倒是好,不过我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她家的事情休想瞒我。「
明兰脸上的笑意微微一顿,心中不免有些惊讶,「孝期都还没过,他们竟如此迫不及待?「
「谁说不是呢。」如兰撇了撇嘴,「为了几间铺子闹的不可开交,吴大娘子的娘家失势,我看最开心就是梁家大郎了。「
「虽说我是不认同庶出的子嗣这般嚣张,可他们能让墨兰也跟着不痛快,我倒觉得解气。「
明兰轻叹一声,缓缓摇晃着手中的团扇,心中不免有些唏嘘。
「吴大娘子素来是个爽利人,当年咱们盛家刚来京城时,待我们姐妹几个颇为热络,偏生梁家内里这般不和睦。「
↑返回顶部↑